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

2021-04-06 02:18
北方经贸 2021年3期
关键词:总产值乘数支农

陈 颖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昌33001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弱国,2019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0 467 亿元,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仅为4.1%。农村的发展问题错综复杂,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各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现有乡村人口55 162 万人,2019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 021元,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最低阶层。因此,“三农”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为了实现全面小康而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中共中央在1982 年至1986 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和农民生活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0 年又连续十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

二、江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019 年江西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 481.3 亿元,比2018 年增长了3.1%。粮食种植面积3 665.1千公顷,下降1.5%。全省粮食产量2 157.4 万吨,比2018 年下降1.5%。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财政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江西省农业经济将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一)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直接影响

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而财政支农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直接拉动农业经济增长,这也是政府购买乘数效应。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政府支出可通过乘数效应循环引起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作用。以财政用于公共投资为例,其乘数效应模型如下。

由上式可知,KG乘数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b和税率t 决定。通常情况下,税率t 不变或变化很小,而且近年来,国家为了扶持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实行了减税降费政策。因此,乘数KG大小主要由边际消费倾向b 决定,边际消费倾向b 与乘数KG成正相关关系。当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同时又减税降费,t 变小时,会增加人们的收入,导致农产品边际消费倾向b 变大,乘数KG也越大。此时,如政府再增加投资,使ΔI 变大,因为ΔI 与ΔY 成正比,最终会导致ΔY 变大,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二)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间接影响

农业科技三项经费支出能促进农业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运用,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经营提供科学技术上的支持。农村救济费支出能够适当弥补受灾农民的损失,缓解自然灾害损失,引领当地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进入正常运转的轨道。再者,财政资金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舒尔茨的农业投资理论,加强对农民的基础教育,提高人力资本,将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通常农业经济主要受财政支农支出、农业劳动力、农业土地面积等变量因素影响。为了考察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2018 年江西省11 个市的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为了减少异方差的影响,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u

被解释变量Y 表示农业总产值,用农林牧渔总产值衡量;解释变量X1表示用财政支农支出,用农林水事务支出衡量;解释变量X2表示农业劳动力,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衡量;解释变量X3表示农业土地面积,用农作物播种面积衡量。样本数据如下。对以上数据进行OLS 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表1 江西省各市农业相关数据

在20%的显著性水平下,tα/2(n-k-1)=t20%/2(7)=1.415。因为t1、t3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1.415。因此β1、β5通过显著性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 统计量的临界值为F5%(3,7)=4.35,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

选择lnY 与lnX1的回归模型为初始回归模型:

进行逐步回归,结果如下。

表2 逐步回归表

再将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残差平方e2与lnX1,lnX2,lnX3,做辅助回归。

在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3,11)的F 分布的临界值为F0.05=3.59,自由度为3 的X2分布的临界值为25%(3)=7.81。因为F 值和LM值都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不存在异方差。

因此,最终拟合模型如下。

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对财政支农支出的弹性为0.457,即财政支农支出增长1%,将会使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457%,这说明目前江西省各市财政支农支出未能充分发挥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支持和促进作用。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对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弹性为0.140,说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劳动力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提高影响甚微。江西省各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对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弹性为0.326,说明江西省各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所以江西省各地区应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应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经数据分析发现,江西省近年来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整体呈增长态势。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每增加1 个点的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经济增长相应的就会增加0.457 个百分点。说明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财政支农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农业劳动力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江西省要致力于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同时要保证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护好耕地。

(二)政策建议

一是合理增加财政支农支出规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局面。江西省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严格执行《农业法》,确保农业经济发展所需的财政资金下发到位。

二是创建多元融资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支农资金。江西省虽是人口大省,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合理确定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与增速,并创建多元融资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领域。

三是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鉴于财政支农的资金由政府财政部门统一调拨,政策性和导向性很强,所以必须要构建一套健全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系,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并及时落实到位,必须要尽快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是全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的流转与家庭承包、农村合作社的统一生产等形式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对耕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从而真正地促进江西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保证耕地供应,我国必须严格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五是加强科技投入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农业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施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方式,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水平。现代农业就要走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六是政府进一步加大支农与惠农政策执行。惠农政策效果的发挥关键还是看其执行力度,惠农政策的执行有利于农民提供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政府通过增加对种粮大户或种植户的良种补贴、补贴农具购置费用以及农业生产补贴等方式,完善财政支农资金导向,让支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作用。

猜你喜欢
总产值乘数支农
面积突破16万亩,总产值增超200%,宣州稻渔产业要“爆大料”
如何获得乘数型能力:中国乡村建设行动中的治理研究
基于我国疫情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聚类分析
乡村振兴致富路越走越宽
农业农村部将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
一组等式,两个规律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TBM隧洞工程中的应用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财政支农资金相关问题研究
寻找突破角巧解算式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