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腿书记”的闪光足迹
——记省人大代表丁雪其

2021-05-21 03:57赵杨洋
人民与权力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桥老区农业

☉本刊记者 赵杨洋

清明过后,气候湿润、温度回升。走进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处处皆是缃桃绣野,芳景如屏,滋长出踏青远游的好心情,昭示着清朗明晰的好光景。正值出游旺季,傍晚时分村里的农家乐坐得满满当当,后厨土灶里柴火正旺,烤出来的烧饼外黄里软,咬上一口,香气四溢。

“中国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如今头顶各式荣誉的祁巷村,20年前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年来,省人大代表、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党委书记丁雪其从一名残疾人企业家,转型为村党组织负责人后,便走上了带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征程。在丁雪其看来,“‘带头富’,更要‘带领富’。因为我觉得‘带头富’没有‘带领富’的人生价值高。”

“‘带头富’更要‘带领富’”

2000 年前后,祁巷村是黄桥革命老区有名的贫困村,集体负债多,贫困人口多,矛盾纠纷多。“因为穷,邻里间为了一把菜都能闹起矛盾。早上四点就来敲门找我调解;晚上一点还坐在门口等我回家;下雨时开会要用盆接水……”这给丁雪其上任村支书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至2001 年,丁雪其创办的“学中猪鬃制刷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了6000 多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纳税大户”和“带头富”典型。也就是在这一年企业红火之时,丁雪其的家乡——连续11 年重点扶持的经济落后村祁巷村换届选举,全村3600 多名选民中,有96%的选票以“另选他人”的方式,将他选为祁巷村委会主任。

因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右腿落下残疾,丁雪其难以独立行走。当初开办企业,是他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日没夜拼出来的,而要胜任村主任的工作,对丁雪其而言,又是一大挑战。为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以及心中那份割舍不下的乡情,丁雪其选择临危受命,开启了他由“带头富”到“带领富”的征程。

“刚刚上任,残酷的现实就给了我重重一击。”祁巷村是由4个自然村合并组建,界址纠纷、田地之争、家庭矛盾等层出不穷,为及时了解全村情况,每天清晨,丁雪其就骑上了摩托车,开始在全村巡察,到了晚上10点多,村里还常有他疾驶的身影。这些年,已有3 辆摩托车被他骑“报废”,3 次从摩托车上摔下来骨裂受伤,多次患病住院,2次动了手术。“我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富起来、美起来。”

在保障村部的日常运转后,“如何让祁巷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成为丁雪其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他借鉴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发展产业为抓手,先后实施了4 次产业升级,不断打造新的产业“名片”,带领村民迈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如今的祁巷村,全村167户低收入农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成为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先进富裕村和全国文明村。

载着这份收获满满的“成绩单”和群众的信任,2018年1月,丁雪其当选为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因为身体原因,走路、外出、走访接待群众存在诸多不便,丁雪其均一一克服,通过积极参加履职学习班、坚持向老代表学习及加强自我学习等方式,提高履职能力,并深入基层,倾听选民意见,了解民情民意,力争让自己提出的建议更加贴近百姓利益、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无论是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还是省人大代表,我的初心和宗旨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部曲’让祁巷产业遍地开花”

近年来,祁巷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00 万元,发展高效农业,建设蔬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泰兴香荷芋及泰兴小杂粮种植等四个“千亩基地”……如今生态优、环境美、产业特、集体强、农民富、乡风好,这些均离不开丁雪其实施的祁巷振兴“四部曲”。

猪鬃加工一直是祁巷村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丁雪其经营多年的优势产业。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丁雪其选择从“优势”入手,加大了推行“公司+农户”模式的力度,以自身创办的公司为平台,举全村之力发展猪鬓产业,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和残疾人加入到猪鬃加工的行业中。此举带动了120家农户建立了猪鬃作坊,就地转移当地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祁巷村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猪鬃加工专业村”,一举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如何进一步增强祁巷村的“造血”功能?丁雪其决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让土地里出金子”。他第一个带头投资100万元种植葡萄,并要求每个村干部必须从事一项特色种植。“没钱找我拿,盈利了,是你们的;亏了,算我的。”于是,每名村干部都流转土地20 亩,种起了洋葱、菠菜等,以此带动村民效仿,全村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很快就达到了1000亩。

随着高效农业的兴起,到祁巷参观的人员日增,乡村旅游产业逐步升温。丁雪其敏锐地从中看到了商机,邀请曾经的生意合作伙伴,9年间建成了国家3A级小南湖风景区,开办特色农家乐,旅游业逐渐成为全村的特色支柱产业。

不仅如此,丁雪其逐渐意识到祁巷要想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必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产业兴旺’。”为此,2019年,丁雪其提出“关于进一步创建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大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议”。“目前全省农村农业产业质量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效益不高,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大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比较少。”他希望省政府整合全省农业资源,制定全省农业大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划。

