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九针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19 08:17郑玉华李达涛王云会杨银花王永琼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云南文山663099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九针刺法毫针

郑玉华,李达涛,王云会,杨银花,粟 欢,王永琼(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 云南 文山 663099)

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骼、髓、臀及下肢痛的总称,腰腿痛包括西医学中的腰推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病,各种年龄组的人都可患腰腿痛,但以中青年人居多[1]。目前腰腿痛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类常见病,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医综合治疗腰腿痛疗效切确,治疗措施安全,副作用小,为广大患者广泛认同和接受,尤其以针灸为治疗的有效手段[2-4]。目前临床开展的针刺治疗虽然手法多样,但使用针具总体以毫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针刺治疗的疗效。我院郑氏祖传医术中的黄帝九针,源自《内经》中的九针理论和刺法,采用《内经》九针中的多种针具配合,根据病情把《内经》五刺、九刺、十二刺中的刺血法、输刺法、短刺法配合应用,为针灸治疗腰腿痛打开了新思路。

黄帝九针治疗腰腿时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经刺、刺络放血;第二步:穴位针刺;第三步:毫针留养。我们认为:腰腿痛的主要病机是肾气亏虚,肝失濡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结于筋脉筋骨,加之劳损或闪挫,以上原因致使经络痹阻,不通则痛。辨证分型可分为寒湿型、血瘀型、湿热型及肝肾亏虚型[5]。腰腿痛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久病必瘀,因此腰腿痛必然存在风寒湿邪阻滞、跌扑、外伤致络脉瘀阻,故采用九针刺络刺刺络放血,或经刺法,作为九针治疗的第一步,二者均可以打开瘀阻,达到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的功效。第二步:穴位针刺,输刺、短刺、毫针泻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从经络辨证、脏腑辨证、身形辨证的角度,进行循经选穴、夹脊穴、局部选穴针刺,达到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第三步:毫针留养,采用毫针补法。患者体质与疾病发病、病性及传变、转归关系密切,根据腰腿痛肝肾不足为本的特点,选用肝经、肾经原穴,再按五腧穴五行配属关系,和五行相生关系,根据虚则补其母原则,选取肝经水穴、肾经金穴,毫针补法针刺,久留针,达到补益脏腑、调理气血的功效。应用三步治疗法治疗腰腿痛,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我院2019年1—12 月应用九针治疗的129 例腰腿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12 月入院接受九针治疗的129 例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5.3±7.9)岁,最小20 岁,最大65 岁;病程(4.3±0.8)年,最短3 个月,最长8 年。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5]腰腿痛病症诊断标准;(2)符合经络辨证标准[6]:按经脉循行规律,把腰腿痛按疼痛部位分为三阳经腰痛,三阴经腰痛。①太阳膀胱经腰痛疼痛在腰脊两,伴下肢后侧正中疼痛和(或)麻木;②少阳胆经腰痛疼痛在一侧腰臀部,伴下肢外侧疼痛和(或)麻木;③阳明腰痛疼痛伴下肢前外侧疼痛和(或)麻木;④三阴经腰痛,腰痛伴下肢内侧疼痛和(或)麻木;(3)年龄20 ~65 岁;(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腰椎骨肿瘤、炎症、结核者所致的腰腿痛;(2)腰腿痛合并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病患者;(3)1 周内使用过激素;(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分三步。第一步:皮肤浅表瘀络刺络放血、经刺法;第二步:根据病变情况,选取局部穴位针刺;第三步:毫针留养。具体操作如下。第1 步:根据临床经络辨证结果,在病变经脉循行的部位寻找浅表瘀络、硬结,浅表瘀络用锋针刺络放血,出血以自行停止为度,一般在0.5mL 以内。发现经脉硬结用圆利针进行手法松解后出针,不留针。1 个疗程中使用1 ~2 次。使用2 次者,2 次使用间隔1 周以上。第2 步:穴位针刺,又分3 种选穴方法和刺法,具体如下。(1)穴位:第4 ~5 腰夹脊穴。刺法:短刺,大针深刺2 ~2.5 寸,至骨后作摇法、提插法或提插捻转结合行针。(2)穴位:取背俞穴:大肠俞、肾俞,刺法:输刺(九刺),圆利针直刺0.5 寸后作小幅度提插捻转行针。(3)根据经络辨证结果,在病变经脉选穴毫针刺:膀胱经取委中、承山。胆经取环跳、阳陵泉,阳明经取伏兔穴,三阴经取:血海、阴陵泉、太冲。毫针泻法,针刺得气后行针3 ~4 min 出针,不留针。以上刺法每周进行1 次,3 种刺法可同一天进行,也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分次不同天进行。第3 步:毫针留养,穴位:选取两侧肝经原穴蠡沟穴、肾经原穴大钟穴,按五腧穴五行配属关系,和五行相生关系,选取肝经水穴曲泉(双侧)、肾经金穴复溜(双侧),毫针补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5次。以上三步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腰腿痛VAS评分:0分为不痛;2 分偶发轻微疼痛;4 分疼痛频作但较轻微;6 分疼痛较重频作;8 分持续性疼痛难以忍受;10 分剧痛不能触之。(2)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腰腿痛JOA 评分: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评价标准(JOA 评分)进行评定,包括症状、体征和日常活动受限度3 个方面的评定,总分29 分。(3)临床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定标准》[7],并结合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定腰椎疾患评价标准(JOA 评分)来制定评定标准[8-9]。改善率=(疗程结束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总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原工作,JOA 评分改善率≥75%;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JOA 评分改善率为50%~75%;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JOA 评分改善率25%~<5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JOA 评分改善率<25%。(4)随访复发率:治疗结束后,每月对患者随访一次,询问病情,判断有无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统计结果用均值±标准差(± s)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检。本次观察数据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分析方差不齐,故采用秩和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治疗后,患者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JOA 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治疗129例患者,临床控制13例,显效94例,有效22例,无效0 例,临床总有效率100.00%,显效率82.95%。显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未发现不良反应。

