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脑血管炎的报道

2021-05-25 06:26张艳梅吕翠兰徐桂华高有安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顶叶血管炎脑血管

申 杰 张艳梅 吕翠兰 徐桂华 高有安▲

1.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东莞 523900;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3.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科教科,广东东莞 523900

脑血管炎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非感染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累及软脑膜和小血管,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可能是T 细胞介导的迟发性过敏反应所致。目前认为脑血管炎是一个临床难题,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可改善脑血管炎的预后。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如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等,其中AIDS 相关性脑血管炎尤为罕见[1-2]。脑动脉可表现为串珠样改变,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闭塞和血管壁的强化[3]。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多灶性的神经功能缺陷和弥漫性的脑损害症状[4]。其临床症状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极其相似[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近年收治1 例曾在多家医院误诊为PACNS,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AIDS 相关性脑血管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38 岁,已婚,无业人员,于2019年7月15日主因“右侧肢体无力2月余,进行性加重半月余”收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患者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右手持物不稳,日常生活尚能自理,可独立行走、骑车,曾就诊于呼和浩特市外院,2019年5月21日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左侧额顶叶、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后就诊于北京某医院,于2019年6月13日行头颅增强MRI 提示“左侧基底节、左侧额顶叶皮层下多发异常信号:血管炎?”(图1)。患者在北京诊治过程中右侧肢体无力症状逐渐加重,抬举迈步费力,未治疗,入我科。患者发病1年半以来间断低热,最高可达38℃,偶有头晕、头痛,间断腹泻半年余,稀水样,伴牙痛、牙龈出血。患者发病1年半以来双侧耳后、双侧前臂、手臂、双下肢、躯干逐渐出现对称性散在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先后多次就诊,诊断为“结节性痒疹”(图1),曾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制剂,症状迁延不愈。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状态尚可,饮食可,睡眠差,小便正常,近半年体重下降约10 kg。

A.T1W1:左侧额顶叶、半卵圆中心低信号;B.DWI:左侧额顶叶、半卵圆中心高信号;C.T2 增强:左侧额顶叶、半卵圆中心部分强化信号;D.MRA:脑动脉粥样硬化;E.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散在红色斑丘疹;F.背部出现对称性散在红色斑丘疹

入院查体:血压130/75 mmHg(1 mmHg=0.133 kPa)。内科查体胸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淋巴结未见肿大。专科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好。左侧鼻唇沟略浅,余颅神经阴性。右上肢肌力近端3 级,远端肌力2 级,下肢肌力3 级,右侧肌张力偏高,腱反射亢进;左侧肌力5 级,肌张力适中,腱反射正常。右侧巴彬斯基(Babinski)征(+)、右侧查多克(Chaddock)征(+)、双侧奥本海姆征(Oppenheim)征(-)、戈 登(Gordon)征(-)、霍夫曼征(Hoffmann)征(-)。针刺觉、触觉、音叉震动觉及关节位置觉双侧对称存在。颈软,克氏征、布氏征阴性。左侧指鼻试验、跟膝经试验(-)。NIHSS 评分=6(面瘫2+上肢2+下肢2)。

血常规:白细胞5.49×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8.7%↑、淋巴细胞比值8.3%↓、淋巴细胞绝对值0.46×109/L↓、CD4+T/ CD8+T 0.01↓;生物化学:同型半胱氨酸16.4 μmol/L↑、糖化血红蛋白6.1%↑、红细胞沉降率30.0 mm/h↑、谷氨酰胺转移酶163.0 U/L↑、乳酸脱氢酶365.0 IU/L↑、碱性磷酸酶13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72.4 U/L↑、尿素8.84 mmol/L↑;腰穿压力140 mmH2O、脑脊液细胞计数未见白细胞,脑脊液蛋白0.83 g/L↑、氯119.0 mmol/L↓、IgA 19.4 mg/L↑、IgG 125 mg/L↑、髓鞘碱性蛋白0.88 nmol/ L↑、OB 可疑阳性、AQP4 抗体(-)、NMO 抗体(-)、墨汁染色(-)、抗酸染色(-);血清自身抗体15 项:风湿、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双链DNA 抗体、抗心磷脂抗体、β2-糖蛋白1 抗体、抗α 胞衬蛋白抗体、狼疮抗凝物等检测阴性;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五项、尿常规等正常。

