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子宫肌瘤*

2021-04-17 18:08周艳艳任静雯徐江雁
中医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水湿痰饮有形

周艳艳,任静雯,徐江雁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有下腹胀痛、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1],常见于30~50岁妇女[2],育龄期发病率为20%~40%[3]。有研究报道,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4]。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雌(孕)激素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中枢的活动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关[5],但是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现代医学以手术及抑制性激素类药物治疗为主[6],但又各有利弊。有研究表明,肌瘤术后复发率高达38.24%[7],腹腔镜术后5年累积复发率达21.4%[8],且手术本身亦会对患者生育能力产生影响、术后也有残留可能性;抑制性激素类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如头疼潮热、闭经,停药后肌瘤增大等问题[9-11]。

因此,对于以下人群:有生育要求、恐惧手术、抑制性激素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大、术后残留或复发、近绝经年龄且有临床症状等,上述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何预防或抑制肌瘤的生长、控制临床症状,医者都不得不追本溯源,寻找其发病根源,思考其治疗对策以及调养预防。本文就癥瘕发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浅析如下。

1 病名

癥瘕是中医妇科学的特有病名。《诸病源候论》说:“其病不动者,名为癥;若病虽有结瘕而可推移者,名为瘕,瘕者假也。”其中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谓之“癥”;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谓之“瘕”,也有“血瘕”“石瘕”之名,是指妇女下腹部有结块,伴有或胀或痛,严重者甚至出现全身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子宫肌瘤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等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该病归属中医“癥瘕”“血瘕”“石瘕”等范畴[12]。

2 病因

2.1 以寒邪为源历代医学典籍对癥瘕的病因有诸多阐述。《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寒邪致病学说。《灵枢·水胀》有如下描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血不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一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既明确指出本病的症状,也提出其发病源于寒气。《灵枢·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指出了积聚、癥瘕等疾病的发生与寒邪、与阳气不足有重要关系。王叔和在《脉经》中说:“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癥。”

寒邪导致癥瘕的理论仍可在《黄帝内经》中得到溯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气化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相承的运动形式,正如张景岳所言:“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人体的气是无形的,属阳;精血津液为有形的,属阴。《黄帝内经素问译释》曰:“阳的运动,可以化生清气和能量;阴的凝聚,可以构成有形的物质[13]。”意思是阴精和阳气可以互相转化,阳可以把机体有形物质化为无形的气,即阳有气化、化气的功能。阴可以合成、转化有形物质,即阴有成形的功能。进一步解释,由精血津液转化为气,要依靠阳的气化作用;由气转化为精血津液,离不开阴的成形作用。从生理上来讲,阳能化生力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的化生力量的发挥,需要精血津液等阴精物质不断地提供营养濡润。这些阴精物质还能够抑制阳的过度张扬、功能的太过;阴构成形体,阴液物质发挥作用,离不开阳气的蒸化,即它要借助脾气的运化、肾气的主宰、肺气的宣散和三焦之气的温煦和交通,使阴精运行上下、布达内外,才能发挥濡润脏腑四肢百骸的作用,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相反,如果阳气虚弱、功能不足,阴精物质失去阳气的蒸腾气化、无法弥散运动于全身,反而停留于机体某处聚而形成痰饮水湿等有形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无滋养濡润作用,久而久之还会导致经络阻塞,瘀血阻滞,痰凝毒聚等相互胶结,形成癥瘕积聚。

2.2 由寒而郁致瘀妇人以血为主,血液的运行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正如《诸病源候论·疝病诸候》曰:“夫积聚者,由寒气在内所生也,血气虚弱,风邪搏于腑脏,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灵枢·五音五味》指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是指妇女一生中的经孕产乳数伤其血,致使肝体不足,其用不得发散而易于抑郁,气机郁结,血运受阻,久则血瘀,亦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其有脏腑虚弱,寒热失节,或风冷内停,饮食不化,周身运行之血气,适与相值,结而生块,或因跌仆,或因闪挫,气凝而血亦随结,经络壅瘀,血自不散成块,心腹胠胁间苦痛,渐至羸瘦,妨于饮食,此之谓血癥。”女性特殊的生理与血液的生成与运行关系密切,而寒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因寒而影响肝之疏泄升发,由郁而导致血液的运行迟缓而致瘀。在现代研究中,亦有学者认为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最为常见[14]。

2.3 湿瘀互结饮食寒凉则伤中焦,中阳虚衰,寒邪阻于中土,脾不能运化水液,外感寒邪袭肺,气机升降失调,肺无法通调水道,“阴”成形太过,水饮湿邪停聚,水湿流注于下焦,阻滞冲任胞脉。《金匮要略》言:“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认为血水互结而成瘀。《丹溪心法》载:“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唐容川在《血证论》亦提道:“血病而不离于水。”综上,癥瘕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临床上单纯的血瘀证或痰饮水湿证也不如湿瘀互结者多见,癥瘕的发生与瘀血、痰饮水湿均有密切关系。正如曹颖甫云:“妇人腹中疾痛,大要由于水湿太甚,血菀不通……之咎。”

