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富从“久心痛”论治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经验*

2021-04-17 20:28张富汉王守富卢吉峰
河南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痛补气胸痹

张富汉,王守富,卢吉峰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4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血运重建术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最为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特别是前者以其创伤小、效果佳在临床中广泛开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冠心病介入治疗量最大的国家。但部分患者尽管进行了血运重建,心绞痛症状缓解并不理想。随着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患者增多,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已经成为冠心病防治研究的难点与热点。王守富主任中医师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主任、河南省高血压研究所副所长,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3载,治学严谨,临证勤思,积累了丰富的心血管疾病诊治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其从“久心痛”论治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经验简介如下。

由于中医学对于冠心病没有比较规范统一的命名,古代文献中与冠心病的相关的病名有:心痛、厥心痛、真心痛、心痹、胸痹、卒心痛、久心痛等。《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心痛”,首次出现胸痹心痛的病名[1],综合其在病机、症状、病位方面的因素,其作为与冠心病对应的中医病名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对于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这一特殊类型的中医病名目前尚有争议,主要集中在卒心痛与久心痛之间。

卒心痛首见于《黄帝内经》,共有2处记载,《素问·刺热》云:“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2]。结合内经中原文,可知卒即“猝然”“突然”之意,从病机上来说主要描述的心热病、邪客于足少阴之络病的症状,而非病名。后世记载有卒心痛的《肘后备急方·治卒心痛方》《外台秘要》等医籍也将卒心痛作为心痛发作突然状态的描述[3-4]。久心痛首见于《诸病源候论·久心痛候》,其云:“心为诸脏主,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者,则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不暇展治。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脉,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5]。从原文可知,“发作有时,经久不瘥”是久心痛发作特点,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作为心绞痛特殊类型,虽然临床症状不一,但发作时间长是其普遍存在的特点,与卒心痛相比,久心痛能够体现其主要特点,作为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诊断更为合适[6]。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标实则为血瘀、痰阻。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谓:“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责其极虚也。”“胸痹心中痞,胸闷,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1]《辨证奇闻·心痛》亦云:“一时心痛,倏又不痛,已而又痛,日数十遍,饮食无碍,昼夜不停。……乃此气虚……用去来汤(人参、茯苓、苍白术、甘草、川乌、半夏)”[7]。明确提出了阳气不足而致胸痹、心痛发生。出现气虚的原因有:冠心病多发于40岁以上成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2],此其一也;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多病程日久,久则耗气,此其二也;冠状动脉搭桥术、支架植入术亦可耗损元气[8],此其三也。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气能行津,若气虚不能行津而津停痰阻,故气虚为本,正如《难经·八难》所言:“气者,人之根本也。”[9]

血瘀:《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素问·厥论》又言:“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2]。《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亦谓:“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疼立止”[10]。血府逐瘀汤由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加桔梗、牛膝组成,为活血化瘀经典名方。血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若血行不畅,心脉痹阻,不通则痛。

痰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言:“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1],提出从痰浊(饮)论治胸痹、心痛。《格致余论·涩脉论》谓:“老痰宿饮,胶固杂糅,脉道阻涩,不能自行,亦见涩脉”[11]。痰浊(饮)痹阻脉道,气血不通而致胸痹心痛。

血瘀、痰阻互为因果,每每相兼,正如《柳选四家医案·痹气门》所云:“胸痛彻背,是名胸痹。痹者,胸阳不旷,痰浊有余也。此病不惟痰浊,且有瘀血交阻膈间”[12]。

王老师认为,“久心痛”的基础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标实则为血瘀、痰阻。血运重建术会加重气虚、痰阻、血瘀。气虚者,多因PCI术破脉而行、介入器械在血脉中操作时间过长;痰阻者,冠状动脉管壁上的斑块多为痰浊,术中介入器械的操作导致斑块破裂、位移阻塞冠状动脉等,可视为痰浊内阻加重;血瘀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全身麻醉、心脏停搏、血管的截取、缝合均可致血瘀愈甚。临床中部分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多为其气未虚,痰阻不甚,血瘀不显,故气足、痰消、瘀化,由此可见,本就气虚、痰阻、血瘀较甚之人,血运重建术虽能开通血管,基础病机未逆转,则症状仍在。