2.3 患者治疗后复发率

治疗结束后,电话对患者随访3 个月,腰腿痛复发2 例,复发率为1.55%。

表1 治疗前后患者VAS、JOA 评分比较(± s,分)

表1 治疗前后患者VAS、JOA 评分比较(± s,分)

时间 例数 VAS 评分 JOA 评分治疗前 129 6.12±0.43 15.85±1.27治疗后 129 3.42±0.74 23.19±1.24 Z 14.547 14.193(P25,P75) (3.00,6.00) (16.00,23.00)P 0.000 0.000

3.讨论

腰腿痛在可以归属中医“骨痹”“筋痹”“腰痛”“腰脚痛”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腰痛与肾关系密切,而肝主筋,肝肾同源,因此,腰腿痛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而脉络瘀阻是其疼痛共同的病机[10-11],寒湿、跌扑、外伤、劳损均可致脉络瘀阻,不通则痛。而络脉是风、寒、湿邪入里的门户,也是瘀阻形成和最易被观察到的部位,直接于络脉施用刺血法能迅速祛除邪气,通络止痛、祛瘀生新、缓解麻木,调整和恢复气血运行功能。因此,我们认为,治疗腰腿痛应从开通瘀阻,祛除风寒湿、瘀血、调养肝肾气血入手。从而确定了九针治疗三步骤:第一步:刺经、刺络放血通络活血,祛瘀生新。第二步:针刺病变经脉、病变部位穴位祛风、散寒、温阳、除湿。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兼具督脉和膀胱经之功效,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有温煦之功,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有卫外之功,针刺夹脊穴具有温阳驱邪,固护卫气功效,以大针短刺,刺激量强,更增加了疗效。选病变经脉穴位针刺,具有直接疏通经脉气血,去除经脉滞留的风寒湿邪功效,圆利针针刺较毫针刺激量强,增强了功效。第三步:毫针留养,调补肝肾,促进正气恢复。

九针最早记载于《内经》,《内经》详细记载了九针针具的外形、构造特点、适应证及用法,分别根据疾病病变部位的深浅、病变性质、内脏病症的刺法、经脉病症的刺法对五刺、九刺、十二刺共26 种针刺法进行了详细记载,例如短毫针毛刺、皮刺法适用于皮痹,圆利针短刺、输刺(九刺)适用于骨痹。内经九针针刺多样,针刺手法灵活,临床诊断、分析疾病,根据疾病特点有经络辨证、脏腑辨证、身形辨证等不同的辨证方法,为我们认识疾病及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手段,成为后世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除了毫针刺法、锋针仍然在广泛使用,九针的其他针具均已没有使用,灵活多样的针刺法也逐渐失传,这极大的限制了针刺的疗效发挥和使用范围。文山郑氏历代传人继承、发扬《内经》九针理论、思想和方法,结合郑氏祖传医术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帝九针针术,应用于临床,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黄帝九针治疗腰腿痛,针刺方案与其病因病机紧密切合,力求配穴精当,针具选择恰当,体现了九针多种针具、针刺方法综合运用的思想,增强了疗效。此次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黄帝九针治疗腰腿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随访3 个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九针刺法毫针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新九针特色技术组合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证经验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九针的现代研究概述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