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期不同发育时期上颌倒置埋伏中切牙正畸矫治效果比较

2021-04-16 11:15张涵李爱霞段娟奇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切牙上颌牙根

张涵,李爱霞,段娟奇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正畸科,河南 郑州 450052;2.郑州高新学蓓口腔 门诊部,河南 郑州 45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36例(36颗替牙期上颌倒置埋伏中切牙)患儿,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7~12岁,平均(9.47±1.21)岁。纳入标准:(1)单侧上颌中切牙未见萌出,对侧同名牙已正常萌出,X线检查显示患牙唇向倒置埋伏阻生;(2)病历保存完整,患儿术前术后均接受口腔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拍摄,且CBCT影像资料清晰;(3)埋伏牙牙根弯曲角度小于90°;(4)无正畸治疗史、无严重的牙颌疾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按照Nolla牙龄分析法测得所有患儿埋伏中切牙的牙龄,根据其牙齿钙化程度分为早期牙龄组(19例)和晚期牙龄组(17例)。早期牙龄组牙龄≤第8期,平均(7.32±0.48)期。晚期牙龄组牙龄为第9期(牙根接近形成,根尖孔较大)和第10期(牙根形成,根尖孔缩小),平均(9.11±0.32)期。将上颌倒置埋伏中切牙作为治疗牙,以对侧正常同名牙作为对照牙。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通过固定正畸矫治将上颌牙列排齐整平,同时开辟埋伏牙萌出所需间隙,保持间隙。在CBCT影像指导下,局麻后行外科开窗手术,显露埋伏牙牙冠腭侧面,充分止血,酸蚀牙面,冲洗干燥,迅速于牙冠舌侧面光固化黏结牵引附件。用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手术区域,保证术区无异物残留,然后缝合切口,术后7~10 d拆线。以可摘活动矫治器闭合式正畸牵引导萌患牙,牵引力值小于60 g。当牙冠萌出至1/2时,去除原牵引附件,在牙冠唇侧重新黏结托槽。采用固定矫治技术排齐上颌中切牙。术后拍摄CBCT。

1.3 观察指标对正畸牵引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测量分析,包括正畸治疗前及治疗后埋伏牙和对照牙牙根长度、治疗后埋伏牙牙槽骨吸收高度及埋伏牙根尖区骨质厚度。参照Kim等[1]的测量方法,在埋伏牙和同名牙唇舌向最宽处的矢状位图像上,由同一位正畸科医生进行定点、测量,每颗牙齿测量3次,取平均值。(1)牙根长度:唇舌侧釉牙骨质界连线中点与根尖点连线,若牙根无弯曲,即a、b点连线;若牙根有弯曲,即a、c、b点连线。(2)唇侧牙槽骨吸收高度:唇侧釉牙骨质界与唇侧牙槽嵴顶连线。(3)舌侧牙槽骨吸收高度:舌侧釉牙骨质界与舌侧牙槽嵴顶连线。(4)唇侧骨质厚度:b点与h点之间的距离。(5)舌侧骨质厚度:b点与i点之间的距离。见图1。

1线为牙体长轴中心线;2线为过根尖点与牙体长轴平行的直线;a点为唇舌侧釉牙骨质界连线中点;b点为根尖点;c点为牙根弯曲转折处中点;d点为唇侧釉牙骨质界;e点为舌侧釉牙骨质界;f点为唇侧牙槽嵴顶;g点为舌侧牙槽嵴顶;h点为过b点垂直于直线2与唇侧骨皮质的交点;i点为过b点垂直于直线2与舌侧骨皮质的交点。

2 结果

2.1 埋伏牙与对照牙牙根长度正畸治疗前,两组埋伏牙牙根长度均短于同组对照牙(P<0.05),晚期牙龄组埋伏牙牙根长度长于早期牙龄组(P<0.05),晚期牙龄组对照牙牙根长度长于早期牙龄组(P<0.05)。正畸治疗后,两组埋伏牙牙根长度均短于同组对照牙(P<0.05),早期牙龄组对照牙牙根长度短于晚期牙龄组(P<0.05),两组埋伏牙牙根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埋伏牙与对照牙牙根长度 比较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埋伏牙与对照牙牙根长度 比较

2.2 埋伏牙牙槽骨各测量指标正畸治疗后,与早期牙龄组相比,晚期牙龄组埋伏牙唇侧牙槽骨吸收高度较多(P<0.05),两组埋伏牙唇舌侧骨质厚度和舌侧牙槽骨吸收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埋伏牙牙槽骨各测量指标 比较

