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解毒化瘀方应用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凝血指标的影响

2021-05-26 02:40左红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化瘀温阳西医

左红英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 431400

肝衰竭属于一种重症肝病,病死率较高,该病是由于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肝细胞坏死,造成肝脏的生物解毒、消化、合成、免疫、代谢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导致机体发生黄疸、凝血障碍、腹水等症状[1]。患者临床表现为极度乏力、恶心、食欲下降、昏迷、腹胀等症状。目前,对于此类疾病暂无特效药物,临床针对不同病因予以对症药物治疗,疗效有限[2]。祖国医学认为,肝衰竭应以黄疸论治,湿、热、瘀、毒、虚为其主要病机,脾虚证候的改变对预后影响较大,故治疗应以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温阳健脾为主要原则[3]。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针对肝衰竭患者应用温阳解毒化瘀方对其肝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肝衰竭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3.39±8.6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48±0.84)年。观察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3~64岁,平均年龄(53.42±8.57)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53±1.08)年。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标准:符合《肝衰竭诊疗指南(2018年版)》[4]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①热毒入营证:口渴、发热、食欲差、尿少、目黄、大便秘结,甚或昏迷;舌质红绛,苔秽浊,脉弦细数。②毒热炽盛证:黄疸急起,高热、烦渴、尿赤短少、失眠,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滑数。③痰浊蒙窍证:黄疸深重,伴胸脘胀满、色泽晦暗,恶心呕吐、尿少尿闭、神志昏蒙;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濡滑。④热入心包证:起病急骤,躁动不安或精神恍惚,皮下瘀斑;舌体卷缩,苔秽浊,脉弦细而数。

1.3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家属及本人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相关药物过敏者;②中途退出者;③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前列地尔、白蛋白等,符合抗病毒者实施核苷类药物;如将10%葡萄糖与150mg异甘草酸镁(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2)充分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阳解毒化瘀方。处方:白术、丹参各15g、薏米、茵陈各30g、制附片10g、赤芍60g,以上中药由本院提供,经药剂室制备。方法:使用蒸馏水对上述中药浸泡30min,首次煎煮40min,随后取出药汁;然后加蒸馏水二次煎煮30min,取汁,过滤除渣。150ml/次,2次/d。共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肝功能及凝血指标。(1)疗效:参考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包含食欲不振、胁肋疼痛、面色晦暗、脘闷腹胀、乏力倦怠、神疲懒言、肝脾肿大等7个方面,各方面分为0分(无)、2分(轻)、4分(中度)、6分(重度);以症状积分减少≥95%为治愈;75%≤症状积分减少<95%为有效;30%≤症状积分减少<70%为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好转率。(2)肝功能:包括TBIL、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3)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5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GGT较对照组低,ALB指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2.3 两组凝血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TT、APTT较对照组低,FIB指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指标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肝功能受损、凝血机制障碍在肝衰竭疾病中备受关注。引起肝衰竭因素较多,其首要病因为肝炎病毒感染,药物也能够引起肝功能障碍,加之自身免疫能力下降,造成肝功能代谢异常,或是遗传、其他疾病等引发肝衰竭,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5-6]。目前,临床西医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以早诊断为基础,进行基础支持治疗加强,根据肝衰竭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肝衰竭是肝细胞大量坏死的过程,因此,改善肝功能,尽早抑制肝细胞坏死,对患者预后及提升存活率有极大帮助[7]。

祖国医学认为,肝衰竭其病机主要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虚”,实为“瘀热、湿毒(热)”,故应以温阳健脾、解毒化瘀为治疗原则[8]。在本文中,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较高,且治疗后TBIL、ALT、GGT、PT、TT、APTT较对照组低,ALB及FIB较对照组高,表明针对肝衰竭患者应用温阳解毒化瘀方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各指标水平,改善机体高凝血状态。分析其原因在于,温阳解毒化瘀方是根据肝衰竭病机所得,方中由白术、丹参、薏米、茵陈、附片、赤芍等构成。而赤芍在方中重用,能够强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附片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的作用,并能够预防药物太过寒凉;与赤芍两者寒热并用,共同为君药;丹参、茵陈为臣药,与君药配合强化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作用,现代药理中,其能降低转氨酶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另外,丹参能够抑制血小板过度释放血栓素,解除血管痉挛,进而改善高凝状态;再佐以薏米、白术,达到健脾益气、燥湿的作用,预防诸药对脾胃产生损伤[9-10]。全方秉承“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强温阳健脾。

综上所述,针对肝衰竭患者应用温阳解毒化瘀方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改善凝血功能,效果较单纯西医治疗显著。

猜你喜欢
化瘀温阳西医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再见初恋
遗失在岁月深处的宝剑
站在顶楼大声说出我的爱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