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6 个乡镇视力残疾人病因分析

2021-05-17 04:35李兴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眼外伤眼病残疾

李兴珍

低视力和盲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卫生、社会及经济问题。2006 年的调查发现,我国视力残疾者1696 万人,低视力者1117 万人[1],视力残疾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致盲原因也不相同。针对性研究本地区盲和低视力特点对防盲治盲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莒县位于鲁东南地区,常住人口114 万人,20 个乡镇,本研究对2019 年3~12 月莒县6 个乡镇鉴定为视力残疾患者32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趋势,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莒县6 个乡镇2019 年3~12 月的视力残疾患者进行鉴定。采用村、乡、县三级筛查的方式,先由村里的卫生工作者进行初步判定,上报到残联,领取表格后到县级医院进行评定,由指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工作者进行专科检查,详细寻问病史及家族史,并将视力致残原因及评定结果填入鉴定表,统一交回县残联进行复核、建档。共鉴定为视力残疾(包括低视力和盲)的患者320 例纳入研究对象,排除可治疗性疾病,如白内障、弱视。其中,男172 例,女148 例;年龄3~91 岁,平均年龄(61.9±19.7)岁。

1.2 方法

1.2.1 视力检查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裸眼视力,并用尼德克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检查矫正视力。对不配合者行伪盲检查(由有经验的专业验光师检查)。按我国于2011 年公布视力残疾国家标准[2],将视力残疾分为4 级。针对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视野,最佳矫正视力<0.05,或视野半径<10°为盲视力残疾;最佳矫正视力≥0.05-<0.3 为低视力残疾。记录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分布情况。

1.2.2 眼部检查方法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行眼前节检查,90D 前置镜行常规眼底检查。怀疑眼底病变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眼科A/B 超,必要时行眼部和/或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视觉电生理(VEP)检查,诊断出致残病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盲和低视力分布情况;分析视力致残病因;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盲和低视力分布情况,不同致残病因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双眼为不同眼病致残,则以最后残眼的致残原因为病因;如合并不同眼病,则以主要致残眼病为病因纳入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患者盲和低视力分布情况比较 320 例视力残疾患者中,盲患者157 例、低视力163 例,盲与低视力的比例为1∶1.04。男性患者中低视力93 例,盲79 例;女性患者中低视力70 例,盲78 例。男女患者中盲和低视力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23>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患者盲和低视力分布情况比较(n)

2.2 视力致残病因分析 320 例患者中,致残病因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6%)、先天性眼病(16.9%)、角膜病(10.6%)、眼外伤(9.7%)、高度近视(7.5%)、视网膜色素变性(7.5%)、青光眼(7.2%)和黄斑变性(5.6%)。导致低视力的首要病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5.6%),其次为高度近视(10.4%)、黄斑变性(9.8%)和眼外伤(9.2%);而导致盲的首要病因为先天性眼病(26.1%),其次为角膜病(15.9%)、视网膜色素变性(11.5%)、眼外伤(10.2%)和青光眼(8.9%)。见表2。

表2 视力致残病因分析[n(%)]

2.3 不同年龄段患者盲和低视力分布情况比较320 例患者中,>60 岁的老年人(195 例,60.9%)是出现盲和低视力残疾的主要群体;其次为41~60 岁的中年群体(92 例,28.8%);21~40 岁仅占9.1%(29/320);而3~20 岁仅有4 例(1.3%);随着年龄的增大,盲和低视力的例数明显增多。各年龄段的盲和低视力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1,P>0.05)。见表3。

2.4 不同致残病因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不同致残病因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93,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眼病、角膜病、眼外伤、高度近视、视网膜色素病变、青光眼患者中>60 岁的占比分别为73.9%、38.9%、79.4%、51.6%、50.0%、62.5%和87.0%。而先天性眼病是3~20 和21~40 岁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见表4。

表3 不同年龄段患者盲和低视力分布情况比较 [n(%)]

表4 不同致残病因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从莒县6 个乡镇地区鉴定出320 例低视力和盲残疾患者,发现导致盲和低视力的常见病因依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眼病、角膜病、眼外伤、高度近视、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和黄斑变性。导致低视力的病因主要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次为高度近视、黄斑变性和眼外伤;而导致盲的主要病因依次先天性眼病、角膜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外伤和青光眼。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角膜病、眼外伤、高度近视、视网膜色素病变、青光眼引起的盲和低视力中,主要发生在>60 岁的老年群体,而先天性眼病是导致≤40 岁年龄阶段发生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莒县位于鲁东南地区,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致视力残疾原因与其他地区有不同之处。西安市雁塔区视力残疾调查显示高度近视是主要的致残原因[3]。湖北城乡居民视力残疾主要原因为白内障[4]。但近10 年来,我省大力开展以防治白内障为主的复明工程,因此在评残过程中,如果因白内障致盲,均建议手术,且本次研究排除在外。本次评残是村、乡、县三级筛选,因此评出的盲占比较高,而低视力占比相对较低,这与农村因为消息相对闭塞,对视力要求相对较低有关。

