中俄经济合作发展的利弊条件分析

2021-04-06 02:17王娜娜
北方经贸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俄两国俄罗斯

王娜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郑州450046)

一、中俄经济合作的利好条件分析

(一)中俄经济结构互补性的不断优化,是两国经济合作规模的基础保障

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基础是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和两国在各自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的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如图1 所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最大的市场、良好的工农业基础,但是由于发展迅速,得以维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匮乏。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强有力的高科技产业基础,但是农业劳动力缺乏,轻工业基础薄弱。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人口增长乏力是制约俄罗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俄在产业结构方面互为补充,互为市场,两国潜在容量巨大,这是发展中俄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前提。现阶段俄罗斯经济追求多元化的市场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猛进也为两国深化发展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由于自身产业结构的发展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从过去劳动密集型产品(轻纺类:服装、鞋帽、玩具等)的生产朝着资本密集型产品(制造业:机电产品,电子产品、交通设备)的生产转变。近几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低附加值商品数量在逐渐减少,高附加值机电等产品的数量逐年递增,这也适应了俄罗斯消费市场提升的需要。两国贸易互补结构的改善也是促进中俄贸易增长的动力。

图1 中俄经济互补性描述

(二)中俄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中俄作为友好邻邦,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友好的互访关系。早在1996 年4 月,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达成关于两国高层领导人交往机制化协议,此后每年进行一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下设十个分委会,涵盖了能源、经贸、科技、运输、核能、金融、航天、通信、环保和民用航空技术等领域。此外,两国在投资、规范贸易秩序、解决贸易摩擦、边境和地方经贸合作、森林开发利用等领域建立了磋商机制,双方大型企业和有实力的中介机构间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已经进行了19 次,每次会晤都会签署若干个合作协议和备忘录以指导、规范和发展两国相关领域的合作,特别是近五年来两国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有了快速提升。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务实合作,重点扩大中俄贸易规模,鼓励中方企业扩大对俄投资,扩大两国在高科技、航天、核能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等大项目合作,加快建设跨境基础设施,开展农业合作,是中俄两国高层会晤提出的发展方向,也是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途径。

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巩固和加强。2013 年习近平主席将俄罗斯作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中俄关系的重视,也表明中俄双边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2014 年5 月20 日,普京总统访华,中俄签署“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联合声明”,将中俄战略合作伙伴推向更高水平。

(三)俄罗斯实施“向东转”的经济政策,为中俄经济政治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多年来,欧盟国家一直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和俄罗斯的区位特征和历史发展是有一定渊源的。2002 年—2012 年之间,俄欧双边贸易额增长了两倍,2012 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 365 亿欧元。俄对欧盟出口额增长2.5 倍,从644.9 亿欧元增至2 133 亿欧元;进口额增长2.5 倍,从344.2 亿欧元增至1 232 亿欧元。欧盟也是俄罗斯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2013 年欧盟对俄投资额累计达到2 880 亿美元,俄罗斯吸引直接投资额的75%来源于欧盟,同时,俄罗斯对欧盟国家投资额也达到800 亿美元,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60%。这种在经济上过度依赖欧洲的模式不利于俄罗斯对外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欧盟实施东扩,对独联体国家的不断蚕食,利用各种组织和机会进行“民主渗透”等等政治手段引起了俄罗斯的不满。为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经济稳定,俄罗斯一直在寻求多元化的对外经济发展路线,利用本国经济与亚太地区经济的互补性,开展与亚洲国家的合作,来规避经济上对欧盟国家的过度依赖。特别是2014 年受乌克兰危机的影响,美国与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展开多轮制裁,致使其卢布贬值,资本外逃、通货膨胀加剧,经济陷入衰退边缘,加速了俄罗斯实施“向东转”发展战略的落实。目前俄罗斯正积极与中国、印度等多个亚洲国家加强联系和开展全方位合作。中国作为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坚持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等方面出发,也在力促中俄两国立足于互利互赢的经济互补合作方面,深化在能源、军工、商品贸易及投资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除此之外,两国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也将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四)“一路一带”建设的实施将为两国经济合作带来更多的机遇

“一带一路”初期建设是互联互通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畅通道路和桥梁。由于各个国家地形地貌和基础设施建设差异较大,将各国设施互联互通需要融合相关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巨额资金、高新技术、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等。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参与丝绸之路建设的两个最大和最重要的国家,也是掌握先进技术和拥有高素质劳动力的两个国家,在基础建设互联互通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潜力。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由于远离中央行政区,气候比较寒冷,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受天气和人口影响,道路和桥梁建设滞后,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对缓慢,与其经济大国的实力不相符合。其次,俄罗斯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时速超过300 公里的铁路,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城市化进程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施,势必会加速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俄罗斯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再者,俄罗斯对乌拉尔、远东地区和外贝加尔边疆区的开发,及对西伯利亚矿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与周边国家进行紧密合作,特别是中国。因为中国人力资源丰富,拥有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技术和资金,中国可以协助俄罗斯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加速其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也可以此为契机,积极与俄罗斯开展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引进或定期与俄罗斯高新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加快工业产业的更新换代,通过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对沿线国家的出口。

