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咳颗粒结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

2021-04-16 13:40周静徐玉萍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雾化支气管颗粒

周静,徐玉萍

(1.新乡市妇幼保健院 急诊儿科,河南 新乡 453000;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重症监护室, 河南 新乡 453000)

急性支气管肺炎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好发于儿童,可导致患儿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1]。目前对于急性支气管肺炎主要采取药物疗法,如特布他林,该药物属于β2受体兴奋剂,可发挥支气管扩张作用,对于改善患儿肺功能有重要作用。但单一西药治疗效果一般,同时长时间用药不良反应风险较高。传统中医认为急性支气管肺炎属于“喘鸣”“肺胀”等范畴,病机在于肺气上逆、脾气易虚,因此对于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为平喘止咳、健脾益肺。小儿肺咳颗粒属于中成药,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等草药组成,可起到行气益肺、平喘镇咳的效果。为及时控制患儿病情,临床上应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减少预后不良风险。本研究探讨小儿肺咳颗粒结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12岁,平均(8.64±1.12)岁;病程1~14 d,平均(5.26±1.35)d。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4岁,平均(8.37±1.69)岁;病程1~12 d,平均(5.63±1.3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儿科学》[2]内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3岁;③凝血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②过敏体质;③精神障碍。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05)止咳,2~6岁患儿每次7.5 mg,每日3次,>6~12岁患儿每次15 mg,每日3次;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4)化痰,0.3~0.5 mL·kg-1,最大剂量不超过20 mL,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应用,每日1次;口服阿奇霉素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67)抗感染,第1天10 mg·kg-1,第2~5天50 mg·kg-1,每日1次,共用药5 d。对照组接受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H20010704)雾化治疗:20 kg以上的患儿每次2 mL,每日3次,20 kg以下的患儿每次1 mL,每日3次,于饭前进行雾化,通过雾化器给药,无需稀释药液,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吸完所有药液,每次15 min,14 d为1个疗程。观察组接受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联合小儿肺咳颗粒(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001)治疗: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使用方式与对照组一致;1岁以下患儿口服小儿肺咳颗粒每次2 g,1~4岁每次口服3 g,5~10岁每次口服6 g,各年龄段患儿均每日服药3次,14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记录患者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1.4.2肺功能指标 于治疗前与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日本美能肺功能检测仪AS-507测定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最大呼气流量(maximal expiratory flow,MEF)。

1.4.3炎症因子水平 取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半径为15 cm,以2 500 r·min-1的转速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70 ℃温度中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

1.4.4不良反应发生率 记录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 肺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FEV1、FVC、M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MEF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FEV1、FVC、M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两组IL-8、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8、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IL-8、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其中腹泻、恶心各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其中腹泻、恶心、呕吐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P=0.605)。

3 讨论

引起急性支气管肺炎的原因有3个方面。(1)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2)物理化学因素:由于空气中的粉尘、冷空气刺激或其他刺激性气体吸入引起对支气管黏膜造成的刺激。(3)变态反应:植物中的花粉、吸入粉尘、真菌孢子等,钩虫、蛔虫在人体内移行引起的细菌蛋白质变态反应[3-4]。

FEV1是临床评估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用指标,FEV1下降则提示患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FVC是检测患者呼吸道有无阻力的重要指标,MEF能够反映患者呼吸肌的力量及气道有无阻塞,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FEV1、FVC和MEF均高于对照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小儿肺咳颗粒结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促进机体恢复,其原因在于特布他林属于β2受体激动剂,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肺功能。同时,急性支气管肺炎在传统中医中属于“喘证”“咳嗽”等范畴,据《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中记载:“积于胸中,处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可见该病病机在于气滞血瘀、肺气不宣。小儿肺咳颗粒是中医药制剂,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等药物组成,其中人参归属心、肺经,具有补益脾肺、大补元气的效果;茯苓归属心、脾经,可起到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的作用;白术归属脾、胃经,可起到燥湿利水、健脾益气的效果。小儿肺咳颗粒全方有止咳平喘、健脾益肺功能[5-6]。IL-8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从而调节炎症反应。TNF-α属于临床常用炎症因子,能够提升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当患者出现局部炎症刺激反应时其水平可迅速提升。当机体受到外界感染或损伤时CRP可迅速升高,同时CRP可通过激活补体及强化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起到免疫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L-8、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儿肺咳颗粒结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炎症反应,促进患儿康复,其原因在于白术含有挥发油、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可有效提升患儿机体免疫力,提高造血功能[7];桑白皮中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环氧化酶-2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8]。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药联合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安全性较高。但在雾化吸入时需由家长陪同,当患儿拒绝治疗时,家长应先安抚患儿情绪,消除其紧张心理。

综上所述,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小儿肺咳颗粒结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雾化支气管颗粒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颗粒换热模拟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家庭雾化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