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政策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2021-04-06 02:18田丽娜马慧峰
北方经贸 2021年3期
关键词:运输成本省区差距

田丽娜,马慧峰

(1.包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2.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呼和浩特01002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反贫困问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金融扶贫政策作为缩减贫富差距重要的措施,可以有效缩减贫富差距,通过给予优惠性贷款等措施,在产业扶贫方面形成一定吸引优势,从而使贫困地区打破均衡状态,再通过自演化过程实现产业集聚,最终提高地区收入水平。但是,由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地理因素等产业基础不同,在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差异较大。一些地区通过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进入一个良性的经济增长循环当中,有些地区却因为基础设施、地理等因素制约,扶贫政策较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金融政策对脱贫的作用机理,了解在不同地区和生产基础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金融扶贫政策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建立金融政策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理论框架,为更好推动政策落地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

(一)金融扶贫政策的正向作用

由于金融系统具有分配和再分配的功能,金融扶贫政策通过分配和再分配的作用机制实现脱贫。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给出了金融对扶贫具有直接影响的证据,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如Jeanneney 等(2011) 使用发展中国家1966-2000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有利于减缓贫困,是因为银行系统促进了交易以及提供了储蓄的机会;陈银娥、师文明(2010)通过构建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影响机制的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80—2005 年的时序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发展、金融波动和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减少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有利于农村贫困减少,但是影响很小;丁志国等(2011)运用2000—2008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而间接效应的作用明显高于直接效应。

(二)金融扶贫政策的负向作用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金融不仅不能减缓贫困,反而会扩大贫富差距。郑长德(2008)认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正向作用;丁志国等(2011)基于全国的整体样本以及按照农业产值在全国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划分的农业大省和非农业大省的数据样本,检验了各种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并非所有的政策手段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有一些政策的结果事与愿违;叶志强等(2011)利用1978-2006 年各省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吕勇斌、赵培培(2014)利用2003—2010 年中国三十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表明虽然农村金融规模有利于减缓贫困,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却对减缓农村地区的贫困有负向的影响。

三、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基本假定

现参考克鲁格曼(1991)建立的两区域模型,假设只有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发达地区,一个是不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使用区域1 来表示,不发达地区使用区域2 表示。一般情况下,制造业会在发达地区聚集,在这里假设一种极端的情况,即所有制造业企业都集中在区域1,而对于不发达地区的区域2,此时只有农业。那么,对两个地区的消费者来说,其效用形式为:

其中μ 为消费者收入中用于消费制造品所占的份额,CM为消费制造业产品的数量,CA为消费农产品的数量。另外有:

其中Ci为单个制造业企业的产量(等于销售量),σ 为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同时也是产品价格弹性。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LMi表示单个厂商生产产品i 所需的工人数,xi为商品的产出。

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则产品价格为:

ω1表示区域1 代表企业的工人的工资率,如果对于厂商的进入没有限制的话,那么最终企业的利润会变为零,即销售收入等于成本,则有:

进而又有:

即每个区域内单个企业的产出是一样的,这使得企业数量之比等于工人数之比:

将替代弹性σ 与企业规模联系起来,做法是用劳动的边际产品与平均产品的比值来表示企业规模,可得到:

从上式可以看出,替代弹性σ 越大则边际产品与平均产品的比值越小,企业规模越小;替代弹性σ越小则边际产品与平均产品的比值越大,企业规模越大。

产品在地区间的流通会存在运输成本的问题,采用“冰山”型的成本模型,即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会由于运输成本的存在,会把产品价值“融化”掉一部分,运输成本越大,融化的越多。在此设置参数τ(τ<1),假设到达目的地的商品价格为P,则原来的价格P0为:

(二)两区域的均衡状态

假设均衡状态下制造业企业都集中到区域1内,也就是说工人都在区域1,而农业部门均匀的分布在区域1 与区域2。在这一假设条件下,可以很好的契合目前中国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制造企业集中的地区为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而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比重较高,所以由区域1 表示发达地区,区域2 表示贫困地区。由于工人都集中于区域1,则所有工人的收入都为区域1 的收入,因此区域2 与区域1 之间的收入之比为:

Y1、Y2分别为区域1 和区域2 的收入。

令n 为企业总数,那么单个企业的销售收入为:

(三)引入金融扶贫政策的动态分析

在均衡状态下,制造业企业都集中在区域1(发达地区),如果企业向区域2(贫困地区)转移的话,均衡状态将会被打破,企业转移到区域2 之后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脱贫的目的。

