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课堂教学探索

2021-05-23 12:07王晓寅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资源微信公众平台师生互动

[摘 要]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的练习与交流环节中,公众平台均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它的应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革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扩充了学习资源的容量和范围,建构了新型的师生互动交流模式。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教学;学习资源;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1)01-0010-06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传播途径已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开设的一个功能模块,通过公众平台,单位、机构或个人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与互动。教师申请注册课程公众号后,可以将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上传于平台上,学生只要拥有移动上网设备,可以突破许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移动学习。将这种开放的功能模式应用于大学课堂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在电大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课程资源的推送和互动交流,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数字化、移动化学习,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建构新型学习环境,将传统面授课与移动个性化学习进行深入融合。通过对教学资源、技术资源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整合与优化,提升专业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为学前教育类学科及其他学科结合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教学提供参考。

一、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传统的电大课堂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导学为辅”,面授课时相对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多。于是,教师比较注重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但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不足,比如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缺乏互动沟通;网上学习平台资源更新较慢,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少电大的学生既要工作,又要顾及家庭,上网学习时间较少;面授课时间有限,知识讲解难以做到面面俱到。面对困境,与教育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电大课程亟须引入新的教学媒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育质量的提高以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应用为基点,传统的纸质教材和网上学习平台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电大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构造互动的教学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学习不受空间的限制,场景可以随处转换。在公众号内推送的内容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声音、视频和网络链接,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视觉性更强,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1]。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辅助教学,可以使学习者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控制学习的时间,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就能自由地参与学习讨论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引入微信公众平台的课程教学模式,更契合开放教育学前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专业培养质量。

二、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技术支持

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功能设定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可用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程内容补充拓展、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中。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个人信息设置功能、社交功能、管理功能和数据统计功能等四个类别。

个人信息设置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自行设定微信公众号的名称、头像,同时生成二维码,学生只要通过搜索微信号或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关注。

社交功能包括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样化信息的订阅推送,以及关键字查询、用户信息回复,朋友圈分享、投票等。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自定义关键词回复”,预设关键词检索条目和回复内容,学生可以随时输入知识点关键字进行检索,系统会自动弹出相对应的信息供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查看留言或者提问,及时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师生间实现了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管理功能则包括信息管理、用户管理和素材管理这三个功能。其中,信息管理可以查看和搜索信息;用户管理可以查看哪些学生已经关注,通过备注将他们的微信名改为真实姓名以方便管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素材管理可供教师对推送内容进行编辑处理,它可以对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内容进行保存、查看、增删或修改。

数据统计功能可以供教师对用户的属性、关注用户的情况进行查看。同时,还有对推送素材阅读量、消息回复人数、消息查询人数的统计,这些数据都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2]。

三、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开设的一门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该门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中,笔者采用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双管齐下”,微信公众平台、网上教学和面授课“三剑合璧”的教学模式,既有集中的面授辅导,又有零碎的知识学习,使学生在教室中可学,在家中亦可以学习,让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得以延伸,以下就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作介绍。

(一)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环节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活动。

1.申请微信公众平台账号

目前,微信公眾号主要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订阅号可以免费创建,适用于个人用户,申请步骤简单,提交信息后,在七个工作日后便能完成审核。而服务号更适用于企业或组织,拥有强大的业务服务和用户管理功能,但申请过程较繁复,要求有法人资质。从教学实际来看,订阅号的申请过程更为简便,功能也足够教师开展教学之用。所以笔者在正式授课前,提前进行了注册,申请了名为“儿童语言启蒙”的订阅号。

2.功能设置

在申请好账号后,笔者对公众账号进行了一些基本设置。在自动回复功能中,分为关键词回复、收到消息回复、被关注回复,其中“被关注回复”会在学生点击关注该公众账号后,系统自动发送编辑好的文本给学生,类似于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打招呼”。笔者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设置:“同学们好!欢迎关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微课堂,在这里,我们将推送和学习相关的资料和课后巩固练习题,愿大家在这里都能学有所获!”

