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1-04-17 04:01
关键词:权为民利益群众

张 晶

(中共阜新市委党校 科社教研室,辽宁 阜新 123000)

0 引言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思想,创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党从事改革等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根本宗旨和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具体指引。

1 树立群众观点,打牢服务人民的思想基础

(1)认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本体论要求,明确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必须认清人民主体地位,明确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社会发展成果的受益主体和评价主体。一是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成为最有力的推动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由具体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而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人民群众在从事劳动改造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不断书写历史,不断改造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总结我们党发展壮大的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1]。所以,我们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认知和情感以及实践活动上一直强调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让人民当家作主和以人民为中心。二是确保人民群众是最终的受益者。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决定了上层建筑应该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服务。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为终极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党也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2]。坚持让人民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最终受益者,就是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真抓实干,办利民的好事、办惠民的实事。三是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作最客观的评判员。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创造观念存在,之后又把观念存在转变成现实,最终用实践检验观念存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所以,人民群众才是评判实践活动是否成功的检验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3]。我们从事的一切实践和理论活动都要围绕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的现实展开,都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利益,获得人民认可,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实践要求。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来评判,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人民群众的意见最真实,人民群众的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最能反映我们工作的实际成效如何,最能评价我们提供的服务是否获得群众满意。

(2)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懂得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战无不胜的道理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事关党执政根基的关键问题。一是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基本保障。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允许任何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情况发生。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这个“最大优势”,我们就能同广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攻坚克难,战无不胜。否则,我们将面临脱离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动摇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讲:“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1]。二是要牢固树立融入群众的团结观。团结就是凝聚力,团结就是战斗力。自觉融入群众、扎根群众是习近平同志团结观的集中体现。习近平从青年时期就到陕北的一个农村,和广大农民兄弟吃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早已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结交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无论到县里、市里、省里乃至中央任职,都频繁地深入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灾区、疫区等慰问群众。习近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也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爱戴。共产党人要善于协调与群众的关系,自觉地深入群众,主动地靠近群众,在与群众的经常性接触中,认真听取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注重考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评价和态度,始终做到尊重和理解群众、关心和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地团结并带领群众,依靠和发动群众,推动党的事业走向新的高度。三是用活密切联系群众这一重要工作方式。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4]。共产党人要把密切联系群众当作重要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这是党员群众观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常性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搜集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制定切实可行的惠民政策,向广大群众宣传并组织动员他们去贯彻落实,让广大群众在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中更加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

(3)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

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努力消除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做到长期执政、执好政,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一是权为民所用的基本依据是权为民所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始终把权为民所赋牢记于心,树牢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点,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纠正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这是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是践行初心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5]。党员干部要把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应该存在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做派和任何官僚主义习气以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然处之的工作态度,更不能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谋取私利。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用之于民,否则就是忘本,忘记初心。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好人民。二是权为民所用的价值取向是情为民所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追求。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必须做到把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对待人民用真心、付真情,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更好地用权,才能服务到位。共产党人要努力做到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坚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决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三是权为民所用的实践要求是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最终落脚点是为广大人民谋取最大利益,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我们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坚持权为民所用的最根本要求。要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就要真正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诉求,关心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的情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基层群众的困难,努力为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 坚持群众路线,努力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1)畅通人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认真听取“民声”

中国共产党要践行好群众路线,必须把反映民情、表达民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只有认真地听取“民声”,才能更好地维护民利。一是要让人民的利益诉求表达实时便捷。由于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解决某一个问题的耗时是非常敏感的,不能快速回应或者解决问题往往会被看作是不担当、不作为或能力不足。正在大力推进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区、智慧社区以及智慧农村建设,积极打造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互联网等多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使得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可以实时进行,也可以使自身的利益诉求得到第一时间的回应和解决,这就大大提高人民群众表达“民声”的便捷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共产党人要把握这个新特点,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呼声,快速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并给予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二是要让人民的利益诉求表达充分具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复杂而又具体,多元而又具有个性化差异,我们一定要关照各方,兼顾各类群体的需求。同时,我们还要做好相关的反馈工作,能第一时间解决的直接给予解决,不能短时间解决的,必须给出明确的解决时限,短时间无法解决的必须做出合理的政策解释。要畅通信息渠道,保证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及时表达出来,并为决策者所知晓,以便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三是要让人民的利益诉求表达规范有序。信息时代的到来,公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参政议政有助于民意的充分表达。但是,事有两面,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对网络行为规范不足,使得公民在网上的民意表达具有不可控性。过激的、过于情绪化的言论,甚至有些具有煽动性的、虚假的言论,可能会扰乱视听,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充分拓宽和畅通公民的利益诉求表达上,我们还要正确引导、完善监督,规范公民的利益表达秩序,切实让广大人民表达真正的民声,而不是杂声。

