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相关性

2021-04-16 13:40李双君杨颖张锐张俊杰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硬化视网膜动脉

李双君,杨颖,张锐,张俊杰

(1.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 眼科,河南 郑州 450003;2.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3)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导致视力丧失的第二大病因,患病率约为0.5%。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 600万人患RVO[1]。研究发现,局部和全身性炎症通过诱导全身性高凝状态和动脉粥样硬化在RVO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可以作为反应慢性炎症的可靠指标,获取简便,易于检测,并在评价RVO的病情及预后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目前,关于RVO患者NLR、PLR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着重分析NLR、PLR与RVO的相关性以及NLR和PLR预测患者发生RVO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185例RVO患者作为RVO组,并匹配同期185例年龄、性别相同的无RVO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在裂隙灯显微镜+90 D前置镜检查及全景视网膜眼底照相的基础上,局部视网膜区域有出血、棉绒斑、水肿、静脉扩张及迂曲的患者,初步诊断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4个象限视网膜静脉扩张的患者初步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②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为RVO,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有黄斑水肿。(2)排除标准:①既往行玻璃体内及眼周注射和眼底激光的患者;②既往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的患者;③既往有其他眼部疾病,如严重干眼、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视网膜血管疾病(RVO除外)、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病变的患者;④近期(3个月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⑤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肝病、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全身性炎症的患者;⑥使用抗炎药物、口服避孕药及抗凝药物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NLR、PL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NEU计数除以LYM计数计算NLR,PLT计数除以LYM计数计算PLR。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测指标方面,RVO组NEU、NLR、PLR均高于对照组,LYM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RVO是否发生为因变量,以NEU、LYM、NLR、PLR为自变量,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是RV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NLR、PLR预测RVO发生的ROC曲线ROC曲线显示,NLR预测RVO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93(95% CI:0.643~0.739,P<0.001),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72.97%,最佳诊断截点为0.329 7,PLR预测RVO发生的AUC为0.613(95% CI:0.561~0.663,P<0.001),灵敏度为34.14%,特异度为84.32%,最佳诊断截点为0.194 6。见图1。

图1 NLR、PLR预测RVO发生的ROC曲线

3 讨论

RVO是一种在老年患者中常见的视网膜静脉疾病,可因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和眼部新生血管形成而导致视力丧失。研究表明,虽然糖尿病、高血压、全身性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衰老是RVO发生的危险因素,但RVO发病机制复杂,仍不清楚[2,4-7]。

血管、解剖和炎症因素在RVO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VO被认为遵循Virchow原则:静脉淤滞、血管壁损伤和高凝状态。动脉粥样硬化对视网膜血管壁的损伤会改变邻近静脉的流变特性,从而导致静脉淤滞、血栓形成和阻塞[8]。内皮损伤后会释放局部和全身炎症介质。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病理状态,可能导致血管壁炎症。因此,局部和全身炎症通过诱发全身高凝状态和动脉粥样硬化在RVO发展中起作用[2]。研究表明,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识别RVO的重要危险因素[9]。此外,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WBC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调节炎症反应。研究表明,NEU、LYM、PLT在免疫系统的炎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NEU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和病死率升高有关,低水平的LYM与生理应激反应和健康不良状况有关[10-12]。

NLR和PLR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的指标,也是闭塞性血管疾病预后的有效预测工具。因此,本文对NLR、PLR、NEU、LYM进行探讨。基于NEU和LYM计算的NLR,是综合两个参数的预测值。高NLR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之间存在关联,提供关于炎症和应激反应的信息[13]。NLR的预测和预后价值已在多种眼病中被观察到,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圆锥角膜及春季角结膜炎[14]。Dursun等[15]报道NLR和RVO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得出的结论是NLR可能被用作识别RVO风险的标志物。由于受混杂因素的影响较小,PLR比单独的任一参数(PLT、LYM)更具预测性。Kurtul等[16]报道PLR代表过度活跃的凝血和炎症途径。Balta等[17]提出在预测血管闭塞性疾病方面,PLR是比单独的PLT、LYM更有用的预测预后的工具。

本研究结果显示,RVO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O组NEU、NLR和PLR均高于对照组,LYM低于对照组,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NLR、PLR是RV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的AUC为0.693(ROC曲线的AUC>1.71时诊断价值较高)、PLR的AUC为0.613(ROC曲线的AUC>129.61时诊断价值较高)。因此,本研究认为基于NEU、LYM和PLT信息的NLR、PLR可作为一种评测和预估RVO是否发生的炎症指标,NLR、PLR升高可能是预测RVO发生的早期预警炎症信号,可通过加强监测NLR、PLR以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今后仍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NLR、NLR与RVO发生的相关性。

猜你喜欢
硬化视网膜动脉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眼前有闪光、黑点、视物模糊,警惕视网膜脱落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