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文的选编特点分析*

2021-05-01 06:54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部编本民间文学神话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一、民间文学选文安排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教育活动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这一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是为人服务的,也需要考虑到了学生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它的编写应该遵循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选文确实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需求;低年级主要入选的文章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且生动有趣例如一年级上册的《绕口令》《春节童谣》让学生在欢快有趣的节奏感中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中年级逐步学习复杂有一定难度的传说和神话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民间文学的经典。高年级选入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章,如五年级上册的《猎人海力布》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并带有神话色彩。这些选文既贴近儿童本身,也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从整体上来说,教材中的民间文学符合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客观规律,促进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民间文学选文具有典范性

在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历史中,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篇章很大的诗人作家,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最能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因此,民间文学选文所具有的典范性,具有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无法替代的价值,有着独特的活力“美”。正好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提出的“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在此基础上,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补充到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欣赏民间文学的美,感受民间文学的精髓。

首先,民间文学选文处处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学作品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体现着古人们优秀的文化智慧,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小学生处于全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需要选取足够的文学资源和文化给养来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对于自身和周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需要小学语文课本中民间文学提供足够的传统文化食粮。例如: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的《盘古开天地》一文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文章用词生动形象,描写了许多神奇的画面,文章处处充满着想象;通过盘古开天辟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其伟大,也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精卫填海》一课主要是讲述炎帝女儿在东海溺亡后,变成一只精卫鸟,誓死立志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通过精卫填海让学生学习精卫的不怕困难、努力与困难斗争到底的优良品质。《女娲补天》一文除了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丰富想象力,也歌颂女娲为了处于苦难的广大人民,临危不惧,勇于直面困难,勇于付出,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品质。五年级上册选入的《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是人们熟悉的民间故事,文章讲述勤劳善良的牛郎和心灵手巧的织女,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依然努力追求幸福生活;反映着当时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自由的勇敢,歌颂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的精神。以上所选的民间文学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教师可利用这些文章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民间文学与众不同的美。

其次,民间文学选文具有教育作用。民间文学意蕴丰富、内涵深刻且富有哲理,包含着人民群众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小学生处于发展时期,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具有模仿性,也容易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用积极向上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真善美”的美好品质,抑或者运用反面的例子提醒和教育学生。而民间文学对小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则有更大的模塑作用。天真烂漫的儿童听故事除了满足好奇心和娱乐性之外,学生能够在民间文学里面学习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能够从不同人物身上分辨出善与恶、是与非,也能学习到广大劳动人们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如:勇敢、善良、勤劳等等。因此,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选文,积极运用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良好的故事氛围,启发学生智力、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努力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素养,逐步健全人格。例如:一年级上册的《乌鸦喝水》中乌鸦用自己的方法喝到了水,告诉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难难题时,不仅要开动脑筋,也要善于发现和发现,才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典的《坐井观天》的故事,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告诉学生不能像小青蛙那样局限,而应该认识到世界的广大,做到做事以及看问题能够全面和有高度。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告诉学生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找准方向、定好目标,如此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去获取成功。四年级上册的《纪昌学射》通过纪昌勤奋努力学习射箭的故事告诉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坚持、有恒心和毅力、努力刻苦,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民间文学在学生的角度,通过其独特方式影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用生动的、趣味性强的故事形式来揭示相对深奥的道理,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传递给学生更多宝贵的经验以及相对应需要引以为戒的教训,引导着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且全面发展。总之,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民间文学都以自身独特的价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世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最后,民间文学选文富有渗透性和趣味性。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选文倾向于通过作品本身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学生人格发展。民间文学选文中塑造大量具有优秀品质以及真善美的品德,富有人文情趣和民族精神;表达着广大人民的美好社会理想或者审美的观念,渗透着德育意义和审美作用在文本中。此外,民间文学选文具有趣味性,不仅是内容的趣味,语言也有韵味。民间文学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生动形象,也便于传唱,富有生活气息为小学语文教材增添趣味性。

三、民间文学选文与单元主题相结合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共有12册(分上下两册),每册有8个单元(六年级下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会根据同一主题安排3-4篇课文,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共有94个单元。下面,通过文末表3-1《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94个单元主题统计表》来直观展示每个单元的主题思想。

民间文学的产生、创作、流传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因此可以发现,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与单元主题相结合,它突出表现在“人与社会”的选文主题类型。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文在低中年级编选编了较大比例的寓言文本,例如: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编排了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到二年级上册有《坐井观天》《寒号鸟》《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二年级下册有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到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为主题编排整组阅读教学内容。到了四年级就有人物传说以及神话的整体单元编排。与此同时,四年级的习作内容是《我和 过一天》来展开想象,虚构出奇特的故事,来巩固学习过的人物传说以及神话。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归纳神话故事的特点同时引申中国神话故事和外国神话故事,在《快乐读书吧》中让学生自主阅读《中国古代神话》《希腊古代神话》《世界经典神话大全》等书籍,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三、四年级所选的民间文学文章难度也逐渐加深,符合儿童的发展,增加了人物传说以及神话两个文体的选文,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有所发展,而通过神话、传说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到了高年级民间文学的数量相对减少,但依然根据民间故事主题编排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入三篇民间故事分别是《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简而言之,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民间文学选文安排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是真正的从“生”出发,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其内容也独具典范性,让小学生从小在优秀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继承其优点。

附表:

表3-1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94个单元主题统计表

猜你喜欢
部编本民间文学神话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爱情神话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保护
《红楼梦中的神话》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研究
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
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