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对眩晕症患者后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

2021-05-13 03:37谢建新别志昕
关键词:心理治疗前庭椎动脉

谢建新,陈 勇,王 红,别志昕

(1.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盐城 224200;2.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盐城 224200)

眩晕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一般发病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天旋地转等现象[1],该病发生通常是前庭部位病变产生,我们通常把眩晕症说成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眩晕症分为两种,包括假性眩晕和真性眩晕[2],由于前庭部位比较复杂,也是整个脑部的神经交通要道,所以前庭部位就极易发生病变[3],眩晕症的发生主要依赖中枢神经和周边神经,中枢神经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MS)、椎底动脉循环障碍(VBI),周边神经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的眩晕(BPPV)、梅尼尔氏症、急性迷路炎、听神经瘤[4]。中枢神经引起的眩晕症眼球会发生振颤,周边神经引起的眩晕症往往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5]。有研究证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0%,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比如贫血、高血脂、动脉硬化、颈椎病、高血压、.美尼尔综合症等等[6],出现上述疾病都会导致血流缓慢[7],脑部供血出现不足现象,引起的头晕、恶心,该病多次复发导致患者有其他并发症产生[8],比如脑梗塞、脑血栓、半身不遂等。所以一旦该病发生要及时治疗[9],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和前庭康复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0],但心理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治在临床上目前还未应用,本研究的是心理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对眩晕症患者后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116 例,所有患者选自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的在我院治疗的眩晕症患者,将116 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计分成2 组,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8 例,参照组女26 例,男32 例,年龄43 岁~74 岁之间,平均年龄(62.4±4.3)岁,干预组女28 例,男30 例,年龄42 岁~76 岁之间,平均年龄(61.5±4.7)岁,参照组和干预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之间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眩晕症的诊断标准的,经核磁共振和CT 诊断中枢神经有病变发生,患者平衡能力减弱或者有眩晕症状产生,并且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患者签订知情确认书,排除标准:患者有脑梗死或者脑出血,颈椎病、贫血、糖尿病等原因引起的眩晕,不具备沟通能力和认知障碍的患者,不同意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东莨菪碱0.3毫克(1 支)肌肉注射,每天1 次,敏使朗12 毫克,一日3次,连续服药2 周。干扰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和介入心理干预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分离固视、VOR 取消、视觉强化、弓步传球四项训练方式,分离固视主要是保持头不动的基础上进行眼部左右转向训练,每组训练20 次。VOR 取消是指头眼同步垂直或者水平快速转动,来回训练,每组训练20 次。视觉强化是训练头眼协调的能力,持续运动性视觉背景中以一个点或多点为中心,进行头眼训练,每组训练20次。弓步传球主要是患者双腿半蹲,左手举过头顶传球给右手,右手传球到右小腿算完成,每组训练20 次,共计训练5 周。前庭康复训练后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个体治疗与集体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个体治疗一般是指一对一心理辅导,针对患者年龄和病情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的忧心忡忡,讲述整个治疗方案的过程,鼓励患者积极面对,集体治疗是指在多个患者之间进行沟通,相互给予鼓励,及时了解患者心声,给予患者明确的解释和支持,两个治疗方式一般20 分钟,患者入院即开始进行。

1.4 指标分析 经过入院进行心理治疗和5 周后,利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功能、躯体、情感及总指数指标,总计包括25 个小项,满分100 分,计分为4 分,有得2 分,无得0 分。总分计数,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总评分小于等于5 分,下降率大于等于70%为显效,下降率大于等于50%并小于70%分为有效,小于50%为无效,总有效=(完全缓解+显效)*100%,同时对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对比、大脑基底动脉血流、椎动脉血流速度、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ean±SD 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x2或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对比情况 参照组和干预组中的功能、躯体、情感、总指数在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参照组和干预组中的功能、躯体、情感、总指数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中的功能、躯体、情感、总指数在治疗后较参照组明显上升(P<0.05),详见表1。

表1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对比情况对比分析

2.2 大脑基底动脉血流情况 参照组和干预组的收缩期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在治疗前相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收缩期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干预组的收缩期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上升(P<0.05),详见表2。

表2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情况对比分析

2.3 椎动脉血流速度情况 参照组和干预组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参照组和干预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干预组的治疗后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较参照组治疗后明显上升(P<0.05),详见表3。

表3 椎动脉血流速度情况对比分析

2.4 临床效果 参照组的总有效占比为70.69%,干预组的总有效占比为98.28%,干预组总有效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临床效果情况对比分析

3 讨论

眩晕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发病的的第一感觉是天旋地转,自己以及周围的事物出现晃动、倾斜等的现象,此病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眩晕症的起因比较复杂[11],多种疾病都会伴随着眩晕症状,目前研究显示,良性阵发性的眩晕、梅尼尔氏症、急性迷路炎、颈椎病、高血压、低血压6 大因素会导致眩晕症的发生和发展[12],良性阵发性的眩晕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耳石退化失去平衡能力,影响内淋巴的流动。梅尼尔氏症起因是由于内淋巴局部水肿,导致听力下降[13]。急性迷路炎主要是由于病毒原因引起的,发病3到5 周后即可恢复正常,颈椎病是因为椎间盘、骨质增生退化,椎动脉受压,椎间隙变窄,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的不足导致眩晕症的发生[14],高血压是由于血压不断升高,细小动脉痉挛,使动脉腔变窄,使内耳供血以及胸部供血不足诱发眩晕症的发生,低血压会导致导致胸部供血不足,促使眩晕症的发生,一般老年人发病占比较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6 大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眩晕等症状,立即就医,否则该病严重会产生跌倒风险[15],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方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治疗和前庭康复治疗方式在眩晕症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16],本研究就是应用心理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对眩晕症患者后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证明,对照组和干预组中的功能、躯体、情感、总指数在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和干预组中的功能、躯体、情感、总指数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干预组中的功能、躯体、情感、总指数在治疗后较参照组明显上升。参照组和干预组收缩期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上升,干预组的收缩期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参照组治疗后明显上升,参照组和干预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上升,干预组的治疗后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较参照组治疗后明显上升,干预组总有效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对眩晕症患者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机体的平衡能力有较大改善[17],头晕、恶心也有所减轻,而且能促进脑缺血区域的血流量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心理治疗方式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担忧的情绪,使患者达到放松、平和、专注的心态。

综合上述,应用心理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治疗是眩晕症患者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对眩晕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平衡能力,也缓解了患者的心理的不良情绪,实验后期会增加康复训练治疗方案,为提高临床上眩晕症治愈能力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前庭椎动脉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被忽视的“前庭觉”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