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芩柏颗粒熏洗坐浴联合松花粉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临床观察

2021-05-24 07:12肖俏俏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肛周肛瘘黄芩

肖俏俏,罗 敏

(1.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肛肠二科,湖南 长沙 410005)

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1]。因肛门位于消化道末端,部位特殊,肛瘘术后创面较大,分泌物多,加之肛门部通风透气性差,使肛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从而易继发肛周湿疹,主要表现为肛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糜烂、渗出及瘙痒等。中医学认为,肛周湿疹以湿热下注为主要病机,治以清热燥湿为要[2]。因此,本课题采用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坐浴及松花粉以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二科住院进行肛瘘手术,且术后继发肛周湿疹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40例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18~59岁,平均为(36.2 ±2.5)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20~62岁,平均为(37.7±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版)》[3]制定,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皮损基底部红斑、水肿,其上可见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甚至渗出及糜烂,病变中心较重,且向周围蔓延,外围可见散在丘疹、丘疱疹。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肛肠科学》[4]相关标准制定,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证,其证候为发病急,肛门皮肤潮红,伴有丘疹、水疱、黄水淋漓,局部皮肤灼热、瘙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弦数。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上述中西医关于肛周湿疹的诊断标准;③近期未接受过相关药物的治疗;④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18岁<年龄>65岁;②不符合上述中西医关于肛周湿疹的诊断标准;③有肝炎、结核、梅毒等传染病史;④肝肾功能不全,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糖尿病;⑤合并有其他肠道疾病,如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⑥治疗依从性差;⑦对试验药物有过敏反应者;⑧近期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者;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须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及腥膻发物,身着宽松透气衣服,肛瘘伤口处予常规换药处理,保持肛周皮肤干燥。

2.1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曲咪新乳膏治疗。患者便后予温开水清洗肛周创面及周围皮肤,擦干后采用曲咪新乳膏(生产厂家: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450)涂于肛周湿疹处,每次1~2 g,早晚各1次,无菌敷料覆盖,连续治疗7天。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芩柏颗粒联合松花粉治疗。患者便后予复方芩柏颗粒(医院自制药,主要由黄芩、黄柏、槟榔、熟大黄、泽泻、防风、秦艽、生地、当归(归尾)等药物组成,批准文号:湘药制字Z20080819)12 g,将其溶于1 000 mL热水中熏洗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熏洗坐浴约10 min,擦干后采用松花粉适量均匀铺洒在肛周湿疹处,无菌敷料覆盖,连续治疗7 d。

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治疗湿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对患者肛周皮肤瘙痒、皮损形态、皮损面积等方面进行评分。瘙痒评分:0分为无瘙痒;1分为偶尔瘙痒,不用药,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2分为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需用药;3分为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皮损形态:0分无皮损;1分为红斑、丘疱疹或水疱;2分为渗出或糜烂;3分为肥厚及苔藓样变。皮损面积[6]:0分为无皮损;1分为有皮损且面积小于2 cm2;2分为皮损面积2~4 cm2;3分为皮损面积>4 cm2。

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瘙痒、渗液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瘙痒、渗液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瘙痒、渗液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渗液等症状无改善,且症状加重。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6.2 两组患者瘙痒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248>0.05)。治疗7天后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观察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0.05)。见表2。

6.3 两组患者皮损形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342>0.05)。治疗7天后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观察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0<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瘙痒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皮损形态评分比较 分)

6.4 两组患者皮损面积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275>0.05)。治疗7天后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观察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0<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皮损面积评分比较 分)

7 讨论

肛周湿疹是主要发生于肛门周围皮肤、臀部、会阴及阴囊部等处的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7]。继发性肛周湿疹多由于肛肠术后肛周创面分泌物及肠液刺激,局部封闭不透气,引起肛周局部潮湿,从而引发此病[8],多呈急性发作。肛周湿疹以瘙痒、局部分泌物多、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目前,西医常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外用,虽有一定效果,但停药后亦复发[9]。

祖国医学防治肛肠疾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治法有内治法、外治法及手术疗法。其中,外治法地位十分重要。中医学认为,肛周湿疹属于中医“肛门湿疡”的范畴,多以湿邪为患。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湿热之邪下注于肛门周围皮肤,邪气无法疏泄,致肛周局部气血运行失和而致病[10],故中医以清热燥湿为主要治法。本课题采用医院自制中成药复方芩柏颗粒熏洗坐浴,松花粉外敷于患处,使药力直达于肛周局部,起效快,操作简便[11]。

复方芩柏颗粒由古方“止痛如神汤”化裁而成,具有清热燥湿解毒、行气镇痛的功效[12]。该方由黄芩、黄柏、槟榔、熟大黄、泽泻、防风、秦艽、生地、当归(归尾)等药物组成。方中黄芩、黄柏清热燥湿,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湿疹湿疮。槟榔行气利水。熟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沉降之性,可清泻湿热,导邪下行。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其药性平和,质润,祛风效果好,常被称为“风中之润剂”。秦艽祛风湿、清利湿热。生地可清热凉血。当归可活血补血,有利于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现代药理学研究[13]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等药理作用,黄芩素与黄芩苷作为黄芩主要有效成分,可发挥抗炎抑菌作用。外用黄芩治疗急性湿疹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14]。小檗碱作为黄柏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具有抑菌、抗炎等药理活性[15]。防风具有抗炎、抗菌及抗过敏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疹瘙痒等[16]。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之效。运用复方芩柏颗粒熏洗坐浴,可使肛周患处皮肤气血畅通,促进药效吸收,祛除湿热之邪。

松花粉又称松黄、松花,是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红松等松科植物雄蕊所产生的干燥花粉,未破壁的松花粉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具有燥湿敛疮之功效。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有关于松花粉外用治疗“诸痘疮伤损,并湿烂不痂”的应用记载。现代药理研究[17]表明,松花粉有抗炎镇痛、调节代谢、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其提取物可显著减少炎症因子产生,抗炎作用明显[18]。临床上,松花粉可外用于治疗压疮、婴儿湿疹、尿布性皮炎、老年肛周皮肤损伤等疾病。巴明等[19]研究发现,将松花粉直接干敷于压疮创面,有利于促进渗出物吸收,使疮面保持干燥,有效预防感染。杨娟玉[20]研究发现,婴儿湿巾联合松花粉可有效预防老年大便失禁者肛周皮肤的损伤。陈晓洁等[21]运用松花粉护理新生儿皮肤,可有效预防新生儿湿疹、尿布皮炎等。松花粉作为一种植物花粉,未经任何加工处理,其成分天然,刺激性小,将其外敷于患处可减少疮面渗液,使局部皮肤干燥收敛,促进水疱吸收及疮面结痂愈合[22]。

本课题结果表明,运用复方芩柏颗粒熏洗坐浴联合松花粉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可有效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肛周皮损处修复愈合,操作简便,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猜你喜欢
肛周肛瘘黄芩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肛瘘诊断与治疗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中药坐浴治疗170例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