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自主先学,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

2021-05-25 08:29季林林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先学语感尝试

季林林

自主先学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更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自主先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不接受他人支配的前提下通过阅读、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促使个体得到持续变化,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要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状态,强调学生调动现有知识储备积极参与,敢于质疑探究,培养其收集、筛选、获取、整合和处理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基于相关信息分析和探讨、交流合作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先学,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提高阅读水平。

一、调动前备知识,温故知新

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由此可见温故知新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在学生自主先学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调动自己的“前备知识”,了解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思考还有什么地方需要继续研究。这样学生就能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还学过哪些展现四季景色的散文,并回顾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回忆起曾经学过《春》,并在脑海里展开想象,重组作品中的各种意象获得整体感悟;此后再尝试展开细节阅读,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出了哪些情感;最后再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尝试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本文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在了解了这些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尝试在自主先学中运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学习。先通读《济南的冬天》,看看整体给人怎样的感受;然后再深入品读,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济南的景物,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再尝试思考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描写济南,思考这些和作者的生活背景是否有关。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因素就是他们掌握了什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前备知识”展开自主学习,要从他们掌握知识的数量、程度等多个维度进行挖掘,起到唤醒记忆的效果。这样学生能找到现有文本和原来学过的文本之间的共同点,促使他们消除阅读恐惧,以积极的态度投入自主阅读中。

二、发现隐性规律,体验探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的无意识记忆常常比有意识记忆更加有效,在直觉、顿悟、体验等方面的探究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先学的时候要引导他们积极展开内隐学习,尝试通过体验探索等方式发现隐性规律。学生在反复阅读和体验中能形成语感,加强对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综合感知和把握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先学,尝试细读文本了解其中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主要写了哪些故事。此后再引导学生试着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尝试演绎孔乙己的形象。此时要着重体会孔乙己的语言特点,试着演出他的性格。在这样的自主先学活动中,学生发现孔乙己的语言很有特点,作品中有不少地方运用了省略号,给人欲言又止的感觉。如“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等都是如此。学生在說出这些台词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省略号有着隐藏的语义,加入省略号不仅代表有没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物的迂腐,表现人物想要辩驳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去说。这样学生就在自学中发现了语言表达的隐性规律,他们在自主写作的时候也能试着用标点符号辅助展现人物性格。

语感是思维不直接参与作用,由无意识替代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也就是通过隐性学习而发现的隐性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先学中强化对语感的掌握,避免直接灌输与语法、文章结构等有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内隐自动形成语感,并在言语行为中自觉地使用它们。

三、进行情感互动,升华情趣

在学生自主先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和作品进行情感互动并形成共鸣。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让自己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场景,调动其生活经验,这样能更好地形成情感内化,有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情感,升华阅读的情趣。

教学《背影》一文时,在学生展开自主先学之前,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关注作品中的情感。“在你看来,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应该是怎样的呢?你知道作者和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吗?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否体会到两人情感的变化呢?”这三个问题暗示学生从三个方面入手展开自主先学。首先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一下父子情感的特点。其次了解一下背景信息,搜索作者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最后再深入阅读课文,感受父亲和作者之间的情感变化。学生在自主先学后有所感悟:“‘我体会到了父爱,从原本认为父亲说话不漂亮变成了被父亲的爱所感动。”学生继而产生疑问,想要知道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这就为课堂深入学习找到了切入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注重情感体验,通过想象等方法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情感互动,促使他们在自主先学中产生向往美好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的想法。

四、开展随堂练笔,迁移应用

迁移在自主先学的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迁移在心理学上指知识和技能之间的相互迁移。如语文活动中语用知识的掌握能促进阅读技能的提高,而阅读技能的提高反过来又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语用实践。在自主先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随堂练笔的活动,促使他们将读写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展开迁移应用。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充满了爱国之情的诗歌。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先学的时候,用几个问题给他们指明探究的方向。“在作者的心中,祖国像什么,这些事物和祖国之间有什么共同点?”这个问题促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作品的韵脚具有怎样的特点,你觉得它是否体现了诗歌的语言特点?”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前备知识”,让他们回顾了诗歌的韵律美。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随堂练笔的活动:“试着模仿这首诗歌写一首祖国赞歌,展现出自己对祖国的爱。”这样的随堂练笔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他们会将自己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和诗歌的韵律特点融入创作中,进行迁移应用。习作完成之后,再组织学生交流作品,分享写作感悟。

学者叶圣陶批判了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相干的两回事的看法,提出教学生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给他们作榜样,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写作。“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所以在自主先学的活动中也要引导学生展开形式各异的写作活动,促使他们提升读写综合能力。

学者苏亚平提出教师要采用少教多学的模式进行教学。若能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先学,则能让他们作为学习主体,体现出自立、自为、自律的特点,促使他们产生浓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主动自愿地参与阅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竹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先学语感尝试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