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检测法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06 05:47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检测法中度入院

高 瑜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41)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法是临床上唯一一种用仪器命名的检测方法。进行TEG 检测可以将患者血液凝固的整个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目前,TEG 检测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指导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抗栓治疗、评估其血小板活性中[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TEG 检测法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期间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均不超过48 小时。这些患者的病情均通过MRI 检查及头颅CT 检查得到确诊。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24 例;其年龄为53 ~84 岁,平均年龄为(67.3±3.4)岁;其中,梗死部位为脑基底节区的患者有38 例,为脑叶的患者有22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21 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21 例;有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40 例,有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13 例,有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7 例。

1.2 研究方法

这些患者入院后,均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其进行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用法是:每日服1 次,每次服100mg,共治疗14 天。在这些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4 天后,分别采集其3 ml 的肘前静脉血。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放到乐普血栓弹力仪中进行检测[2]。检测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液凝固时间(K)、凝固角(α)、最大振幅(MA)、综合凝血指数(CI)。R 时间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5 ~10 min。R 时间变长,表示凝血因子的功能出现障碍,血液呈低凝状态。反之,R 时间变短,表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的活力增强,出现血栓的概率增大。K时间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1 ~3 min。α 角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53°~72°。α 角变小,表明纤维蛋白的功能低下。MA 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50 ~70 mm。CI 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3 ~3。CI 值<-3,表示血液呈低凝状态。CI 值>3,表示血液呈高凝状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在入院时及治疗后这些患者R 时间、K 时间、α 角、MA 值、CI 值。2)比较在入院时及治疗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R 时间、K 时间、α 角、MA 值、CI 值。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入院时及治疗后这些患者各项TEG 检测指标的比较

在入院时,这些患者的R 时间、K 时间、ɑ 角、MA值、CI 值 分 别 为(5.65±1.81)min、(1.70±0.54)min、(75.21±16.22)deg、(75.82±14.66)mm、(2.54±0.87)。治 疗 后,这 些 患 者 的R 时 间、K 时 间、ɑ 角、MA 值、CI 值 分 别 为(6.13±2.55)min、(2.23±0.84)min、(67.93±13.45)deg、(59.61±10.16)mm、(1.80±0.77)。治疗后,这些患者的R 时间、K 时间均长于入院时,P <0.05;其ɑ 角、MA 值、CI 值均小于入院时,P <0.05。

2.2 在入院时及治疗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TEG 检测指标的比较

在入院时及治疗后,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R 时间、K 时间均短于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和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P <0.05;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ɑ 角、MA 值、CI 值均大于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和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P <0.05。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R 时间、K 时间均短于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P <0.05;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ɑ 角、MA 值、CI 值均大于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P <0.05。如表1、表2 所示。

表1 在入院时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TEG 检测指标的比较(± s )

表1 在入院时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TEG 检测指标的比较(± s )

病情严重程度 例数 R 时间(min) K 时间(min) ɑ 角(deg) MA 值(mm) CI 值轻度急性脑梗死 40 5.84±2.15 2.20±0.50 69.55±11.12 63.35±10.03 1.71±0.80中度急性脑梗死 13 5.03±2.01 1.79±0.51 71.02±13.59 71.23±10.57 2.23±0.62重度急性脑梗死 7 4.27±1.49 1.51±0.42 77.46±13.82 81.01±12.15 3.05±0.36

表2 治疗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TEG 检测指标的比较(± s )

表2 治疗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TEG 检测指标的比较(± s )

病情严重程度 例数 R 时间(min) K 时间(min) ɑ 角(deg) MA 值(mm) CI 值轻度急性脑梗死 40 7.21±2.13 2.78±0.21 62.4±11.2 50.4±14.7 1.02±0.95中度急性脑梗死 13 6.05±1.05 2.02±0.24 65.2±10.5 59.5±10.9 1.17±0.70重度急性脑梗死 7 5.17±2.16 1.97±0.34 68.2±12.7 64.3±10.2 2.30±0.35

3 讨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TEG 检测,可以动态监测其血液凝固的整个过程,各项检测指标可真实地反映血小板等血凝块组成元素的功能[3-4]。进行TEG 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R 时间、K 时间、α 角、MA 值、CI 值。R 时间是指将血液样本置入到血栓弹力图仪中到最初纤维蛋白形成的时间。此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凝血因子的功能。K 时间是指从最初的纤维蛋白形成至具有一定坚固性纤维蛋白的时间。α 角是指在血凝块形成点与曲线最大弧度上做水平线和切线所形成的角。α 角与K 时间共同体现了纤维蛋白的水平及血液中部分血小板的功能。K 时间与α 角呈反比。K 时间越长,α 角越小。CI 值是由R 时间、K 时间、α 角及MA 值推算出来的,可综合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TEG 检测法应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疗效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检测法中度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浅析GB50325-2020与GB/T18883-2002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法的区别
小米手表
T-SPOT.TB检测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
特异性抗P . g-IgY龈下冲洗液对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一种针对噪声不确定性的顽健循环特征检测法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D-STATCOM一种改进的补偿电流检测法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