现将在区域2 创建的企业称为转移企业,那么转移企业为了吸引工人,其工资水平要高于或等于区域1 的工资水平,转移企业的工资水平与区域1内企业的工资水平之比为:

在给定的较高工资条件下,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将制定较高的价格。在区域1 内,单个转移企业的销售额将会是区域1 企业的(ω2/ω1τ )-(σ-1)倍;而在区域2 内,则为(ω2τ/ω1)-(σ-1)倍。所以,转移企业总的销售收入为:

实践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教授所创立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成为了发展中国家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众多学者研究指出,贫困农户可以通过获得金融支持改变自身初始禀赋约束,进行农业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增加收入。因此,为了使企业向区域2 转移,需要对区域2 提供金融支持,金融支持的形式可以使用优惠利率的方式来降低转移企业的成本,从而实现转移。该优惠利率可以看做是金融支持的一揽子形式,既包含小额信贷等的金融借贷,也包括各种金融便利化,但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得到好处。将转移企业的销售收入看成是所用资本的线性函数,具体如下:

其中W 为企业所用资本,θ 为资本增长率。而政府给予的优惠利率所引起的成本减少将为所用资本的一部分,设优惠利率的比率为r(r<1)。则转移企业可得到的补贴为:

从而得到有优惠利率补贴的转移企业收入为:

如果转移企业的收入大于区域1 内的企业,则说明转移是有利可图的,企业会有向区域2 转移的趋势,而这种趋势会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而被加强,最终实现区域的趋同,实现脱贫。根据式(11)与式(16)可以得到:

如果该比值大于1,企业将会在区域2 分布,区域之间的差距将会缩小。但这样的比值有一个缺陷,由于“叛逃”企业必须要支付更高的工人工资,自然会大,一定有/π1>ω2/ω1=τ-μ,所以必须用另一个变量将之替换:

此时若π>1,则区域开始有趋同的趋势,区域之间的差距将会缩小,此时可以将该种情况看成金融扶贫政策是有效的。反之,若π<1,则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将会是一种均衡态,区域之间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

(四)金融扶贫政策有效性分析

为研究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将π 的取值设置为1 的邻域内,并求π 对r 的偏导数得到下式:

由式(19)可以看到,π 对r 的偏倒数大于0,说明r 越大,π 的值越大,金融扶贫政策具有提高企业收入的作用,但是否会引起企业发生转移,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分析。

1.不考虑运输成本。关于运输成本,该值的大小不仅包括产品运输路程中的成本,该运输成本是所有限制产品流通因素的统称,所有该值等于1 时,表明地区间不存在限制产品流通的成本,即假设τ=1,此时有:

可以看到,只要区域2 采取金融扶贫政策时(r>1),就可以使得π>1,从而达到政策目标。也就是说,当要素流动的限制因素取消之后,在贫困地区实施金融优惠政策,必然会带来产业的转移,从而实现脱贫的目的。

2.考虑运输成本。在考虑运输成本的情况下,产品(或者说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会发送损耗,此时τ<1。假设运输成本较低,企业规模较大,制造业消费占比大于农产品消费占比,资本增值率相对较低,即令τ=0.95、σ=2、μ=0.6、θ=0.1,通过计算得到π的值随着r 变化情况。由图1 可以看到,π 的值随着r 的增加而增加,当r=10.6%时,π 的值开始大于1,这时企业转移有利可图,金融扶贫政策可以有效吸引企业向落后地区转移,缩小地区差距,政策有效。为分析不同运输成本下,π 的值随r 变动趋势的情况,将τ 值减少,对比分析τ=0.95、τ=0.94、τ=0.93、τ=0.8,时π 的值随r 变动的趋势,如图2 所示。随着运输成本的增加,企业转移的难度加大,必须不断提高优惠利率r 的值才能达到政策效果,当τ=0.95时,r=10.6%,π 的值才开始逐渐大于1;当τ=0.94时,r=12.9%,π 的值开始大于1;当τ=0.93 时,r=15.2%,π 的值开始大于1;当运输成本非常大时,占到价格的20%,即τ=0.8,r 值在20%以下,π 的值都小于1,只有当r=51.6%时,π 的值才开始大于1,此时金融政策几乎无法吸引企业转移。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产品(或要素)的流动受到限制时,会对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政策有效性会随着运输成本的提高而被打折扣。