(2)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事项,保障改善“民生”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为基本导向。一是改革的过程需要人民全程参与。群众在改革中的参与度,直接关乎改革的成败。改革问题的提出需要广泛征集民意,改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人民同意和监督,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人民积极推动,改革的最终成果将惠及人民。改革的整个过程都要始终注重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补齐民生短板,让广大人民在全程参与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不断品尝改革的丰硕成果,不断激发和凝聚投身改革的内在动力。二是改革的成果需要全民共享。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为了某个利益集团而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不能被少数人独自占有,而是由人民公平共享,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以及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根本动力和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改革的成败需要人民全面评判。改革成功是否,人民群众最具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7]。坚持由人民群众评判,就是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所有工作的第一标准。坚持人民评判标准,就要不断扩大群众在改革进程中的话语权,以群众意见和群众标准自下而上地倒逼、督促、推动改革,确保改革始终沿着造福群众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3)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汲取“民智”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这一重要经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遵循,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完善[8]。一是拜人民为老师。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强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9]。当人民的好学生,拜人民为师,我们就要拿出十足诚意,放下架子求教,谦虚诚心地取经求艺,切不可嘴上喊老师,内心不认同。对于虚心好学的“学生”,群众必定会跟你掏心窝子,向你传授真本事,主动帮你解疑释惑和出谋划策。相反,对于那些面对“老师”背手叉腰、趾高气昂的“学生”,群众是不屑的,是肯定不会买账的。只有向智慧的人民请教,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听众,带着求知渴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才能把群众所思变成政府所议,把群众所盼变成政府所为,才能在接地气中寻求解决问题办法,进而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迈向新的胜利。二是交人民为挚友。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国共产党人与广大人民群众早已成为同甘共苦、经得起风雨考验的最值得信赖、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我们需要倾听朋友的意见建议,与朋友进行经常性交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同朋友一道战胜一个个困难,完成一项项伟业,实现美好生活。三是待人民为亲人。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10]。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去工作。我们来自人民,本身与人民就是亲人。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自觉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把人民群众当作父母、当成亲人,树立这样的群众观,我们就如同得到了一把万能的金钥匙,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把人民当作亲人,要求我们必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认真了解群众疾苦,做到在群众家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大事小事谈得拢、难题难事解得开,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当作亲人,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热情地服务群众,坚决纠正官僚作风,切实改变“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把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贯彻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多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民生实事,千方百计地帮助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城镇贫困人口等解决实际困难,使改革发展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把人民当作亲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积极采取务实的举措,切实有效维护群众切身权益。

3 维护群众利益,赢得人民群众信任

(1)树立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党章中的明确规定,这也是群众纪律的最根本要求。一是坚持权为民所用。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就必须坚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民造福上。1956年11月17日,邓小平在接见国际青年代表团时,对他们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了这样的回答:“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10]。二是自觉做到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11]。党章中党员义务第三项规定“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约束自己,用好手中权力,坚决杜绝牺牲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以权谋私、损公肥私。三是坚决同特权思想作斗争。特权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啃食人民群众获得感,破坏政治生态。广大人民群众对官僚主义、特权现象最为痛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立场,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职责使命。特权现象屡禁不绝,根子在于特权思想作祟。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自恃有些小权力,就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习气浓厚,这都是思想不纯、信念不坚,迷失初心、背离使命的表现。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必须从思想反起、从自身做起。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净化思想、强化担当,自觉做反对特权的示范者、推动者。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敢于善于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维护党的形象,坚决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2)养成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的自觉

共产党人要很好地践行宗旨,避免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就必须在服务人民群众中虚心接受群众批评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一方面,要主动接受群众的批评。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我们提供服务的质量、工作方式方法、态度,能否得到群众认可,需要人民群众去评判。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就是我们需要改正的地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不能被动地接受群众提出的批评,要主动深入群众中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开言路,认真聆听群众的声音,心悦诚服地接受群众意见并以此作为今后整改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养成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习惯。人民把权力赋予了我们,除了接受党内监督,还要全方位地接受群众监督,养成在群众监督下工作生活的习惯,彻彻底底将权力晒在阳光下,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监督,是对权力运行的提醒和督促,是权力运行的一道安全屏障。自觉接受监督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12]。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拒绝监督的干部终将走向颓废。大量的事实警示我们,拒绝监督是走上违法违纪道路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自觉接受监督,敢于喊出“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的口号,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客观上要求我们进行的执政实践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13]。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决整治干部“慵懒无为”,明确了对乱作为不作为问题的处分规定。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针对“一些党员干部担当精神不足”等问题,开展了“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专项整治活动,党员干部围绕“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等36个问题进行逐一自查和整改,在全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自我革命。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利益不容侵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了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从重加重情节,新增加了对利用黑恶势力欺压群众、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我们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坚决纠正。我们要坚决做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而且,要坚持问题导向,多渠道反映相关问题线索,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问题,特别是涉及为官不为、教育、征地拆迁、医疗、民生资金监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以及环保等领域,举报一起受理一起,查实一起惩治一起。要持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进基层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正风反腐的获得感。

4 结语

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要求,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推动发展的根本立场,有助于我们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助于凝聚推动完成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最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权为民利益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某贪官的台上与台下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始终坚持公权为民的权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