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三阳输穴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2021-05-24 07:12李佳丽王雅岚蒋学余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阳肩部肩周炎

李佳丽,王雅岚,蒋学余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肩周炎是以肩痛及肩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发病,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甚至影响患者的精神及情绪[1]。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1]。中医认为半百之人,肝肾渐衰,气血渐少,营卫渐虚,本虚在先,加之风寒湿邪侵袭,或闪挫劳伤,标本相合导致肩部筋脉失养,脉络不通,拘急不用而成肩痹。而肩关节的前、外、后侧正是手阳明、手少阳及手太阳经循行经过的部位,因此治疗时应同时取手三阳经之穴位配合治疗,以便兼顾肩部各个方位,达到整体论治的作用。而三阳经的输穴是经气渐盛的部位,是经气运行的枢纽,取此穴更容易激发经气、振奋阳气、调和气血。临床治疗中运用局部取穴配合三阳经输穴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现将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1 两组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按纳入标准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岳阳市中医院颈肩腰腿痛科被诊断为肩周炎的60例患者,按20%的脱落比例增补12例,共纳入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骨伤科学》[2]制定肩周炎诊断标准:①多数为慢性发病,隐匿进展,少数有外伤史;②肩部疼痛,日渐加重,肩关节各方向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后伸受限较明显;③肩部广泛压痛,肩周肌肉可见萎缩,肩关节外展试验阳性;④肩关节X线一般无阳性,可有骨质疏松、钙化影等。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肩周炎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40~65岁,病程小于2年;③能耐受针灸治疗者;④能配合本研究,完成整个疗程者。

1.4 排除标准

①肩手综合征、颈椎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肩部症状者;②全身衰竭、恶性肿瘤及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③患侧肩部皮肤有炎症或不宜针刺者;④不能配合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患者取端坐位,常规消毒患侧肩髃、肩前、肩贞穴位,选直径为30 mm的安迪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肩髃、肩前、肩贞穴朝肩关节方向直刺1.5寸,进针后每穴都行中等强度的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取直径1 cm、长度约2 cm的艾条段置于肩髃、肩前、肩贞穴的针柄上,点燃近皮肤端施灸,留针30 min。

2.2 观察组

患者取端坐位,常规消毒患侧肩髃、肩前、肩贞、三间、中渚、后溪穴位,选直径为30 mm的安迪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肩髃、肩前、肩贞穴朝肩关节方向直刺1.5寸,三间、中渚、后溪穴垂直皮肤直刺0.5寸,进针后每穴都行中等强度的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取直径1 cm、长度约2 cm的艾条段置于肩髃、肩前、肩贞穴的针柄上,点燃近皮肤端施灸,留针30 min。

2.3 疗程

每天治疗1次,每治疗6天休息1天,2周为1疗程,共两个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3.1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表[3]对患者的疼痛(15分)、日常生活活动(20分)、主动活动范围(40分)、肌力(25分)等方面进行评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病情越轻,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分值变化情况评估疗效。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痊愈:肩关节无疼痛、活动度正常;显效: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明显好转;有效: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度中等改善;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均能有效治疗肩周炎,观察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有效率为86.1%,检验量Z=-2.033,P=0.042,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5.2 两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均能有效治疗肩周炎,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3,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

6 讨论

肩周炎属于中医学肩痹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内因为正气亏虚、脉络空疏、血不荣筋,外因为风寒湿邪杂至,劳伤闪挫,导致肩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筋经脉痹阻不通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肩关节活动范围大,稳定性较差,可出现肩胛骨下缘、内侧缘、内上缘突出等肩胛骨不稳定的表现。50岁左右时人体激素水平骤降,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致使肩袖及周围软组织出现广泛的无菌性炎症,炎症不完全吸收导致肩关节囊挛缩、肌腱韧带广泛粘连,引起肩胛带区功能失调,肩胛骨位置发生改变,生物力传递受到影响,肩部的静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引起肩部疼痛及功能障碍[4]。肩周炎虽然可以自愈,但病情易反复缠绵,肩部疼痛及功能障碍会严重困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肩周炎患者治疗的关键是解决患者肩部疼痛及功能障碍问题。

《难经·六十八难》云:“输主体重节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荥输治外经”。腧穴善于治疗肢体关节沉重疼痛病症,以及外邪侵袭皮肤、筋脉、肌肉关节等病变部位表浅的外经病[5],并且得到了临床广泛验证,对治疗以疼痛为主的外经病有重要的启发及指导作用。取三阳经之穴,可治三阳脉衰于上之症[6]。而经脉的输穴是经气渐盛的部位,是经脉之气运行的枢纽,因此,取三阳经的输穴更易激发经气、振奋阳气、调和气血[7]。再者,阳经的输穴属“木”,与肝对应,肝主筋,邪气痹阻筋脉,致筋肉挛急疼痛,针刺阳经输穴可舒筋,通络、止痛[5],因此,针刺阳经的输穴具有双重叠加效应。手阳明之输三间可治疗肩臂痛,与全息穴位中的颈肩点区相对应,可发挥双倍作用[8]。手太阳之输后溪,又是八脉交会穴,与督脉相通,能引督脉之阳气,推动经气运行,调和气血,从而缓解颈部疼痛及活动不利症状[9]。手少阳之输穴中渚也是治疗肩臂痛的有效穴位。三穴合用,涵盖了肩前、肩外、肩后范围之经络[9],可通调阳明、少阳、太阳三经气血,通过经络之间的传导作用,以助于疏通肩部受阻之经脉,濡养循行于肩周之经筋,滑利肩部关节。

温针灸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既能发挥针刺的镇痛效果,又能发挥艾灸类红外线辐射的高渗透作用,将能量直达病所,加快病造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等消散及吸收,并能降低机体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发挥镇痛作用[10]。

本课题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治疗肩周炎患者,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疼痛评分、主动活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水平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三阳经输穴配合温针灸可更有效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本课题也表明,局部选穴与远端选穴配合可更有效治疗疾病,将“输穴所在,主治所在”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相结合,可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三阳肩部肩周炎
罪恶聊天群
“三阳”辉映党旗红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黄帝内经:着至教论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