2.4 瘀毒胶着瘀血既成,阻于胞脉胞络,影响下焦气化,水液代谢失调,加之脾肺运化不足,水湿痰饮内生,趋于阴位居于下焦,生湿化浊,阳气不足以化气,痰饮水湿瘀血有形之阴集聚日久,聚而化热蕴毒,进一步表现为“瘀毒互结”;另一方面,毒热内蕴,进一步煎熬营血,血运迟缓,加重瘀血,毒瘀凝结,导致疾病缠绵难愈,或术后容易复发。《四圣心源》曰:“癥瘕之病,多见寒热,以气血集聚,阳不外达,故内郁而发热,阴不内敛,故外束而多寒[15]。”阳气失于阴精的制约滋养,功能下降,不能升散外达,郁于体内,出现标为发热、口渴的热证,由于阳不足不能固护肌表,患者也会出现真寒假热、上热下寒、内热外寒等症状,进一步表明癥瘕的亦寒亦热,真寒假热,本虚标实的复杂特性。

综上,“阳化气,阴成形”阐明了癥瘕的本源。许博文等[16]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肿瘤的本质与病机特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有调查发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患者以阳虚体质为主[17];而阳气不足的三阴体质人群发生肿瘤概率较高[18]。外感寒邪或饮食寒凉导致的阳气不足是本病发生之本,临床上的湿热、热毒、瘀毒等多是阴成形之后,阻碍血经络而形成,为标。治疗时祛其胶着的瘀热毒为治标。而固其阳气,助其气化,使气有能力化阴,使成形之物得以化或改善内环境,防止有形湿瘀等胶着复发,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阴平阳秘、阴阳和谐,化生有序状态才是我们治疗的目的。

3 辨证论治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指导,癥瘕的发生多是由感受外界寒邪或饮食寒凉,影响阳气之气化,瘀血、痰饮水湿等“阴”成形太过,聚结冲任胞宫,抑或瘀久成毒,缠绵难愈。手术本身损伤阳气,加之患者素体阳不足,术后若阳气未复、阴形成太过的状态未纠正,所以导致术后复发。根据《素问·汤液醪醴论》对水气病提出的“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的治疗大法,本人在临床中拟定癥瘕活血方。本方主要由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白芍、干姜、附子、麻黄、醋北柴胡、枳实等组成。以桂枝、桃仁、白芍、牡丹皮祛血中瘀滞,茯苓利水除湿助瘀血之消散[19],麻黄破癥瘕积聚[20]同时开上焦手太阴肺之腠理,附子通足少阴肾之寒闭,干姜温化足太阴脾之寒湿。方中以柴胡、枳实、芍药取四逆散之意,以畅达厥阴,助由阴转阳。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另临证加减化裁,全方通过开三阴以助阳,以奏温阳化气、活血消癥之功。

4 典型病案

顾某,女,35岁,初诊时间:2018年6月19日。以“月经量过多,经行下腹疼痛半年”为主诉就诊。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律,周期35~50 d,经期7~14 d,量多,色暗红,有血块,经来下腹刺痛难以忍受,最后一次月经:2018年5月15日,持续14 d。就诊时一般情况可,形体肥胖,面色黧黑,皮肤粗糙。门诊彩超提示:子宫增大,子宫多发肌瘤(57 mm×52 mm、27 mm×26 mm),子宫内膜厚约16 mm。刻下症:乏力、腹胀、腰酸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体胖大、脉沉弦。处理:以健脾益气、化瘀止血为治则。处方以举元煎加减:黄芪50 g,黄芩20 g,白术20 g,升麻10 g,党参15 g,贯众15 g,香附15 g,小蓟15 g,炒红花10 g,山萸肉15 g,茜草15 g,海螵蛸30 g,炮姜10 g,乌梅15 g,鳖甲15 g。7剂,水煎取汁,200 mL。嘱月经来时服药。

二诊:最后一次月经2018年7月1日。用药后月经7 d净,月经量正常,月经来时仍下腹刺痛。舌淡、水滑苔、脉沉细略滑。处理:以温阳化气、活血消癥为治则。处方以癥瘕活血方加减:桂枝10 g,桃仁10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蜜炙麻黄6 g,附子6 g,茯苓20 g,柴胡10 g,枳实6 g,白芍30 g,吴茱萸3 g,火麻仁15 g,柏子仁20 g。10剂,水煎取汁,200 mL。经后服,经期口服散结镇痛胶囊及止痛化癥胶囊。并嘱远风寒、畅情志、多运动、忌寒凉油腻之品。

三诊:用药后经期腹痛减轻,经量、经期正常,诉腹泻明显,每日3~5次,泻后身体轻松,无其他不适。后继守二诊方案治疗共6个月经周期,月经基本正常,经期症状明显改善,2019年1月15日复查彩超: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继续3个周期后复查:子宫及双侧附件正常。

按语:本案患者彩超提示子宫多发肌瘤,西医诊断为子宫肌瘤,中医诊断为癥瘕。患者形体肥胖、乏力、腹胀、腰酸痛、舌质淡、舌体胖大、脉沉弦,该病病机为脾肾阳虚,阳化气不足,不能固摄经血,而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阳气不足,精血津液等阴精物质运化乏力,而致瘀血、痰饮、水湿瘀滞下焦,导致患者经期下腹疼痛、面色黧黑、皮肤粗糙。瘀血、痰饮水湿“阴”形太过,阻滞胞宫,日久化热,湿瘀互结,痰毒凝聚,形成癥瘕。首诊时即将月经来潮,以健脾益气、化瘀止血为治则,给予举元煎加减。二诊根据患者阳虚血瘀之本质,给予癥瘕活血方温阳化气、活血消癥,从根本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诉用药期间轻微腹泻,然泻后无乏力、心慌等不适,而身体轻松,证明体内邪气正在排出,邪去则身自安。再加上患者依从性较好,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取得了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水湿痰饮有形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不断提升基层党的建设质量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未定义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