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

2021-04-16 13:40赵亚超古选民肖铮铮杨晋生范波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弹簧圈住院费用开颅

赵亚超,古选民,肖铮铮,杨晋生,范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3)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严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居第3位,仅次于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危及患者生命[1-2]。手术是临床治疗IA的主要手段,既往多采用开颅夹闭术,但其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在治疗IA方面效果显著,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本研究探讨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对IA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IA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29~78岁,平均(54.79±11.52)岁;瘤体直径14~45 mm,平均(28.94±7.05)mm;Hunt-Hess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16例,Ⅲ级19例,Ⅳ级2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7~75岁,平均(51.47±11.36)岁;瘤体直径15~45 mm,平均(30.26±7.18)mm;Hunt-Hess分级为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1例。两组患者年龄、瘤体直径、Hunt-Hess分级、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CT、MRA、CTA、DSA检查确诊为IA;②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动眼神经麻痹、头痛、呕吐等症状。(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肾等器官功能不全;②凝血功能障碍;③精神障碍;④免疫系统障碍;⑤多发动脉瘤;⑥恶性肿瘤;⑦临床资料不全。

1.3 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开颅夹闭术: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翼点入路做一弧形切口,切开头皮至头骨;将皮瓣翻转,进行钻孔,使用电动铣刀铣开骨窗;弧形剪开硬脑膜,沿脑裂分离直达动脉瘤;采用血管夹将载瘤动脉阻断,并对动脉瘤及周围组织进行分离,夹闭动脉瘤。

1.3.2观察组 接受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全身麻醉,静脉滴注肝素至全身肝素化2 h后,常规铺巾消毒;采用Seldinger技术,将6 F导引导管放置于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分别对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进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选取合适操作角度;在路径图引导下,根据结果将塑性后微导管前端送入,并稳定停留在动脉瘤内,选取合适型号的弹簧圈同时或交替地填塞入动脉瘤,填塞后松弛导管确保稳定不解脱;动脉瘤填塞满意后,保持载瘤动脉和瘤颈重要分支血管血流通畅为止。两组术后均依据造影结果确认栓塞致密性,并微量泵注尼莫地平注射液,以沙袋压迫穿刺部位,卧床制动24 h。

1.4 观察指标

1.4.1手术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4.2血流动力学指标 采用生命体征监护仪(美国GE公司,型号Dash4000)监测患者术前(T1)、术中(T2)、手术结束后(T3)、术后1 d(T4)心率(heart rate,HR)和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

1.4.3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 比较患者T1及术后1、2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总分0~5分,分值越高,预后越差。

1.4.4术后并发症 包括脑积水、脑梗死、感染。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T1时HR和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HR均低于对照组,CO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CO比较次·min-1)

2.3 mRS评分两组T1时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观察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RS评分比较分)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脑梗死2例,脑积水2例,感染4例;观察组感染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3%(1/43)]较对照组[19.05%(8/42)]低(χ2=4.634,P=0.031)。

3 讨论

IA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是脑部动脉受到损伤或先天发育异常导致局部血管异常、脑动脉血管壁异常凸起、颅腔内压力上升引起的神经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血管炎、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等密切相关,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病情复杂、凶险,治疗难度较大,临床需及时进行治疗,以降低患者病死率[3-4]。开颅夹闭术能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时间较长,手术费用较高。

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是在瘤腔内置入多个弹簧圈,促使其在瘤体内分布均匀,相互作用,稳定成篮;对瘤颈部填塞致密均匀,无残留,尤其是对动脉瘤流出道,能改善载瘤动脉的局部血流动力学,减少动脉瘤复发及再通率,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减少血栓形成,同时其操作简单,不受颅内高压上升和脑水肿影响,能缩短术中操作时间,且完全于血管内实施,创伤小,不干扰动脉瘤附近组织,避免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5-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表明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IA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康复进程,降低住院费用。魏海亮等[7]研究发现,将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应用于IA治疗,在保持血流动力学方面明显优于开颅夹闭术。本研究发现,观察组T2、T3、T4时HR均低于对照组,CO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术能降低IA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1、2周观察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IA,能改善患者预后,且并发症风险小。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有助于减少开颅术复杂操作,减轻对动脉瘤周围组织的影响,故不会增加颅内高压及脑水肿发生风险。此外,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术还需注意以下几点:术者应熟悉脑部解剖结构,操作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伤及其他组织,以保证手术精确性;需依据动脉瘤具体大小选取合适动脉瘤具体型号弹簧圈进行栓塞,并对微导管头端实施塑形处理,尤其是填塞第1枚弹簧圈时,需规范、谨慎置入,以保证载瘤动脉和成篮稳定性[8]。

综上可知,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IA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手术时间及康复进程,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弹簧圈住院费用开颅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医疗保险对中老年人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
弹簧路标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