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2021-04-06 02:18李梦梵
北方经贸 2021年3期
关键词:总额检验制造业

李梦梵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南京211815)

一、引言

20 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制造业得益于二战时期军事科技的基础,致力于汽车、机械、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全球领先的地位,而后逐步向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医疗技术、基因技术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方向发展。然而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以及全球产业分工的布局和发展,美国制造业开始走向衰退。尤其是上世纪90 年代后互联网经济的繁荣以及21 世纪以来金融保险服务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制造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01 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13.92%,此后长期处于下降的趋势,于2009 年金融危机时达到最低点11.73%。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金融保险行业及房地产行业遭受重创,美国政府意识到了不能过度依赖虚拟经济,而应该发挥实体经济对于国家发展的稳定性和支柱性作用,开始引导制造业回流,即鼓励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将其投资和生产由国外向国内转移。

而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但近年来由于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和劳动成本的上升,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正不断被削弱,而美国在此阶段提出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势必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影响。本文针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和检验,以期为今后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提供一定参考。

二、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美国政府意识到了实体经济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2009 年4 月奥巴马于乔治敦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将重振制造业作为美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后又推出多项政策以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如2009 年12 月发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将制造业确定为美国核心产业,并提出七项政策措施,2012 年2 月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对美国发展先进制造业进行系统构思,提出三项原则和五大发展目标,试图引导制造业重新焕发生机。但是由于其政策多集中于新兴产业的创新政策和长期发展,而新兴产业投入产出周期长的特点,导致这些政策短期内并未产生明显的效果。

而特朗普上任以来,则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现有行业尤其是中端制造业的回流以及促进蓝领工人就业,如2017 年4 月18 日签署“买美国货、雇美国人”行政令,2017 年7 月21 日签署“评估并强化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及供应链弹性”行政令,2018 年10 月5 日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美国领导力战略》报告指出先进制造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引擎和国家安全的支柱,同时提出了开发和转化新的制造技术,教育、培训和集聚制造业劳动力以及扩展国内制造供应链的能力三大目标,以期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保持本国在制造业方面的领先地位。过这一系列行政令和报告的发布,反映出美国正试图通过推动制造业回流,以恢复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并巩固自身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一)挤占中低端制造业市场份额

美国实行制造业回流政策以期达到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的目标。早在2014 年奥巴马当政期间,美国商务部就在“选择美国‘夏季论坛’”上鼓励纺织、玩具等制造业厂商回流美国生产,在强调大力振兴高端制造业的同时,也尽可能带动中端制造业消费品的生产。2017 年特朗普上任后,更是着力于汽车、钢铁、纺织等能够直接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的中低端制造业的振兴,而这些产业正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领域。2008 年以来我国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均超过45%,而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也在17%左右。汽车、钢铁等产业的振兴将导致美国对于相关产品的进口需求量急剧减少,而美国作为“中国制造”的主要进口国之一,其需求量的减少也会对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产生冲击。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劳动力、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而随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发展,其相较于中国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吸引了更多外商投资设厂,中国原先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正不断丧失其竞争力,美国制造业回流将促使一些美国难以以低成本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这些国家日益增长的出口额也挤压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空间。如图1 所示,2008 年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而后增速在短暂的恢复后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在2015 年和2016 年再次降至0 以下。

图1 我国货物出口额增速

美国制造业回流所导致的进口需求减少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市场拓展的双重挤压,对我国具有传统生产优势的中低端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挤占了我国中低端制造业的市场份额。

(二)限制高端制造业发展空间

由于我国目前高端产业仍然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美国自实行制造业回流政策后对中国产品发起的“337 调查”案件数量居高不下,近年来占比甚至达到立案总量的1/3 以上。2018 年涉及中国企业的案件中,机电产品案件数量占据首位。知识产权作为美国针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美国的一大壁垒,将对我国电子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等多个产业的海外市场拓展产生一定程度的约束。对于高端制造,美国通过实行相关举措以达到抑制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例如,2018 年美国商务部禁止本国企业向中兴出售零部件、技术还有软件,中兴作为一家全球性的通讯技术公司,由于缺乏最核心的芯片技术,它所有的芯片基本上都是依靠美国高通所提供,这一举措对中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中美两国现有技术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于本国技术创新以及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将导致中美两国技术差距进一步扩大。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阶段,《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开始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一阶段中国实现制造业升级、攀升全球价值链的目标使得中美双方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摩擦升级,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中对于高端制造业的贸易保护将使得我国对于高端技术的引进更加艰难,在相关行业难以具有出口竞争力。

(三)改变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结构

基于上文所述,我国由于美国制造业回流,在中低端制造业主要出口贸易领域的市场急剧缩减。而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由于核心技术缺乏,在国际市场上易受到美国制造业相关举措的影响,从而对出口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在此情况下,中国需要另寻他路带动制造业发展,例如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使企业在加快“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带动装备制造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自贸区战略的推进也能促使我国在先进制造方面进一步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战略的实行将会改变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推动我国对高端制造业市场的开拓。