其次是对平台中的“自定义菜单”进行设计。笔者将平台设计为三个主菜单:课程资源、一分钟课堂、教学案例。“课程资源”下设子菜单“考题链接”和“补充材料”,“一分钟课堂”下设子菜单“妈妈学堂”和“宝宝学堂”,“教学案例”下设子菜单“同课异构”和“经典案例”。“课程资源”栏目主要提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学习资源,并分模块及时推送考题练习;“一分钟课堂”栏目主要针对开放学生碎片化的时间特点,将知识切片化、精简化推送,另有儿童语言启蒙教育的一分钟小课堂,通过语音或视频的方式在故事情境中学习,既有适合妈妈学习的内容,也有给宝宝听或看的音视频;“教学案例”栏目主要精选优质的活动设计或是让学生来参与同课异构,以及留言、打分、投票活动,以此来鼓励大家参与互动学习。

最后,在素材管理功能中,编辑图文消息或者多图文消息,也就是对教师准备推送的材料进行编辑和保存,形成学习素材,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推送。推送后,所有关注的学生就能看到了。笔者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的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在上课前,先把和第一模块相关的学习素材编辑好,在授课开始后就可以使用了。

3.发布账号

平台设置好后,教师将微信公众账号发布出去,学生通过搜索“儿童语言启蒙”微信公众账号或者扫描此微信公众账号的二维码就可以进行关注。这样,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完成了。

(二)教学活动

当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教学活动与网上教学、传统面授课相结合,形成了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主体、教学辅助、任务分配等多个维度的契合。学生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再到课后的复习,形成了一个序列化的整体学习网络。教师课内的理论讲授与学生课外的实践练习相配合,课程的平时考核与期末的考试测验相结合,有效地保证了学习的质量,提升了学习效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课前预习

上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推送第二天的预习资料,内容可以是对新内容重难点的告知,也可以是对学习模块的内容补充,还可以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的资料分享,在丰富多样的图文视音频材料中,引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期待和思考。课前碎片化的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互相补充,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进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一模块的学习前,笔者给学生推送了一篇《狼孩的故事》,让学生课前观看经典电影《狼少年》,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狼孩不会人的语言?进而更好地配合第一次面授课关于第一模块语言理论中“语言是怎么发生、发展的”知识点的学习。有了前置的预习环节,课堂讨论的气氛热烈,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也比较牢固。

2.课上互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对智能手机越来越依赖,与其一味地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进行“堵”和“拦”,不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手机来进行学习。学生也会喜欢这种新鲜的教学方式,由此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和学习欲望。

在面授课开始之前,教师提前将需要的素材进行编辑保存或推送。课堂上,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请学生拿出手机查看指定素材,浏览后进行交流学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学习的重难点在第三模块,即活动过程设计部分。在课堂上经常需要结合大量的教学案例来分析,如果将这些教学案例全部打印出来,不但费时耗材,而且很多案例也只是作为学习的素材,只需浏览一遍即可,缺乏长久保存的价值。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事先或当堂将这些素材在平台上进行推送或转载,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习到最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阅读学习与课堂中教师面授关于儿童语言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学习相结合,从而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及时分享优质的教学设计,还可以将学生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语言活动设计进行推送,让学生进行同课异构,其他学生对活动设计进行打分投票。不管是让学生作为参与者,还是作为评价者,都能充分参与其中。新颖的打分投票活动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课后练习与交流

学生在学习后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课后的及时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中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理论知识为主。电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群体多来自幼儿园工作一线,作为幼儿园老师,其对语言活动的操作是熟悉的,但在理论知识方面就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中的一些概念,例如“现状调查”“相关调查”“跟踪调查”等很容易混淆,所以在课后给学生推送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公众号,找到相应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做完提交后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完成情况及得分,对于错题还可以通过查看答案详解进行复习巩固。这种碎片化的课后学习契合了电大学生的特点,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也提高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学能力。

借助平台,除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课后练习外,学生还可以在订阅号中直接输入想要咨询的内容,教师在五天之内可与学生展开对话。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同时也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将面授课堂上难以提及的问题或建议说出。这样,既确保了谈话内容的私密性,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中。学生也可以直接在推文下面留言,教师在订阅号后台对留言内容进行回复,保证学生每一天都能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中也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作为难点在下一次面授课上集中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知识点。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交流互动。

在平台主菜单“一分钟课”下面,设有“妈妈学堂”和“宝宝学堂”两个子菜单。“妈妈学堂”主要是针对已为人母的学前教育学生而设,推送的文章用来指导其在家庭教育中通过简单可操作的方法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专门针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育儿经”。“宝宝学堂”则是针对儿童设计的,主要是通过语音或视频的方式,促进儿童在故事情境中发展语言。这两个栏目虽然与教材上的知识点无关,也不作为考核的内容,但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息息相关。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这两个栏目推文的主要特点,通过不定时地推送有关“儿童语言教育”的“一分钟课堂”,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广阔的生活中。

