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比较与建议

2021-04-06 02:18黄依珊王舒晴
北方经贸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三角贸易电商

黄依珊;王舒晴;钱 晨

(1.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23;2.浙江省商务发展研究会,杭州310001)

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浙江省贡献显著。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字经济白皮书,从总量看,2019 年,长三角地区四省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均超过1 万亿元;从增速看,浙江数字经济增速超过15%,其余在10%-15%之前;从占比看,上海市数字经济在地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GDP 占比超50%,浙江、江苏占比超40%。2018 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及增速位于全国首位,GDP 占比全国第二。

一、长三角地区数字贸易主要产业领域发展现状

(一)上海引领数字内容产业,浙江增幅明显

1.数字出版物

打造长三角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推动数字出版业发展。截至2019 年底,全国共批复14 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其中长三角地区4 家。我国首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上海张江,复合增长率连续5 年大于16%。江苏省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首创“一基地(南京)、多园区(苏州、无锡、扬州和镇江)”模式。截至2017 年底,杭州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聚集数字出版企业400 余家,其中有7 家上市公司。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营收连续3 年排名全国第四。

数字出版量差距较大,沪苏发展优势突出。长三角地区数字出版物的出版数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近年来占比缓慢下滑,一市三省发展差距较大。上海市数字出版产业优势突出,出版品种及数量远超其他省市;江苏省出版数量高于浙江省,但差距逐年递减,2017 年浙江出版品种反超江苏省(见表1)。2020 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宅经济”带动数字出版物消费大幅提升,2 月浙江省数字出版物类零售额同比骤增,上半年增长28.0%(见图1)。

表1 2015 年-2018 年长三角地区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出版情况

图1 2019 年2 月—2020 年6 月浙江省电子出版物及

2.数字影视

数字电视覆盖率接近饱和,付费市场有待挖掘。沪苏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江苏省付费数字电视实际用户位居长三角地区首位;浙江省覆盖率趋于饱和(见图2),2018 年付费数字电视加速发展,实际用户同比增长15.8%。安徽省覆盖率自2016 年起超过全国平均,但付费数字电视实际用户量相对较少,付费电视市场有待进一步挖掘(见表2)。

表2 2015—2018 年长三角地区付费数字电视实际用户(单位:万户)

图2 2015—2018 年长三角地区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情况

图3 2017—2019 年长三角地区票房情况

电影票房占比位居全国前列,下半年涨幅明显。2019 年长三角地区票房增幅显著,约占全国总票房的1/4。苏浙票房占比分列全国第二、三位,仅次于广东,上海与四川、北京并列第四。2020 上半年,电影业受疫情影响全面停业,但市场需求尚在,另外各地积极采取安排专项资金、发放电影消费补贴等措施刺激电影消费市场,下半年票房明显上涨。

3.数字游戏

长三角游戏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上海步入“快车道”。上海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打造“全球电竞之都”“游戏创新之城”,游戏、电竞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2019 年上海网络游戏实现营收802 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国比重的34.7%。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将落户上海。江苏网游服务企业234 家,在江宁开发区打造国家级电竞生态融合创新示范区,在花桥、常州等多地打造中国游戏产业集聚区。浙江网游服务企业204 家,游戏行业从业人员约1.3 万人,网易游戏领跑全国。安徽网游服务企业148 家,动漫游戏产业园签约项目21 个,总投资约8.8 亿元。

(二)浙江电子商务领先,综试区与新业态拉动显著

网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网零规模看,沪浙网络零售额排名位列全国前三,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6.5%、11.6%,江苏省位列第五。安徽省在中部地区位列第一,网零占比2.0%。从网零店铺数量看,浙苏网零店铺数超百万家,分别达205.7 万、154.8 万,电商企业密集度较高,位列全国第二、三位,上海网零店铺84.5 万家,位列第六。

跨境电商综试区快速发展。从数量看,全国共批复跨境电商综试区105 家,其中长三角地区24 家,占22.9%,浙苏覆盖率全国第一(见表3)。从增速看,上海跨境电商进口交易额67.3 亿元,增长38.9%。江苏省跨电零售进出口增长3.4 倍,其中出口增长4倍。浙江省实现跨境网络零售额增长29.8%,其中出口增长35.3%。安徽省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约60%。

表3 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分布情况

直播电商新业态发展迅猛。江浙直播电商排名全国前三,主播数量分别超4000 人、6500 人,成为直播电商带货能力最强的省份;沪皖跻身全国直播电商省市前20 强,数量分别超1000 人、1500 人。长三角各设区市纷纷出台助推直播电商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扶持政策,拉开政府层面促进直播电商快速发展的序幕,有效地推动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在长三角地区迅猛发展。

(三)浙江引领软件信息服务业,且增速较快

软件产业领跑全国。从业务收入看,2019 年,苏浙沪软件业务收入分列全国第三、四、五位;浙江省增速全国第二,除2020 年1-2 月外,均高于全国平均(见图4)。从从业人数看,沪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长平稳;浙江增长较快,2019 年远超长三角其余地区(见图5)。

图4 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速对比情况数据来源: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图5 2015—2018 年长三角地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

