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持续高热在预防患儿反复发生热性惊厥中的效果

2021-04-06 05:47马俏梅付乔明陈家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苯巴比妥热性次数

马俏梅,王 芳,付乔明,陈家玲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卫生院儿科,广东 珠海 519040)

热性惊厥也叫高热惊厥。该病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其主要的发病人群为年龄在6 个月至3 岁之间、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婴幼儿[1]。患儿在发生热性惊厥后,其神经细胞的代谢速度可增快、耗氧量可增加,使其脑部的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而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全,其脑神经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刺激,故其四肢及面部肌肉可出现强直性、阵挛性的抽搐,并可出现眼球上翻、神志不清等表现。该病患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反复发生热性惊厥,并可引发脑水肿、缺氧性脑损害等严重后果,从而可影响其脑组织的发育,甚至可导致其智力下降[2-3]。本文以2015 年6 月至2017 年6 月期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卫生院收治的60 例持续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该病在预防患儿反复发生热性惊厥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6 月至2017 年6 月期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卫生院收治的60 例持续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年龄为0.5 ~6 岁。2)发热的时间≥3 d,高热持续的时间>24 h。3)临床资料完整。4)其家长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2)发生惊厥的原因非高热。3)中途失访或不接受随访的患儿。将这60 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干预组有1 例患儿失访,对照组有2 例患儿失访,将其从研究对象中剔除后,干预组有29 例患儿,对照组有28例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存在可比性。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对比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止咳、化痰等常规的对症治疗。同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8 mg·kg-1·次-1,可间隔4 ~6 h 重复用药1 次,但24 h 的总用药次数不能超过4 次。对患儿进行血常规、降钙素原检测的结果若提示其合并有感染,需加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治疗。地西泮的用法为:口服,0.1 ~0.125 mg·kg-1·次-1,每8 h 用药1 次,连续用药2 d。苯巴比妥的用法为:口服,2 ~3 mg·kg-1·次-1,每日服2 次,连服2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均进行2 年的随访,观察对比随访期间其热性惊厥发作的次数及每次发生热性惊厥后住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23.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2 年内,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干预组患儿热性惊厥平均的发作次数较少,P <0.05。两组患儿每次发生热性惊厥后平均的住院时间相比,P >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2 年内两组患儿热性惊厥发作的次数及每次发生热性惊厥后住院的时间(± s )

表2 治疗后2 年内两组患儿热性惊厥发作的次数及每次发生热性惊厥后住院的时间(± s )

组别 例数 热性惊厥发作的次数(次)每次发生热性惊厥后住院的时间(d)干预组29 1.0±0.76 10.0±1.85对照组28 3.25±1.67 12.25±1.67 t 值 -3.473 -2.553 P 值 0.046 0.912

3 讨论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目前的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儿的年龄、其存在持续高热、发生急性感染等因素有关。年龄在6 个月至3 岁之间的儿童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其原因为,婴幼儿在离开母体6 个月后,其从母体携带的抗体逐渐消失,但其自身的抗体尚未完全形成。加之其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神经元的树突较少、外周髓鞘尚未完全形成,故其惊厥阈值较低,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其脑部的兴奋冲动易泛化,形成脑部异常放电,从而可导致其发生惊厥[4-5]。

患儿在发生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可出现咳嗽、咳痰、流涕等症状,进而可出现发热的现象。随着患儿体温的升高,其可出现心率持续增快、血管扩张、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多等现象。在诸多因素的刺激下,患儿的神经细胞易出现异常放电,从而可导致其发生热性惊厥[6]。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若在下次持续高热后再次出现惊厥,可导致其脑细胞出现不可逆的缺氧性损伤,并可引起癫痫、脑损伤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临床上在对持续高热患儿进行降温等常规治疗的同时,需降低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减少其热性惊厥的发生。

地西泮属于经典的苯二氮 类药物。该药可抑制氨基丁酸的释放,增强突触的前抑制作用,达到抗惊厥的效果。该药的生物利用度较高,用药后约60 min 即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不过,该药药效持续的时间较短。苯巴比妥属于长效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具有作用迅速、药效持久等特点。该药可通过对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功能进行抑制,起到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该药还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氨基丁酸及谷氨酸的释放,达到抗惊厥的目的。患儿口服该药2 ~18 h 后,其血药浓度即可达到峰值,且药效持续的平均时间为10 ~12 h,t1/12为40 ~70 h[7]。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持续高热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予以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其发生热性惊厥的次数。

猜你喜欢
苯巴比妥热性次数
苯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观察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依据“次数”求概率
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测定*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妇科手术前使用苯巴比妥术后致固定性药疹(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