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水平研究①

2021-04-22 09:27高园园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意志初中生差异

高园园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041600)

体育道德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对个体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体育学科素养的提出,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施以要求并促进了其发展。初中生的体育道德行为方式和认知观念是不容忽视的一面,现下,初中生尚未有成熟稳定的认知理念和思虑方式,体育道德现象复杂多样,初中生的体育道德问题亦日益增多,并引起了各界社会人士的关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文以洪洞县初中生的体育道德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学生体育道德发展水平调查问卷》,该问卷共18题,包括4个维度:体育道德认知、体育道德行为、体育道德情感和体育道德意志。笔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洪洞县在校初中学生450名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02份,问卷有效率为89.3%,其中包括男生问卷204份,女生问卷198份,男生、女生的人数比例为1.03∶1。

数据处理采用SPSS、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洪洞县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的总体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洪洞县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总体水平的均值为54,超过了中值48,说明洪洞县初中生的体育道德发展水平属于中等偏上。从体育道德的4个维度来看,初中生体育道德意志与体育道德情感的平均值相对较低,而体育道德行为均值为14.94,是最高的,其次是体育道德认知。

2.2 洪洞县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的性别与年级比较

2.2.1 不同性别体育道德发展水平的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从体育道德的4个维度出发,对洪洞县初中生进行性别差异对比。从分析结果(表2)可以看出,男生仅在体育道德行为方面的平均值略高于女生,而其它方面都比女生低。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洪洞县女初中生总体发展水平均值略高于男生,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2.2.2 不同年级体育道德发展水平比较

通过单向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由表3可知,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在体育道德认知、体育道德行为、体育道德意志和情感4个维度具显著差异。在量表总体分上的差异亦显著,表明不同年级初中生的体育道德发展水平具显著差异。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初三的平均值最高,且与初一、初二具显著差异,初一与初二也具显著差异。在体育道德认知因素中,初三年级的平均值相对较高,且与初一、初二有显著差异,初一与初二亦具显著差异。在体育道德行为、体育道德意志和情感这3个因素中,初三平均值较高,且与初一具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洪洞县初中生体育道德总体发展

洪洞县初中生的体育道德发展水平总体属于中等偏上。其中体育道德认知与体育道德行为的平均值相对较高,体育道德意志与体育道德情感的平均值相对较低。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一般在11~1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变化都处于关键转折期,个体的体育道德发展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基本经历体育道德理性认知到内化为行为上的改变,最后是自身体育道德情感和意志需要满足的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从生理上看,这个阶段的学生体内各系统机能逐渐成熟,对运动项目的适应性与参与能力也会相应增强和提高。从心理上看,此阶段学生的理性认知思维能力较之前有提高,但认知有限,考虑事情比较片面,自我认知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行为上更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但是情绪情感易变,不稳定,意志力也比较薄弱。

家庭教育、学校及体育教师对初中生的体育道德情感和体育道德意志发展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当下,经济条件发展和独生的势趋,使得许多父母存在过度溺爱孩子现象,致使孩子缺乏受挫能力,参加体育活动时,犹豫不决,不够果断,表现为意志力的薄弱、情感的缺失。另外,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在体育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学生缺乏合理、适宜的体育活动,虽认知和行为具有倾向性,但学生的体育道德意志和体育道德情感却得不到锻炼。

表1 洪洞县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水平的情况总表

表2 不同性别体育道德差异一览表

表3 不同年级体育道德差异一览表

综上,初中生体育道德认知和行为的平均分值比体育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平均分值较高。

3.2 洪洞县不同性别初中生的体育道德发展水平比较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体育道德的差异性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从小受素质教育影响,对一些外在条件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思辨与判断能力,道德水平也相应有所发展。

3.3 洪洞县不同年级初中生的体育道德发展水平比较

第一,从总体发展水平看,均值得分方面,“初三>初二>初一”。初三年级与初一、初二年级具有显著性差异,初一与初二年级具有显著性差异。

由于阅历缺乏、认知思维能力不足及情感的不稳定,初中生的体育道德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从初一到初三,由于年龄的增长及受教育程度增加,学生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有了一定沉淀积累,生理和心理也愈加成熟,其体育道德总体发展水平亦呈上升趋势。

第二,在体育道德认知方面,从均值得分看,“初三>初二>初一”。初三与初一、初二之间有显著差异,并且初一、初二之间有显著差异。

初三阶段学生认知思维发展接近于成人,他们的受教育年限比初一、初二学生要长,体育参与的经验较多,他们愈加明白怎么是对,如何是错,并可以在行为上约束自己,在体育道德认知方面较初一、初二学生强一些。初一学生初入校园,有一个适应期,对规则不太熟悉,又较初二、初三缺乏实践经验与知识储备,所以差异明显。初二学生较初一体育内容增多,较初三缺乏内容的针对性与丰富性,因而他们之间存在差异。

第三,在体育道德行为、体育道德意志及体育道德情感3个方面,从均值得分看,“初三>初二>初一”,初三、初一的差异显著。

初三在体育活动内容和方式上具有特殊性,和初一初二不同,面临升学压力和中考体育改革,学生必须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让自己的体育素质得以提高。但初三同类群体具有共同的目标,体育活动的氛围也较为浓厚,他们彼此熟悉,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更愿意互相帮助。同时,他们也愿意以“老大哥”的心态给初一、初二的学生树立榜样。经访谈知,初三学生上课时,场地一定,器材由学生自己管理保护,体育教师要求学生爱护器材,人手仅一份,且每次练习完,带走器材的同时身旁的垃圾也一并带走,经时间的检验,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体育道德行为发展的影响确实很明显。初一学生初入新群体,因学习方式与内容都有了改变,他们有一个适应期,面对新的体育教学环境,他们怀有期待与害怕的矛盾心理,在体育活动中,他们的参与带着试探与小心,行为上较为胆怯,即使认知上具有正确的判断,也不敢去尝试,由此各个年级间存在不同。

初三的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情绪、情感上都会有反应,但体育教师表示在练习中会适时给予学生鼓励或做愉快的放松练习,并且初三体育练习的内容及目标有统一性特征,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初一活动内容较少且单一,组织的活动也比较少,在体育道德情感方面表现不明显。初三学生较初一体育经历较多,在自我控制和管理方面较强。但初一学生思维模式尚未定型,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在遇到难度较高的动作学习时,其体育道德意志表现具有不确定性。

4 建议

第一,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家长应注重学生道德教育,初中生独立意识较强,父母要对孩子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认知。

第二,注重年级差异,根据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况,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中,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并适时予以其鼓励,诱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加强体育参与,提高体育道德认知。

第三,多给学生一些体育实践锻炼机会,根据各年级特点设置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引起受教者的重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水平,并通过高标准及严格的要求,提高学生对目标的追求。

猜你喜欢
德意志初中生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美国的华裔移民和德意志移民之比较研究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