于2019年7月21日行颈椎MRI 提示C4-5、C5-6、C6-7轻度间盘突出。肺CT 示:右肺尖微结节,考虑炎性;右肺中叶炎性条索改变。腹部彩超:胰腺欠均质改变。心脏彩超:心内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彩超: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脑电图:成人边缘性脑电图。

入院后初诊为“炎性脱髓鞘,PACNS 可能性大”。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具体如下:甲泼尼龙1 g/d,静脉点滴3 d;500 mg/d,静脉点滴3 d;240 mg/d,静脉点滴3 d;120 mg/d,静脉点滴3 d,后改为泼尼松60 mg,口服3 d。同时,给予保护胃黏膜、补钾、补钙、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改善不甚明显。于2019年7月29日完善传染四项显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2019年8月5日于内蒙古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诊中心检测HIV-1 抗体阳性。确诊为“AIDS 相关性脑血管炎”。住院20 d 后转入传染病医院给予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出院后6 个月随访,症状较前有所改善,生活尚能自理。

2 讨论

HIV 感染所引起的是以全身性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致命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CD4+T 淋巴细胞,可导致其数量上的减少和功能缺陷,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可累及消化、血液、神经等系统,亦可引起脑血管壁出现纤维素样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出现梗死或出血[6],是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7]。Berkefeld 等[8]报道了两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首发表现的HIV 感染患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动脉瘤样局限性扩张,管壁增厚,核磁增强显示管壁不均匀强化,提示为血管炎性表现。Cheron 等[4]报道了1 例以突发偏侧肢体无力为首发表现的HIV 感染患者,MRA 显示血管壁多发强化,尤其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远端分叉处。AIDS相关性脑血管炎的临床表现与PACNS 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极其相似,容易混淆。PACNS 的诊断标准如下[9]:①患者病史或临床检查提示有神经功能缺损,通过多方面评价后仍不能用其他病变解释;②由影像和(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性过程;③无任何证据显示有系统性血管炎、或有任何证据显示血管炎为继发性。当符合以上标准可考虑PACNS,但该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临床上对AIDS 与PACNS 主要通过HIV 病原学检测、吸毒史、冶游史和输血史鉴别。本例以间断发热、皮疹、腹泻、逐渐加重的偏侧肢体无力就诊,期间体重减轻约10 kg,反复就诊于东莞市、北京各大医院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结合腰穿结果及影像学特点,考虑“炎性脱髓鞘,PACNS 可能性大”,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效果不佳。后反复追问病史,才明确患者有未采取安全措施的冶游史和输血史,经HIV 初筛及确诊试验确诊为AIDS。

研究发现,由于HIV 患者免疫力低下,机会性感染几率大,其脑血管炎可能由多种病原体共同感染引起,如弓形虫、霉菌、结核分枝杆菌、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IV 等[10-11]。病原体能促进白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趋化因子受体,使白细胞能通过血脑屏障,破坏后者通透性,进一步使感染病原体的单核细胞通过血脑屏障。HIV 病毒成分对于脑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破坏内皮细胞完整性,暴露胶原蛋白,导致免疫复合物在管壁沉积,激活管壁的炎性反应[12]。

关于HIV 感染引起的缺血性脑梗死治疗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一项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该类患者(共纳入17 个研究,478 名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抗逆转录病毒的初始疗法有助于降低该地区中风的发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13]。然而,与之相反,有研究结果显示抗逆转录病毒的长期疗法可能是造成HIV 相关血管病变和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增加脑卒中风险[14-15]。对于每例患者应权衡利弊,进行个体化治疗[16]。

综上所述,该患者初期误诊与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应首先排除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尤其是HIV 感染引起的血管炎;之后,再给予皮质醇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因为上述两类药物可能使HIV 感染恶化[17]。对于无法解释的多系统受累、不明原因低热、反复感染、伴淋巴细胞较少、皮疹的患者应进行HIV 抗体检测以明确有无HIV 感染。

猜你喜欢
顶叶血管炎脑血管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合并肾损害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ANCA相关性血管炎到底是什么病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顶叶与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