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及T 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否合并感染的关系

2021-05-13 03:37李双一牛林袁国龙孙红丽
关键词:狼疮红斑狼疮亚群

李双一,牛林,李 兴,袁国龙,岳 璟,孙红丽,马 斌,齐 姗

(阜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阜阳 236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疾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互影响,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病情活动及预后中均有一定影响意义。我国一项25 年狼疮死亡构成比研究显示[1],感染占狼疮死亡总人数的38.5%,为狼疮患者死因第一位。SLE 患者淋巴细胞及T 细胞亚群降低,免疫系统发生改变,其防御能力减弱,感染的概率更高。淋巴细胞减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重度感染危险因素之一[2]。狼疮合并感染的报道一直层出不穷,近年来也有很多,如败血症[3]、巨细胞病毒感染[4]、曲霉菌感染[5]等。本文总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合并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尤其淋巴细胞、T 细胞亚群、NK 细胞等,进行回顾及分析,为临床上早期判断感染风险以加强早期干预、同时减少狼疮患者再发感染提供一定帮助,也为降低由感染导致的狼疮患者死亡率做出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患者43 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按1:1 抽取同期无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分两组。狼疮诊断符合1997年及2009 年ACR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诊断标准。感染患者均有病原学或影像学支持。感染组病例共43例,其中女性39 例,男性4 例,平均年龄41.33±11.72岁,平均发病年龄33.79±11.69 岁,平均SLEDAI 评分3.88±2.89;非感染组共43 例,其中女性39 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39.21±12.95 岁,平均发病年龄33.09±11.20 岁,平均SLEDAI 评分4.95±3.51。

1.2 方法 收集临床病例,一般资料:年龄、发病年龄、性别等;实验室指标包括: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感染病原学。狼疮病情活动评价应用SLEDAI 评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数据计量资料用mean±SD 表示,组间比价使用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应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相关分析应用pearson 相关分析法。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LE 合并与不合并感染组淋巴细胞的差异 淋巴细胞水平在感染组(0.95×109(0.5×109,1.4×109)/L)与非感染组(1.19×109(0.8×109,1.7×109)/L)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P=0.017<0.05),说明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感染患者中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患者。

2.2 两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 CD3+T 细胞:感染患者组(669(411,1183)个/μL)与未感染组(919(582,1394)个/μL)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77>0.05)。CD4+T 细胞:CD4+T 细胞在感染组(280(142,511)个/μL)中较未感染组(466(271,797)个/μL)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5)。CD8+T 细胞:CD8+T细胞在感染组(396(220,585)个/μL)与非感染组(420(222,604)个/μL)水平也无明显区别(P=0.698>0.05)。CD4/CD8: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组CD4/CD8(0.610(0.5,1.0)个/μL)较非感染组(0.910(0.8,1.4)个/μL)明显减低(P<0.05)。NK 细胞:狼疮患者NK 细胞水平在两组中(感染组67(41,134)个/μL);非感染组84(42,183)个/μL)无差异(P>0.05)(表1)。

2.3 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在狼疮合并感染组中分别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组之间的差异 感染组中,患者细菌病例最多,为 41.86%,感染病毒其次,比例为25.58%,真菌感染比例为6.98%。比较感染组中三种微生物感染患者的淋巴细胞、T 细胞亚群、NK 细胞,三种微生物感染组均为P>0.05,意味着不同种类病原体感染对于上述免疫细胞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别(见表2)。

表1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两组狼疮患者中的比较

表2 三种微生物感染患者的相关指标的比较

2.4 系统性红斑狼疮无感染组患者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与SLEDAI 评分相关关系 无感染组患者淋巴细胞与SLEDAI 评分相关系数为-0.353、P 值0.02,呈负相关关系,且呈现出0.05 水平显著性;CD3+T 淋巴细胞与SLEDAI 评分相关系数为-0.341、P 值0.025,呈负相关关系,且呈现出0.05 水平显著性;CD4+T 淋巴细胞与SLEDAI 评分相关系数为-0.389、P 值0.010,呈负相关关系,且呈现出0.01 水平显著性;NK 细胞水平与SLEDAI 评分相关系数-0.424、P 值0.005,呈负相关关系,并呈现0.01 水平显著性。而CD8+T 淋巴细胞(相关系数-0.256,P 值0.097)、CD4/CD8(相关系数-0.424,P值0.130)均与SLEDAI 评分无相关关系。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具有与原发病相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固有免疫缺陷,加之临床上激素及免疫制剂的长期使用,更容易出现感染,并且很多感染难以控制[6],且易复发。淋巴细胞减少为SLE 常见表现,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的变化也参与狼疮的发病及活动,且这些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中也担任重要角色。