(三)教学反馈

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数据统计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渠道。后台的数据统计有用户分析、图文分析和消息分析这三个方面。

用户分析可对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的人数增减、人员性别、手机机型等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

图文分析可以让教师查看一定时间段内推文群发送的人数、图文信息阅读人数、收藏和转发人数,使教师对图文消息每日的阅读人数、阅读次数和阅读渠道有清晰的了解,并根据数据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作适当的调整。根据图文分析,教师可以轻松了解哪些教学资源更受学生的欢迎。笔者发现,风格活泼、风趣幽默的推文更受学生的喜爱,在建设资源时,需重视推送内容的丰富度和更新频率,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平台的黏度[3]。

消息分析能对学生查询的关键词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数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考虑是否在下一次面授课中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查询的关键词也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

四、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8级(春)和2018级(秋)60名学生中进行,时间持续一年。经过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组对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课题组共发出问卷6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9份。本调查问卷共包括6个项目,采用Likert-scale五点量表形式,即“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不确定、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赋值1、2、3、4、5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微信公众号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整体评价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们认为该微信公众平台操作简单,为学习带来了便利。平台上推送的学习材料内容丰富,学习难度不大,学习形式富有创新性和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资源共享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大部分学习者认为有学习疑问时,教学平台回复及时,及时有效的互动有利于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辅导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也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感情。

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有小部分学生利用订阅号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题组随后对参与项目的10位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影响学生利用微信进行学习的原因有手机性能不好、网速慢、上网需流量等。可见,学生对以微信公众号作为载体进行移动学习是认可的,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了学习的进程。个别学生认为图文信息在形式上略显单调,缺乏吸引力。诚然,撰写出高质量的推文是一个难点,它既要考虑文章的选题,又要关注标题、图片、内容等细节问题的设计,这就有可能造成推送文章的内容、形式和部分学生的兴趣不匹配的情况。笔者将在日后的教学中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五、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增强了课程教学的活力

学生进行远程学习,期待更加活泼的教学方式,渴望主动学习。然而在以往的面授课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参与和接收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学的效果需要改进。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后,教师通过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和内容,建立分类的栏目菜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潜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搜索、学习和传播知识,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知识的汲取者、加工者和传播者[4]。

(二)革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不同于以往在固定时间、坐在固定教室里进行学习的方式,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公众平台具有实时消息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图片、文字、音频等的实时交互。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将收集整理的各种素材,编辑加工成学习资料,存储在微信公众号的后台,以备随时推送之用。教师对资源进行推送后,学生便能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并进行碎片化学习,这便保证了学习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功能,学生即使在课前或课后也能继续对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知识,及时复习巩固。教师还可以在后台设置自动回复或关键字自动回复,对于已推送过的学习资源,学生只要输入关键字,便能获得所需查看的信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学习。

(三)扩充了学习资源的容量和范围

教师通过开发、收集、加工、组织,全方位整合了课程的教学资源,建立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随着教学和时间的推延,教师还将对教学资源库进行逐步完善。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学习到课程之外的知识,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来源,从而将课内外的知识不断联结,从而达到知识结构系统化的目的。通过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大量与儿童语言学习相关的资源也满足了很多已身为人母的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她们可以将更加科学的语言学习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四)建构了新型的师生互动交流模式

在传统的电大课堂教学中,面授课以导学课为主,课时较少。在面授课上,也基本上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缺乏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而在与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的新型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线上发言以及讨论的通道,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公众号后台的数据分析更加便利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学生的留言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通过解答学生的提问,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公众平台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由单向变为双向、多向的交流。

除以上四点优势外,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辅助教学还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优势。

六、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育理念的创新为先导,以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为核心”。微信公众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对于教师来说,微信公众平台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教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对于电大学生来说,它是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它的兼容与开放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学生对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传统课堂的界限被打破,学习的边界得以延伸。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日常的沟通与交流成为了常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平台建设的逐步完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在教育领域中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庞丽莉,宋卫菊,谢家烨,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國现代教育装备,2017(23):11-13.

[2]路燕.微信平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探微[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239.

[3]狄晓暄,周文,张力维.远程教育学生工作中微信公众平台设计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为案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17-123.

[4]陈国辉,于克强,宋胜伟,等.基于微信平台的机械设计基础项目化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2):241-242.

[作者简介]王晓寅,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教育。

[责任编辑 何一辉]

猜你喜欢
学习资源微信公众平台师生互动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O2O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