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清创术辅以除癖消溢散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2021-05-26 02:4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浆细胞瘘管乳腺炎

林 华

湘雅常德医院,湖南省常德市 415000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者乳腺导管扩张或内分泌物淤滞,并在导管周围出现肿块或无菌性炎症,部分患者乳头出现浆液性溢液,严重时会形成瘘管[1-2]。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易感染、易复发的特点,在30~40岁非哺乳期女性中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常采取手术治疗,但单独进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易反复发作,反复手术会破坏患者乳房外观并导致乳房功能障碍或乳房畸形,且手术治疗时广泛切除病灶会改变患者乳房形状并在乳房表面留下较大瘢痕[3]。中医清创术通过清理局部感染组织,可以起到消肿散结、清热疏肝的作用,以减少术后感染和疾病复发[4-5]。基于此,本次以我院收治的35例患者为例,在中医清创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除癖消溢散,并设置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指标和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提供更优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6];(2)精神状况良好且配合治疗;(3)纳入研究前6个月内为使用免疫抑制剂;(4)与患者沟通后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2)肝肾功能异常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观察组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2.51±5.46)岁,初次发病20例,重复发病15例,单侧发病22例,双侧发病13例。对照组年龄24~44岁,平均年龄(32.67±5.72)岁,初次发病19例,重复发病16例,单侧发病20例,双侧发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中医清创术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包括:(1)若患者肿块处有脓形成,应采取局麻并切开肿块,用蘸有八二丹的药线进行切口引流,切口处附上红油膏,并每天更换。(2)若已形成瘘管,则先对患者采取消炎处理,待急性炎症消退后进行引流清创处理,对瘘管较浅患者,采用切开法将坏死、变性组织凿烂;对于瘘管多发者,采用拖线法,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处理后,将涂抹有九一丹的4号线用探针贯穿在瘘管腔内,多次进行拖线操作,以确保药物进入管腔,1~2周后可拆线;对于瘘管较深者,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处理后,用穿有丝线的银针沿患者乳孔端切开浅表皮肤并系紧丝线,慢慢切割瘘管直至皮肤完全挂开。(3)对于乳头孔瘘管者,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处理后,可经溃口处向内陷乳头插入银探针,并用银探针切开乳头与皮肤,抓刮瘘管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除癖消溢散治疗,药方包括:薏苡仁30g,路路通12g,紫丹参20g,当归、赤芍、丹皮、白芍、皂角刺、广郁金、莪术各10g,春柴胡、甘草各6g,均制成颗粒,加入400ml沸水冲泡,待到常温后口服,早晚各1次,200ml/次,连续服用3~4周。有乳头溢乳患者可在此基础上加服茜草10g、仙鹤草颗粒20g。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收集于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在室温下静置1h,取上层血浆,并保存在-80℃下,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2)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收集于含有促凝剂的采血管中,应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用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补体C3、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患者乳房疼痛感和肿块消失,停药后半年未复发,液化组织吸收较好为治愈,患者疼痛、肿胀、肿块和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水平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1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7例,无效16例;观察组临床治总疗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9%(χ2=10.08,P=0.00)。

3 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由于乳头内陷等多种原因导致导管内脂肪物质向外堆积引起导管附近产生化学性刺激和免疫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数据显示,浆细胞性乳腺炎占乳腺良性病变的1.41%~5.36%,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复发率较高,难以治愈[7]。患者发病具有溢液期、肿块期、溃破期三个阶段,处于溃破期的患者极易形成瘘管并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加重并反复发作[8]。中医清创术是临床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常用方法,通过切除病灶,清除病变组织的方法,以达到彻底治疗的效果。但临床经验表明,手术治疗会对乳房外形造成破坏,留下瘢痕,影响乳房外观,对患者身心造成打击。此外,有研究显示,手术治疗的复发率高达50%以上,变形率高达60%以上,单独进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9]。

中医认为乳房属胃,乳头属肝,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肝胃相联系,肾精不足致使乳头凹陷、乳房发育不良为本虚,肝失疏泄、情志不畅致使脾运化失调,酿湿成痰,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聚结成块,痰热互结、郁久化热为标实,热盛则肉腐,肉腐则化脓,溃后成瘘,因此本病为虚实夹杂。乳头凹陷,乳络不畅是发病的基本条件。因此,可辅以温阳化痰、疏肝清胃、软坚散积的除癖消溢散治疗。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免疫指标(C3、IgG、Ig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水平更低,表明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施行中医清创术辅以除癖消溢散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这与林旭丰等[10]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除癖消溢散中的丹参、莪术、赤芍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白芍、当归可疏肝止痛,薏苡仁、春柴胡、广郁金可凉血消痈,路路通、皂角刺可通络散结、引经下行,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可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改善病灶的微循环,减少炎症介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清创术辅以除癖消溢散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实施中医清创术辅以除癖消溢散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浆细胞瘘管乳腺炎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治疗 好方法全在这里了
“耳仓”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