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规律探析

2021-05-24 06:39拉目加真巴磋罗让言迫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水痛风性藏医

拉目加,真巴磋,卓 戈,罗让言迫

(1.西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阿坝州藏医院,四川 马尔康 624000)

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第二大代谢类疾病,仅次于糖尿病[12]。该病除了可以引起关节疼痛及病变,还可造成肾功能损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虽然藏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目前尚未在学术界形成公认的藏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诊疗标准及规范。本文旨在对口服藏成药及外治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藏医”“藏药”“痛风性关节炎”“直合乃”等,下载检索结果阅读全文;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对利用藏医理论诊断、藏药治疗、藏医外治治疗、疗效较好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

1.2 纳入标准

①藏医诊断为“直合乃”;②西医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③选择藏药和藏医外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

1.3 排除标准

①痛风性关节炎并发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②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科普类文献;③重复发表的论文选取时间早的;④其他医学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报道。

1.4 方法

通过CNKI、VIP、Wanfang Med Online等国内权威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章,筛选藏成药和藏医外治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各类方剂和外治方法,建立数据库并利用Excel统计分析和总结疗效及治疗规律。

2 结果

2.1 藏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从数据库下载的41篇文章中,有22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统计显示,使用18首藏成药联合4种藏医外治疗法治疗1 11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现最佳症状好转率高达100%,血尿酸及血沉好转率达88.1%。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藏成药是25味驴血丸和15味乳香散(丸)、15味乳鹏丸;使用最多的外治疗法是放血疗法,且口服与放血联合治疗达36.4%,有效率均在90%以上。藏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藏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2.2 藏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机制分析

藏医治疗包括饮食、起居、药物、外治等4种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性质、病情等情况,医者应个体化地进行治疗。藏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和优势,旦正项秀[13]用口服藏药(15味乳鹏丸、血骚普清丸、25味儿茶丸、18味党参丸)+放血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认为“直合脉”放血在短期内止痛效果显著,配合口服藏药具有稳定疗效的辅助作用。拉目东珠[14]报道,十味乳香散中含尿酸平衡酶能迅速中和血液中尿酸含量,增强关节组织免疫力,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央金卓玛[15]报道,对于痛风热症的藏医放血疗法与西医常规治疗比较,藏医放血疗具有止痛与消肿作用,无毒副作用,无明显禁忌证,尤其是放血疗法联合口服藏药的疗效优于秋水仙碱。项措卓玛[16]认为,放血疗法是通血的主要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于福山等[17]采用藏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是通过人体三因,可以平衡尿酸、清流泄浊、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干黄水等,有确切疗效。总之,藏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采用的疗法为口服藏药及放血疗法,口服藏药对三因起到调理作用,放血疗法通过通血达到止痛效果,所以这两者的联合治疗是标本兼治疗法。

2.3 二十五味驴血丸方解、六味及三化味分析

二十五味驴血丸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之药,先后在《四部医典》《秘诀珍宝》等多部藏医药临床、药学专著中载录。根据《国家藏药标准》和《晶珠本草》收集剂量及显味,分析药效见表2、表3。

表2显示,二十五味驴血丸由六良药、三果、三黄水药、清热解毒药组成,六良药具有保护五脏的功效,在治疗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其他药物服用而并发的病症;三果具有解热、调和气血之功效;三黄水药具有除黄水之效;降香、檀香、宽筋藤、巴夏嘎、翼首草、龙胆草、麝香、虎耳草、牛黄、石灰华均具有清热解毒之效;驴血、生等膏具有干黄水之效;秦皮具有治疗骨病之作用。藏医药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是由隆血紊乱而在骨关节引起病变的疾病,而血既是黄水之源,又是引起红肿热痛之因,故确定本方是标本兼治的方药。很多藏医药经典中提及本方与石榴安置精华散交叉服用,其原因为本方中大多药属解热之药,性凉,交叉服用可避免发生胃火衰退。故从组方得出二十五味驴血丸对表现为红肿热痛的热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具有治疗作用。

表2 二十五味驴血丸的组成药物及其六味和剂量

六味及三化味是藏药药理的核心理论,从六味及三化味理论分析解释二十五味驴血丸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了解配伍规律及治疗。按照文成当智等[18]构建的藏药“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计算见表3。

表3 二十五味驴血丸的六味及三化味比值

表3显示,二十五味驴血丸的药性以苦味和涩味为主,三化味中以苦味为主。苦味是由五源之水风构成,涩味是由土风构成。水、土属寒性,而风则起寒热两性的辅助作用。故可以推测本方属寒性,对热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3 讨论

据现存藏医药文献记载,藏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和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比其黄色经函》《四部医典》等古籍经典里详细记载了痛风的病因、分型、诊断、治疗等内容。后期的各医家对痛风性关节的诊断和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先后配制25味乳香散和18味欧曲仁青、18味欧曲、10味乳香散、青鹏膏等口服和外敷的药物,从而可以认为痛风在青藏高原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藏医药学认为痛风乃是隆查紊乱而引起的,而隆查紊乱则是由饮食或起居不当造成,高原人喜食肉类及寒冷的居住环境是此病的主要诱因,故合理、健康、绿色的饮食起居是防止该病的主要手段。

根据表1结果,目前临床运用外治疗法治疗痛风的方法很多,其中放血疗法应用较广泛。放血疗法是藏医治疗痛风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止痛、消肿、排瘀血从而达到通血的作用。痛风是因隆查紊乱而在关节处积聚病理性黄水,使关节肿胀、发热、疼痛,而放血则会在痛风急性发作、疼痛难忍时通过排出瘀血、黄水,达到止痛、消肿之作用。所以认为放血疗法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治标之法。

藏医对疾病的治疗,往往是个体化的、综合性的。治疗一般从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方面进行,其中药物的治疗是最重要的。根据表1统计,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藏成药有22种,其中使用率较高的有25味驴血丸和15味乳香散(丸)、15味乳鹏丸。25味驴血丸有2个不同的配方,一个是记载在《四部医典》的经典药方,主治黄水引起关节病变的湿热,而另一个是北派藏医创始人所创配,主治黄水引起关节病变的疼痛,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以上均可用,尤其用儿茶药水服用或与安置精华散交叉服用效果更佳。25味儿茶丸是南派藏医创始人宿咔所创配,对白脉病、黄水病等有特殊疗效;10味乳香散是治疗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药物。总而言之,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治疗关节处病变的黄水,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治本之法。

痛风性关节炎(直合乃)是藏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治疗周期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西医治疗容易复发且有明显副作用。表1显示,藏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尚未形成行业标准,缺乏基础的文献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尤其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藏医药是经历了几千年的传统医学,至今仍然发挥着防病治病的作用,其医疗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社会的到来,藏医药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接纳公认的、通用的方法去研究、宣传和推广。藏医药古籍文献浩如大海,我们应从文献着手,对痛风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等进行梳理、归纳、分析,总结规律,提高疗效,为更好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和形成统一规范作出努力。

猜你喜欢
黄水痛风性藏医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膝关节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藏医脉诊程序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用药规律研究
理发店店主坚守24年的“约定”
X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高墙内的暖“心”人
高墙内的暖“心”人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