3 讨论

矫治后埋伏牙的牙根发育状况是正畸医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36例上颌倒置埋伏中切牙实施正畸牵引导萌,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的埋伏阻生会阻碍牙根的正常发育,根长达不到同名牙的长度,与Sun等[5]研究结果一致。由于埋伏牙在骨内埋伏,牙根位置异常,此时继续生长发育,牙根会发生弯曲,因此导致埋伏牙牙根长度短于同名牙牙根长度,而两组患儿正畸治疗后埋伏牙牙根长度均较治疗前长,说明埋伏牙在骨内继续生长发育,牙根变长。正畸治疗后早期牙龄组埋伏牙牙根长度较晚期牙龄组长,在牙槽骨内稳定性相对更好。研究表明,在替牙期埋伏牙正畸牵引的过程中,根尖尚未发育完全的牙齿仍存在萌出潜力,牙根的赫特维希上皮根鞘可以耐受早期外力牵引的刺激并自我修复,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继续产生新的牙本质[6]。早期治疗可降低腭侧皮质骨对埋伏牙根尖的限制作用,充分发挥上皮根鞘的生长潜力,使牙根在牙槽骨骨松质内继续发育,有利于降低牙根弯曲的发生率,使牙根发育更接近于正常[5,7]。本研究发现,早期牙龄组对照牙牙根长度与晚期牙龄组存在差异,可能与埋伏牙的牙龄有关,正畸治疗后早期牙龄组部分牙齿的牙根尚未发育完成,不同患儿牙根生长发育潜能可能存在差异。但是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患牙埋伏形式比较单一,尚不能代表所有上颌埋伏中切牙矫治后的结果,后期仍需丰富病例类型进行深入研究。

牙槽嵴顶的高度是评估牙齿正畸治疗后牙周稳定状况的指标之一,通常牙槽嵴顶高度≤2 mm是正常的,>2 mm说明牙槽骨发生了吸收[1,8]。牙槽骨高度或厚度的吸收通常会影响牙周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正畸治疗后早期牙龄组与晚期牙龄组埋伏牙牙槽骨厚度无显著差异。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上颌埋伏中切牙的牵出,牙周组织会不断改建,两组患儿埋伏牙唇侧牙槽骨吸收高度均>2 mm,早期牙龄组埋伏牙唇侧牙槽骨吸收高度较晚期牙龄组少,且早期牙龄组唇侧牙槽骨吸收高度更接近正常值,这与以往对于埋伏中切牙正畸治疗后牙槽骨状况的研究结果一致[7]。早期牙龄组埋伏中切牙及其牙槽骨发育潜力更高,早期对埋伏牙进行正畸牵引对牙周健康和稳定性影响更小,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是唇侧埋伏中切牙,外科开窗手术时为减少创伤通常会选择在牙槽骨的唇侧进行开窗去骨[9],以暴露患牙牙冠,此时开窗手术的创伤以及后期正畸牵引力的作用等都可能会影响治疗后埋伏牙唇侧牙槽骨的高度。

上颌倒置埋伏中切牙正畸治疗结束后大多出现冠根成角,发生牙根弯曲、唇侧牙槽骨变薄等现象,由于牙根过于靠近骨皮质,牙根易受外伤而发生根折,后期可以行根尖切除术切除弯曲的根尖,以规避牙根吸收、牙外伤、骨开窗等发生[9-10]。牵引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以控制牙龈炎症,防止术后出现牙龈退缩和牙槽骨吸收,以提高正畸矫治效果。

综上所述,上颌中切牙的阻生可影响牙根的正常发育,早期矫治埋伏上切牙可减轻术后唇侧牙槽骨高度减少的程度,在上颌埋伏中切牙牙根发育早期阶段进行正畸牵引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本研究可为临床口腔医生对上颌埋伏中切牙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指导。临床口腔医生在对上颌埋伏中切牙的临床诊疗中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促进牙根进一步发育、提高埋伏牙正畸矫治后牙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切牙上颌牙根
上颌前牙区牙齿美学研究进展
锥形束CT三维体积测量评估骨性Ⅲ类错牙合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基于CBCT的昆明地区人群上颌磨牙MB2根管特征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翼上颌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上颌窦口大小与上颌窦副口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
38例切牙管囊肿的X线三维影像学分析
钢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