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1-04-06 05:47吴木伟陈永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尿激酶原通率尿激酶

吴木伟,陈永辉

(陆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汕尾 516500)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尽快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通畅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心肌梗死。临床上对此类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是进行溶栓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是尿激酶的前体物质。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药物可迅速地吸附在血栓表面,可转变为尿激酶,此物质可以加速血栓的溶解。与传统的尿激酶相比,重组人尿激酶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2]。为了进一步探讨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9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陆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 例,女性患者25 例;其年龄为36 ~75 岁,其体重为50 ~80kg。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患者存在持续胸痛的症状,且此症状持续的时间>0.5h,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相邻2 个或2个以上导联的ST 段抬高[3]。本次研究排除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消化道溃疡病、主动脉夹层、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及近期有出血、外伤、内脏手术史的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 例患者。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7 例;其年龄为36 ~75岁,其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为1 ~8h ;其中,梗死部位为前间壁的患者有7 例,为前壁的患者有10 例,为下壁的患者有7 例,为后壁的患者有6 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10 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有8 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8 例;其年龄为36 ~75 岁,其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为1 ~8h;其中,梗死部位为前间壁的患者有8 例,为前壁的患者有10 例,为下壁的患者有8 例,为后壁的患者有4 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15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有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均为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药物、β 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同时,为患者静脉注射肝素钠进行治疗。肝素钠的用法是:首次注射量为60 U/kg,总注射量应≤4000U。然后每小时以12 U/kg 的剂量为患者静脉注射此药,共注射48 h。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使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溶栓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生产企业: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10003)的用法是:取20mg 的重组人尿激酶原,将其加入到10ml 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在3 min 内推注完毕。然后取30mg 的重组人尿激酶原,将其加入到90ml 浓度为0.9% 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在30 min 内推注完毕。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生产企业: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1790)的用法是:取150 万U 的尿激酶,将其加入到100ml 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30min 内滴注完毕[4]。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2 ~3 h 内,统计其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冠状动脉再通的评定标准是:(1)患者胸痛的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或突然加剧后再明显减轻;(2)在2 h 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上抬的ST 段回落>50%,或ST 段回到等电位线。2)统计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统计两组患者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的再通率为73.3%,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的再通率为53.3%,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在研究组患者中,发生心绞痛的患者有1例(占3.3%),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有1 例(占3.3%),死亡的患者有0 例(占0%);在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心绞痛的患者有10 例(占33.3%),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有2 例(占6.7%),死亡的患者有1 例(占3.3%)。在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在研究组患者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有4 例(占13.3%) ;在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有13 例(43.3%)。在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此病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较快,其死亡率较高。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坏死面积的大小与其梗死的具体位置、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及是否能够及时接受冠状动脉再通治疗有关。这提示,在发生心肌梗死的早期,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决定了此病患者心肌再灌注恢复的程度。另有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时间若超过了1 h,其心肌组织的坏死将无法恢复。初期有效地疏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心肌梗死。不同梗死部位的此病患者临床症状存在差异。急性前壁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常会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心室颤动)。急性下壁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常会出现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

受到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的限制,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条件。溶栓治疗仍然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与进行PCI 治疗相比,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快速地开放其发生栓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其心肌再灌注,增加其成活的心肌细胞量。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这提示,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不会使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重组人尿激酶原可激活血纤维蛋白上的纤溶酶原,使血栓发生溶解,此作用可以防止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被激活,进而可降低患者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尿激酶原通率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展
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临床观察
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