丁雪其坚信,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激发产业动能。“下一步,祁巷村还将继续加大宣传推介,培植基地,加快科研开发,实行深加工,培植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从而推动农民从事高效农业,增加效益,让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幸福是干出来的”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要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党建为民’的理念。”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为让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丁雪其始终秉承“党建服务产业,产业激活党建”的工作理念,以提升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为目标,积极创建基层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党员的创业示范引领作用。

为此,2012 年12 月祁巷村成立村党委后,丁雪其提出要在原有4个自然村建立的党支部基础上,新建产业党支部,下辖小南湖风景区、猪鬃加工、高效农业3个党小组。在提升党员干部内强素质、增强班子队伍建设的同时,这些年,丁雪其坚持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创建“富民路上党旗红”品牌,构建“1个产业+1个党支部+N个能人型党员”的产业化服务模式。“党员干部就是要‘冲锋’在前,带头摸索各类致富产业,带领群众就业创业,带动全体村民脱贫增收。”丁雪其说。

每逢春节前,丁雪其都会在村里召开乡贤座谈会。“80多位乡贤能人自发成立了祁巷乡贤理事会,大家在一起看变化、话发展,不断做活祁巷发展的‘一盘棋’。”除不断提升现有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外,丁雪其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等形式,吸引和凝聚在外能人,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助力乡村建设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需要振兴、需要发展,更需要高质量的发展,关键在于高质量、专业性人才的加入。”在提出的“关于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战略的建议”中,丁雪其建议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借助村级发展过程中独特的产业优势,吸引一批专业性人才。同时,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培育和输送农业农村专业人才,从而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确保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

该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出台了实施乡土人才“三带”的行动计划,引导支持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这项举措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既作为人才项目来做,更作为党建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充实了我们镇村两级干部的后备力量。”对此,丁雪其充满期待。

今年是建党100 周年,丁雪其建立的“祁巷乡村干部学堂”、“祁巷雁阵干部学院”成为泰州市委组织部党员干部的办学点,并形成了党员干部培训的“七个一”办学特色,即穿一次新四军军装、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观一次“黄桥战役纪念馆”、看一部《黄桥决战》等红色影片、唱一支《黄桥烧饼》歌曲、做一次支前黄桥烧饼、请书记丁雪其讲一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精品党课。从党史中梳理出许许多多可亲可感的故事,有针对性地把党的故事渗透进整个教学活动中,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不能只考虑自己村子富不富”

人间最美四月天,一辆辆绿色旅游大巴如约开进了祁巷。赏花、游湖、跑马、射箭……这座位于黄桥老区的小村落一如既往地热闹。

“过去我们村里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现在道路宽了、多了,而且村里的绿化也好,花草诸多,环境非常好,每天车来车往,游客很多,热闹得很。现在农家乐开起来之后,我们祁巷人,不出庄就能做工,挣到钱,做梦都没有想到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村民丁栋圣说到这儿,笑得合不拢嘴。

“当然,我不能只考虑自己村子富不富。”作为一名来自泰兴黄桥革命老区的基层人大代表,加速黄桥老区开发建设,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丁雪其最大的心愿。为此,这些年,丁雪其一刻也不得闲,除了处理村务外,他还要对接收集社情民意。

近两年时间,丁雪其围绕黄桥革命老区分别带来了关于加速自身发展、打造交通体系、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建议,他认为,黄桥革命老区是我省两个重点革命老区之一,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老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但黄桥老区人口密集,加之新城和开发区的打造初具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老区人民对便利公共交通设施的强烈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打造黄桥革命老区大交通体系迫在眉睫。他建议,在黄桥革命老区设置高铁站点,借助高铁规划途经泰兴的难得机遇,助力老区经济发展腾飞。“目前,该项建议已得到有关部门采纳,黄桥高铁站已经列入设计规划,可望在3 年内实施到位。下一步,希望相关部门继续加大黄桥老区村级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黄桥老区群众的幸福感。”

不仅如此,针对养老难题,丁雪其提出“关于加快乡村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为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提出“关于解决道路拓宽后,电杆占据道路问题的建议”……履职四年来,丁雪其用实际行动肩负起人大代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

“老百姓信赖我、支持我,我理应将这份情谊作为不竭的动力,将这份期盼作为永远的追求。我是丁雪其,在乡村振兴路上,我将永不止步,更加珍惜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带领乡亲们在致富之路上越走越宽广。”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结束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丁雪其说出这样的誓言。

猜你喜欢
黄桥老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百年裕泰和:深藏泰兴黄桥老街的文旅地标
老区在努力奔跑
又唱黄桥烧饼歌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