二、中俄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不容忽视

(一)语言类专业人才的缺乏是阻碍中俄经济合作向更深层次拓展的不利因素

随着中俄两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双边贸易额逐年提升,贸易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人文交流活动也在各个领域广泛开展。但是由于精通语言的专门人才缺乏,造成两国企业在信息沟通上存在不通畅,这已成为影响中俄两国经济合作进一步拓展的因素之一。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正在逐步深化,特别是两国领导人决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进行对接,为两国地区和企业开展经济合作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双方企业都将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将需要大批既精通语言又精通经济、法律、国际贸易,以及高科技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为双方企业的合作提供语言和信息支持。语言的障碍,语言类专门人才培养不足是制约中俄两国企业开展合作的瓶颈。两国教育部门应鼓励高校开展语言类专门人才的培养,针对学生启动国家奖学金交换项目,青年教师的交流、互访活动,专业科研人员的合作科研项目等,通过交流合作可以深入了解对方国家的人文环境、法律法规、交往习惯和经济政策。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着手,为中俄企业开展经济合作储备复合型专业人才,以适应两国企业的需要。

(二)投资规模小是影响中俄经济贸易合作水平提升的又一不利因素

2014 年,中俄双方在能源投资合作项目进展迅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但除了国家层面的能源合作外,中俄两国的其他领域合作仍然缺乏大规模的投资合作项目,这也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一直以来都处在规模小、水平低的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两国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导,投资合作项目偏少。由于俄方投资环境不佳,双方除了在一些能源合作项目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大投资合作项目。很多中国大企业不愿意将大量资金投放俄方市场,而将投资重点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目前在俄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小企业或小项目上,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例如在林业开采、农业、矿产开采业、商业、服务业、加工业和建筑业等领域。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等领域。2013 年,俄罗斯在中国投资项目69 个,同比下降5.5%;对中国投资额为2.208 千万美元,相较于2012 年的2.992 千万美元下降26.2%。与中俄快速发展的商品贸易相比,中俄投资领域合作发展相对缓慢,已经成为制约中俄两国经济合作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中俄两国双方企业应依托现有基础,积极拓展投资合作领域,加快把两国合作从简单的商品交换转到生产合作投资领域。

(三)双边贸易结构单一,高科技产品所占比例偏低是影响中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如服装、鞋类、轻纺、家电等日用消费品。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整体优化和结构的调整,最近几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产品中机器设备的比重不断增加到近50%。但是此类产品中又以电信录音设备、办公设备和家电等一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品。2014 年,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其制品的进口额分别为234.7 亿美元、49.2 亿美元和39.8 亿美元,占俄罗斯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6.2%、9.7%和7.8%。2014 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仍然是矿产品、木材及其制品和化工产品,这三类产品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7.7%、6.8%和4.0%,分别为288.9 亿美元、25.1 亿美元和14.7 亿美元,增长235.7%、12.6%和下降7.4%。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中能源原材料占比较大,反映了俄罗斯对外贸易仍然是以资源型商品为主的特点。通过分析2014 年中俄双边商品贸易结构,中国对俄出口贸易结构中机电产品所占比例接近50%,传统消费品贸易的出口不断减少,但高科技产品的比重在中俄双边贸易中所占份额偏少。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依然是能源及原材料产品,与俄罗斯对外经济贸易结构的总体特征相一致。一直以来,中俄双边贸易结构缺乏高科技产品的支撑,处于较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换资源型产品的贸易形式,由于中国整体贸易结构的提升和转变,机电产品的比重逐年提升,但在这些机电设备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偏小,一般技术型产品比重偏大,对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深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四)受西方国家制裁影响,俄罗斯经济处于衰退边缘,短期内将制约中俄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

2014 年由于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和西方国家制裁的影响,俄罗斯卢布汇率出现大幅度下跌,跌幅超过50%,俄罗斯经济几乎处于衰退边缘。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受俄罗斯国内经济影响,2015 年1至5 月,中俄两国贸易额为1 535.71 亿元,同比减少32.1%,其中对俄出口723.08 亿元,同比下降36.6%,进口812.63 亿元,同比下降27.5%。俄罗斯居民因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致使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减少。很多从事对俄贸易活动的企业出现了大量库存积压产品,销售合同无法履行。同时中国在俄企业也受到较大影响,卢布贬值不仅无形中抬高了中国商品的价格,伴随的通货膨胀也削减了居民的购买力,缩小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因此,目前俄罗斯国内货币汇率的不稳定性对中俄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将成为制约和影响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结论

综上,宏观环境是两地经济合作的有利因素,中俄两国外交关系、经济政策导向以及全球经济合作机制以及两国经济结构互补的本质特征都为两地经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语言障碍、投资规模、贸易结构、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共生与此,如何应对这些不利因素,变不利为有利是后期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中俄两国俄罗斯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同舟共济
“两国”演义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