三、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金融危机后美国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因此,本节选取了1988-2018 年时间段的数据,以中国出口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Y。由于美国制造业回归主要表现有制造业进口总额减少以及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两个方面,因此,本节选取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以及制造业就业人数作为解释变量X1、X2进行分析。其中,中国出口总额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中制造业进口(占商品进口的百分比)×商品进口(现价美元)计算而得,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相关数据来源于CEIC数据库,对月度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值处理得到年度数据。本文对数据的处理和实证检验过程均使用EViews 6.0 完成。

(二)美国制造业回流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研究

本节运用1998-2018 年中国出口总额及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和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短期动态关系和长期关系进行分析。

1.平稳性检验

由于时间序列数据易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外因的影响,很难满足平稳性要求,因此先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选取的是ADF 检验法。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ADF 检验结果

表1 的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本文所选的我国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及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和就业人数数据的时间序列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原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而经过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通过平稳性检验,且均为一阶单整序列I(1),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以探究各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协整检验

本节采用Johansen 方法以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某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首先需构建VAR 模型:Z=(LNY,LNX1,LNX2),并确定其最优滞后阶数,如图2 所示:

图2 最优滞后阶数

根据图2,VAR 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2 阶,据此构建VAR 模型,并检验其平稳性,结果如图3 所示,AR 根图中,由于根都落在单位圆内,VAR 平稳,可以进行下一步检验。

由于协整检验的滞后阶数比无约束VAR 模型的减少一个单位,则Johansen 协整检验阶数1 阶。

图3 VAR 模型平稳性检验

图4 Johansen 协整检验

根据图4 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协整秩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分别表明拒绝不存在和至少存在一种协整关系这两个原假设,即至少存在两种协整关系。这说明我国出口贸易及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和就业人数组合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

如图5 所示,在滞后两期5%的显著性水平下,没有拒绝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不是我国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但拒绝了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是我国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说明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是存在影响的。

图5 格兰杰因果检验

4.脉冲响应分析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观察VAR 模型中变量X1、X2的冲击对变量Y 的影响,如图6 所示:

图6 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和就业人数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脉冲响应图

通过图6 可以看出,第一,对于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的冲击,我国出口贸易的响应先为正数,可以说明在第3 期之前,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的下降导致我国出口贸易的减少,在第3 期后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冲击响应下降为负并在第3 期至第6 期间一直处于水平线下方,在第6 期后回到水平线上且数值较大,这表明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的下降导致我国出口贸易减少,而后虽有短时间的上升,但长期来看确实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不利影响。第二,对于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冲击,我国出口贸易所做出的响应长期为负,且影响先大后效小,在第12 期后慢慢降低,这表明从长期来看,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对我国出口贸易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会阻碍我国产品的出口。

这一实证结果表明,无论短期内还是从长期来看,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需要对此情况做出积极的应对。

四、研究启示

(一)刺激国内消费,发展国内市场

由于国人重视储蓄的观念,中国长期以来都是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不断扩大和升级的趋势愈加明显,因此国内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以刺激内需,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关注市场需求趋势,对于市场需求较高而供给不足的产品有针对性地提高产出。

(二)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以美国为例,二战后美国就已经设立“国家科学基金”全面推动产学研以推动创新发展,其后又通过建立科技工业园区、合作研究中心承包企业科研项目等方式全面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大数据、低碳环保、生物医疗等产业并将其作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为美国制造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形成了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近年来中国正不断增加研发方面的支出,如图7 所示,中国研发支出占GDP 比重从2001 年的0.94%上升至2017 年的2.13%,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在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的同时,力争在先进制造行业中占据先动优势,优先抢占市场份额。

图7 中美日德四国研发支出占GDP 的比例

(三)培养高端人才,实施人才战略

据2016 年德勤公布的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中,人才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技能劳动力可以改善一国的整体竞争力。高端人才是实现制造业高效率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国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已达到吸引和培育人才的目的。以深圳为例,深圳2020 年,重点引进并支持20 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吸引带动10000 名以上各类海外人才来深工作,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50 万;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各类技术中心达到200 家以上,以推动人才制度的建设。

(四)对接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重要转折,经济转型经过前几年的发展近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GDP 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出口贸易正受到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不利影响——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振兴以及来自新兴经济体凭借低成本要素吸引外资投资设厂出口产品的双重挤压。在此情况下,应更多地将出口贸易与产业政策相对接。结合‘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战略等,一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整合,以提高其质量和效益;三是促进衰退产业转移,实现由东部向西部的梯度型转移,由东部带动西部发展的“国内雁行模式”。

猜你喜欢
总额检验制造业
苯中水分的检验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