淋巴细胞的减少可能与SLE 的活动、感染及复发等有关,且T 淋巴细胞的减少较B 淋巴细胞更显著,其减少与多种因素相关,如SRSF1 分子缺陷的表达[7]等。CD4+T 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可以协助体液免疫、介导自身免疫、诱发变态免疫、导致慢性感染组织损伤,也可预测机体的免疫状态。CD8+T 细胞为具有杀伤活性的淋巴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对细胞内的感染[8]、肿瘤[9]等有一定免疫杀伤作用。NK 借助ADCC 作用以及分泌细胞因子,可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细胞内寄生菌、真菌等,发挥其杀伤功能。而CD4/CD8 的变化可体现机体免疫状态的波动。

李春[10]等人研究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组中明显降低,且与患者SLEDAI评分负相关,本文分析结果中淋巴细胞结果与此相符合;既往研究[11]显示,CD4+T 淋巴细胞与SLE 病情活动呈负相关,本文分析结果中SLEDAI 评分随CD4+T细胞减少而增加(负相关),与此相符合。有研究显示,SLE 患者淋巴细胞水平的下降与抗淋巴细胞抗体有关(ALAs)[12],CD4+T 淋巴细胞的减少也与ALAs 尤其反应性抗CD4+T 细胞抗体有关。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对照组CD8+T 细胞与SLEDAI 评分不相关,而有外文文献[13]研究提示:SLE 患者外周血CD8+T 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故两者不符。考虑到CD8+T 细胞在人类SLE 患者中数量变化较大,且其前体分化为细胞毒CD8+效应体需CD4+T 细胞提供辅助,可能导致统计结果的偏差。本组结果提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3+T、CD4+T 细胞及NK 细胞可为狼疮活动度评价提供新的实验室证据。

秦岭[14]等人报道的SLE 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非感染组,感染组CD4+T 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感染组CD8+T 淋巴细胞数绝对值较非感染组显著减低,感染组NK 细胞数明显低于非感染组。Wu,L[15]等人对117 名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61 名非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显示CD4+T 细胞在感染组中较无感染患者明显减低,CD4/CD8 比值在感染组中较非感染组中的减低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感染的SLE 患者CD8 水平较无感染的SLE 患者增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低于非感染组,感染组中CD4+T 细胞较非感染组中明显减低,CD4/CD8 比值在感染组中减低较非感染组有意义,这些均与上述两研究一致,提示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T 细胞、CD4/CD8 比值可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感染,若上述指标明显降低,则预示SLE 病人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而CD8+T 细胞、NK 细胞在SLE 合并感染患者中变化目前暂无明确结果,本分析结果中CD8+T 细胞在感染与非感染两组无明显区别,与上述两组实验均不同,秦岭等人研究与Wu,L 等人研究的CD8+T 细胞结果也相反;本研究感染组NK细胞也较非感染组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与秦岭等人的研究不同。本研究提示,虽然外周血CD4+T 淋巴细胞、CD4/CD8 比值在SLE 病情活动时也出现下降,但在SLE 合并感染患者中下降更显著,提示两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严重减少时需警惕感染的发生,为SLE患者早期发现并控制感染提供了帮助。

此外,本研究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组中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其中细菌感染最多见(41.86%),与既往Chen[16]等人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显示,细菌感染占50.6%,其中革兰阴性菌更多。本研究显示感染组中细菌、病毒、真菌三者的淋巴细胞、T 细胞亚群及NK 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因本实验样本量不足够大,部分感染未能找到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病例被排除,故对结果有一定影响,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各种微生物之间是否存在各种实验室指标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狼疮红斑狼疮亚群
全球首款用于治疗狼疮肾炎的生物制剂倍力腾在中国获批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他克莫司对难治性狼疮肾炎不同病理类型诱导治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