“久心痛”病因为气虚为本,气虚日久,津液失运,阻塞水道,则致痰阻,气虚血运不畅,久则致血瘀内生,痰阻与血瘀搏结,阻碍气机运行,致气滞、气虚更甚,气虚与痰阻、血瘀互为因果,气虚、气滞无以敷布精血,痰湿阻碍气血运行,血瘀内生,脉道不利,心脉失养,以至本病。“久心痛”的“久”不仅是指病程日久,也指血运重建术会导致气虚、痰阻与血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搏结之意。

王老师根据久心痛气虚为本,痰、瘀为标的病机,以补气活血化痰为治法,自拟经验方芪景通脉饮治疗久心痛。方药组成:炙黄芪30 g,红景天15 g,丹参15 g,赤芍15 g,川芎15 g,降香15 g,红花6 g,郁金15 g,法半夏9 g,陈皮15 g,茯苓15 g。方中炙黄芪味甘、性微温,“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13],且“逐五脏间恶血”[14],黄芪作为最为常用的补气药物,素有“补药之长”之称,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黄芪皂苷中的黄芪甲苷在心肌损伤、低氧-复氧造心肌损伤等模型中,通过影响肌浆网内Ca-ATP酶以调节钙的转运过程,对缺血有保护作用[15]。红景天味甘、性寒,健脾益气,活血化瘀[16]。现代药理学表明,红景天[17]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心输出量,且对心肌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产生影响,有利于新血管生成、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冠心2号方(丹参、赤芍、川芎、降香、红花)活血行气、通络止痛,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8]。郁金有活血止痛,增强活血祛瘀之力,还可行气解郁,本病均经过冠状动脉搭桥或支架治疗,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多数患者性情抑郁,故活血的同时兼以疏肝解郁。用半夏者,“燥脾胃湿一也,化痰二也,益脾胃之气三也,消肿散结四也,……除胸中痰涎”[19]。茯苓健脾化痰,陈皮理气化痰。现代研究表明,陈皮[20]可能通过降低动脉壁组织成分糖胺聚糖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诸药相合,共奏补气活血、化痰通络之效。用活血药多者,因痰之生,亦由乎血瘀,正如《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所言:“诸痰者,皆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5]。

简而言之,气虚为本病的核心,方中以黄芪、红景天为君药,重在补气;痰阻与血瘀为标实,治疗中应当兼顾,临证应有侧重,活血主用冠心2号方,取其活血而不滞血之意;化痰则用二陈汤,取其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血瘀甚、痰阻轻,则以活血为主,佐以化痰,痰阻重、血瘀轻,则以化痰为主,佐以活血,临证当灵活加减应用。

气虚甚者加生黄芪30 g,党参20 g;瘀血重者加水蛭10~15 g,三棱10 g,莪术10 g;痰湿重者加白术15 g,苍术12 g;眠差者加夜交藤30 g;饮食差者加炒麦芽30 g,焦神曲30 g;兼气滞者加莱菔子30 g,青皮12 g,枳实15 g;兼便秘者加柏子仁30 g;兼心悸者加麦冬10 g,党参20 g,苦参15 g;兼头晕者加天麻15 g,葛根15 g。

综上所述,王老师从“久心痛”论治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在中医经典的辨证理论基础上,将血运重建术对患者气、血、痰等证素的影响加以分析、总结,以期进行更加深刻、精确的辨证论治。简而言之,其基础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标实则为血瘀、痰阻,治从补气活血、化痰通络,方用自拟芪景通脉饮,以炙黄芪、红景天为补气生血之源,取冠心2号方合郁金活血理气,二陈汤健脾化痰,临证加减。血运重建术后绝大部分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已恢复TIMI3级,斑块被球囊挤压破裂,痰阻程度较非血运重建术后患者有所下降,故基础方偏于补气活血,兼以健脾化痰,体现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念,故多获良效。

猜你喜欢
心痛补气胸痹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安神补气丸中8种成分
从《内经》论“病气逆乘”导致心痛及针刺治疗*
心痛的感觉
辨证施护胸痹60例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