抢抓5G 基建发展机遇。上海市经信委编制印发《上海市5G 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导则》,明确5G基站布局规划要求和相关设置要求。截至2020 年一季度,江苏省新建并使用5G 基站7302 个,全国排名第一。浙江省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5G创新智造基地在平湖正式签约落地。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5G 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2年)》,提出到2022 年5G 网络基础设施布局等高沪苏浙,建成5G 基站超4.5 万个,密度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四)互联网金融产业亟需规范与监管

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全国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共238 家,长三角地区的支付牌照占全国近1/3,其中上海支付牌照数最多,达45 家。随着长三角网贷平台近年来数量呈下降趋势,2018 年降幅显著。P2P 从监管鼓励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到快速扩张,再到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当下进入严监管阶段。近期,杭州最大网贷平台、“车贷第一股”微贷网被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

表4 2019 年长三角地区第三方支付牌照公司数量

二、长三角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数字贸易环境有待优化

一是统计规范有待统一。当前“数字贸易”还未有一个明确公认的定义,数字贸易的统计口径不统一,特别是电子商务、数字游戏等产业细分领域的界定不明晰,不利于地区间数字贸易发展情况的比较。二是行业规范尚不健全。在贸易规则层面,数据存储本地化、个人隐私保护、数据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尚不健全。在监管制度层面,由于数据的虚拟性和隐私性等特点,网络诈骗、网络色情、P2P 非法集资等增加了数字贸易的风险。三是国内外环境不稳定。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关闭总领事馆、TikTok、微信等强制事件,国际形势不容乐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形势仍然严峻,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当前全球的趋势。

(二)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

一是数据流动共享不畅通。各级部门机构间平台制度相对独立,缺少明确的监管机构,政策实践程度和统计口径不同等问题,导致数字贸易存在数据孤岛,数据的流动和共享不畅。二是合作共赢机制有待完善。从当前数字贸易情况来看,沪苏浙数字贸易处于领先地位,尚未形成长三角地区“一张蓝图、一套措施、一盘棋子”的共同体发展模式。

(三)发展要素不齐全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推进。当前的传统数字基础建设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数字贸易需求,亟需5G 基站建设、数据中心等数字网络核心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智能化软硬件基础设施支撑。二是人才政策亟待完善。人才是创新的主体,科技人才是支撑科技强国的关键性力量。当前国内数字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体系还未能和市场需求接轨,对人才的实操训练缺乏系统规模化。人才配置政策不健全,利用和流动机制不够完善。

三、对浙江的启示与建议

(一)构建数字贸易统计体系和数据库

一是由浙江省统计局牵头,与各省市统计局合作,深入研究数字贸易的理论,借鉴各国当前统计指标,明确界定数字贸易的统计范畴和统计口径,制定数字经济统计调查方法和核算标准,以及发展分析指标体系的设计。二是建立长三角数字贸易数据库,打破数字孤岛,加强区域数据流动,推动数字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驱动长三角发展成具有全球前沿水平的数字型经济体。

(二)健全数字贸易的法律和监管制度

一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让相关部门参与适合长三角地区发展政策的制定,加强多部门共同决策和责任管控。二是成立长三角地区全局视野的立法和监管联动机制专项小组,推进数字政策的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协同。三是推动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建立网络安全合作对话长效机制,强化数字化法制建设,严厉打击网络犯罪、黑客攻击和数字信息技术的侵权行为,控制数字贸易风险,保障贸易安全,引导数字贸易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一是加强区域协同发展,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设立“长三角数字贸易港”,搭建“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平台,破解数字孤岛难题。二是推动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全球化布局,扩大其在长三角区域的试点和合作项目,建设eWTP 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全球采购中心。三是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和新型贸易中心建设,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基地、孵化园区),整合平台和服务资源,创新跨境电商监管体制机制。

(四)打造数字贸易产业集群

一是打造数字贸易产业链,大力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加强区域间企业数字贸易合作,促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二是加强数字贸易产业跨国合作,吸引亚马逊、Facebook、百度、腾讯等一批国内外全球数字贸易平台企业入驻浙江省。三是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强化数字产品与服务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培育数字贸易市场主体

一是发挥数字贸易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政府继续加强对阿里巴巴、网易等龙头企业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二是鼓励数字贸易细分领域企业发展壮大,在数字出版、数字游戏、跨境电商、软件信息业、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提升整体实力。三是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引进国内外先进数字技术,促进传统制造业产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新技术的融合,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六)加快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要求加快核心数字技术的研发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浙江省要发挥以之江实验室和达摩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核心数字技术研发方面的带领作用,突破长三角地区核心数字技术研发。二是三省一市要共同合作发力,加强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布局,打造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为基础的研发应用平台,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

(七)完善科学人才服务体系

一是以实践性和科学性为导向,设置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数字人才专业和培养体系,重视专业的融合,加快培养复合型的数字人才。二是加强政产研学的多主体间相互合作,构建长三角人才数据共享平台,清除人才地区流动障碍,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公平竞争。三是加大对数字贸易高端人才的政策扶持,吸引更多高端复合型人才,促进长三角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打造长三角人才共同体,为数字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长三角贸易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