本次调查显示,320 例患者中,>60 岁的老年人(195 例,60.9%)是出现盲和低视力残疾的主要群体;其次为41~60 岁的中年群体(92 例,28.8%);21~40 岁仅占9.1%(29/320);而3~20 岁仅有4 例(1.3%);随着年龄的增大,盲和低视力的例数明显增多。可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群是防盲治盲的重点。本次研究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本地主要的致残原因,占比为21.6%,亦是导致低视力残疾的首位原因,占比为35.6%,但不是导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残者中,主要集中在>60 岁(51 例,73.9%)。考虑近几年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例数逐渐增多,因此糖尿病引起的视力残疾患者逐渐增多,特别是低视力患者。黄怀洁等[5]通过研究也发现糖尿病引起的致盲性眼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作者发现,在视力残疾评定过程中,对于血糖水平控制不稳定且病程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更高。这与周莉等[6]的研究相一致。谢立信[7]指出应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变列为今后防盲工作的重点,加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力度,加强眼科和内分泌科医师的合作筛查和诊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建议糖尿病住院患者常规行眼科检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在社区公共卫生建档中,加大宣传力度,防治糖尿病,从而降低糖尿病导致低视力的发生。本次研究还发现,在低视力残疾中第2 位为高度近视,刘兴亮等[8]研究也显示高度近视患者视力损伤的高患病率,其中双眼低视力患病率为9.3%。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因此建立青少年眼健康档案,加强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减缓近视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高度近视的患病率,从而降低因高度近视而致视力残疾的发生。

本次研究发现,先天性眼病、角膜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外伤及青光眼为本地前5 位致盲性眼病,先天性眼病在致盲性眼病中占比为26.1%,占首位,远远高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致盲率。孟艳菊等[9]研究也得出先天性遗传性眼病是主要视力残疾原因之一,这与本文统计相符。先天性眼病以先天性眼球发育异常为主,先天性眼球发育异常可能与某些基因的突变有关,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年龄>40 岁、多次生育、低出生体重儿和孕龄过小。通过本次调查,在60 岁之前,先天性眼病是主要的致盲眼病,特别是40 岁以前。因此,在广大农村,加强孕期保健、优生优育非常重要。角膜病作为第2 位致盲性眼病多集中在61 岁以上,通过寻问病史,发现大多数因为幼时患天花、麻疹或营养不良所致。还有少量因为反复病毒性角膜炎所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天花、麻疹而致残的患者已逐渐消失。视网膜色素变性在致盲性眼病中占第3 位,视网膜色素变性为遗传性眼病。寻问病史,可见发病呈家族性,多集中在61岁以上。因此,应加强婚前查体,提倡健康婚姻。

眼外伤和青光眼在本次统计的致盲性眼病中,虽然位居第4 位和第5 位,但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眼外伤,作为可避免的引起视力残疾的原因,在致视力残疾(低视力和盲)原因中占第4 位,共有31 例(9.7%),大多集中在40 岁以上,多因爆炸伤所致,一部分是因为外伤后没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导致视力丧失。据国外资料统计[10],每年约有50 万例致盲性眼外伤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眼外伤占致盲原因的第2 位。因此,虽然近几年眼外伤致残减少,仍要加强安全教育,进一步减少眼外伤的发生。青光眼在本次统计的致盲性眼病中虽然占第5 位,大多集中在61 岁以上,同样提示青光眼会导致严重的视觉损害,且不可逆。孙兴怀[11]研究发现加大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青光眼常识,消除青光眼患者的恐惧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将有利于青光眼疾病的防治和保健。

综上所述,本地区主要残疾原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眼病、角膜病及眼外伤。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视力残疾的高发人群,是防盲治盲的重点。加强宣传,普及各种致盲性眼病的保健知识,加强基层医院的公共卫生,加强医联体的建设,使患者能就近、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残联开展防盲工作,从而降低本地区可避免盲和低视力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仅对全县6 个乡镇的视力残疾人员进行了统计分析,下一步将扩大研究范围,以为莒县防盲治盲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猜你喜欢
眼外伤眼病残疾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时机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
Hospitalised ocular injuries in Osogbo,Nigeria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第二十届全国眼外伤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亚太眼外伤会议通知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