图1 π 的值随r 变动的趋势

图2 不同运输成本下π 的值随r 变动的趋势

3.企业规模。考虑企业规模对金融扶贫政策的效果,分别计算σ=1.5、σ=2、σ=2.5、σ=3 时π 的值随r 变动的趋势,如图3 所示。随着企业规模的下降,企业转移的难度加大,必须不断提高r 的值才能达到政策效果。当σ=1.5 时,r=7%,π 的值开始大于1;当σ=2 时,r=10.6%,π 的值开始大于1;当σ=2.5时,r=14.2%,π 的值开始大于1;当σ=3 时,r=17.9%,π 的值开始大于1。由此可以看到,企业规模越大,金融扶贫政策越有效。

图3 不同企业规模下π 的值随r 变动的趋势

4.收入水平。根据恩格尔定律可知,当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将消费者收入中用于消费制造品所占的份额μ 与收入水平联系起来,当μ 越大,收入中用于购买农产品的比例越小,整体收入水平越高;当μ 越小,收入中用于购买农产品的比例越大,整体收入水平越低。分别计算μ=0.6、μ=0.65、μ=0.7、μ=0.75 时π 的值随r 变动的趋势,如图4 所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企业转移的难度加大,必须不断提高r 的值才能达到政策效果,当μ=0.6 时,r=10.6%,π 的值开始大于1;当μ=0.65时,r=11.5%,π 的值开始大于1;当μ=0.7 时,r=12.5%,π 的值开始大于1;当μ=0.75 时,r=13.4%,π 的值开始大于1。由此可以看到,收入水平越低,金融扶贫政策越有效。

图4 不同收入水平下π 的值随r 变动的趋势

四、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的建立

为检验理论模型结论与现实是否吻合,现建立三十个省区2010-2018 年的数据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政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从而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验证。数据模型如下:

其中yit表示i 省区t 年度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该比值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比值越小,收入差距越小。

lit为i 省区t 年度农村地区贷款总额占地区贷款总额的比例,其作为金融政策的指标。由于各地区没有统一的利率指标、利率数据的缺失,为更好地检验金融政策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使用农村地区贷款总额占地区贷款总额的比例作为金融政策的衡量指标,该比值越大,说明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就越大。

kit为i 省区t 年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consit为i 省区t 年度农村居民消费额与城镇居民消费额的比值。fit为i 省区t年度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现数据来源于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二)整体估计结果

对模型(21)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实证结果,如表1 所示。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到,农村地区贷款总额占地区贷款总额的比例系数为负,且显著,该值越高,收入差距越小,金融政策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农村固定资产投入、消费比重和人口比例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相关关系,可能的解释是,农村地区发展速度比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慢。估计结果对理论模型分析相一致的地方有两点。一是金融扶贫政策可以实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二是农村居民消费额与城镇居民消费额的比值越大,也代表着收入水平越高,此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表1 整体参数估计结果

(三)不同区域估计结果

为分析不同区域,金融扶贫政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将样本按照2018 年人均GDP 进行排序,将人均GDP 排在前15 的省区分为一组,排名后15 的省区分为一组,分别进行参数估计,对比分析两组样本的参数情况,结果如表2 所示。对比分析人均GDP 前15 省区和后15 省区的参数估计结果,可以看到,人均GDP 前15 省区的样本回归结果金融政策参数的估计结果系数值要更大,说明金融政策对缩小收入差距更有效。人均GDP 越高的省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企业的规模也要高于人均GDP 排名较后的省区。人均GDP 越高的省区金融政策越有效,与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表2 分区域参数估计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较为吻合,说明理论模型可以作为指导实践的依据。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一是金融扶贫政策通过给予优惠利率的形式,吸引企业向贫困地区转移,进而缩小地区差距,实现脱贫的政策目的。二是运输成本会限制金融扶贫政策效果,运输成本越高,金融扶贫政策越难吸引企业转移,必须不断提高优惠利率的值才能达到政策效果。三是企业规模越大,存在规模经济时,金融扶贫政策越有效。反之,金融扶贫政策越难吸引企业转移,政策效果越难实现。四是收入中用于购买农产品的比例越大,整体收入水平越低,金融扶贫政策越有效。

(二)政策建议

一是金融扶贫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地区差异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应加大金融扶贫政策力度,提高金融政策对反贫困的效果。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降低限制要素移动的运输成本。对于运输成本较高的地区,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降低运输成本,为企业发生转移创造条件。三是精准扶贫对于一些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建议采取扶贫搬迁的形式。

猜你喜欢
运输成本省区差距
至少节省40%运输成本!这家动保企业跨界做物流,华南首家专注于水产行业的物流企业诞生
基于近远程视角分析黄河中下游五省区虚拟水贸易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开年第一会,11省区打响“当头炮”
基于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的铁路物流优化管理问题研究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中国行政区域之最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省(区)及城市GDP增长和城市化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