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在CAD患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2021-05-26 02:40盛俊卿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0期
关键词:管腔平均值血流

盛俊卿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CT室 453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主要病理过程为炎症反应及脂质沉积,造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可加快粥样斑块进展及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1-2]。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为临床诊断CAD心肌缺血“金标准”,可有效判断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有无斑块,对疾病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但CAG检查费用较高,且部分患者存在造影禁忌,导致检查受限[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常用于筛查、诊断冠心病,具有无创、敏感性高等特点,但对心肌血流灌注状态评估效果不佳。CT心肌灌注成像通过动态扫描获取心肌功能学信息,能定量评估心肌灌注情况,具有一定实际应用潜力。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109例疑似C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我院109例疑似C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8例、女51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3.02±6.53)岁;体质量49~78kg,平均体质量(63.51±5.12)kg。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疑似CAD患者。(2)临床表现为心悸、胸前区疼痛、憋闷等。 排除标准:(1)对比剂过敏;(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心房颤动;(4)心脏起搏器植入者;(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冠状动脉搭桥术后;(7)因呼吸运动导致灌注错层;(8)检查前24h内服用茶碱类药物或含咖啡因食物。

1.3 方法

1.3.1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控制患者心率<67次/min后开始检查,采用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64排CT机,开启心电门控心脏扫描模式,设置参数:管电流400~500mA、管电压120kV、间隔0.625mm、层厚0.625mm、噪音指数20.0。采用高压注射器以5.0ml/s速度注射造影剂(碘海醇)70~90ml进行增强扫描,具体注射剂量可根据患者体质量、扫描范围个体化定量。根据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及数据系统,评估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25%为未狭窄、25%~50%为轻度狭窄、51%~75%为中度狭窄、>75%为重度狭窄。

1.3.2 CT心肌灌注成像: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所得数据作为灌注成像循环,同其他循环共建间距2.5mm、层厚2.5mm,ASiR-V 100%的灌注数据,利用GE AW4.6工作站自带软件,于CT Body Tumor模式下,计算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并生成MBF、MBV伪彩图。由3位以上经验丰富医学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共同观察灌注伪彩图做可视化分析,意见不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确保诊断结果准确。依照美国心脏学会17节段标准对左心室心肌灌注节段进行分析,于长轴位、短轴位上同时评估,同一部位不同轴面连续≥2层出现同周围组织相比的低灌注区或左室厚度<5mm判断为灌注缺损。于判断所得灌注正常区、缺损区分别勾画3个感兴趣区,测量MBF、MBV取平均值。

1.4 观察指标 (1)比较灌注正常区、缺损区MBF、MBV平均值。(2)CT心肌灌注成像检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单一及联合检查结果。(3)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心肌灌注成像检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效能。

2 结果

2.1 MBF、MBV平均值 灌注缺损区MBF、MBV平均值低于灌注正常区(P<0.05),见表1。

2.2 检查结果 109例疑似CAD患者,经CAG检查75例确诊为CAD;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出70例CAD患者,其中误诊4例,漏诊9例;CT心肌灌注成像检出67例CAD患者,其中误诊6例,漏诊14例,两者联合检出75例CAD患者,其中误诊3例,漏诊3例,见表2。

表1 MBF、MBV平均值

2.3 诊断效能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诊断CAD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单独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及CT心肌灌注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诊断CAD特异度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心肌灌注成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检查结果(n)

表3 诊断效能(%)

3 讨论

CAD主要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冠脉管腔闭塞或狭窄,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完善、成熟,已将心脏CT技术融入临床工作流程中,并成为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三维成像方式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心脏解剖及功能相关信息,常用方法包括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心肌灌注成像等,不同诊断方法各有优劣,单一应用不足以全面反映CAD患者冠状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

本文结果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诊断CAD准确度和灵敏度均高于单独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及CT心肌灌注成像(P<0.05),提示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提高CAD患者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为临床评估冠状动脉解剖形态首选无创检查方法,在低中度风险人群中,无论发病情况是否紧急,均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CAD危险分层工具,还可提供管腔内斑块特征信息,有助于判断管腔狭窄程度[5]。CT心肌灌注成像是根据心脏CT扫描所得数据,利用先进后处理技术,计算冠状动脉血管床压力及流量,进行定性评估心肌灌注,可有效评估CAD[6]。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更新及新技术应用,CT心肌灌注成像在CAD患者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关注,CAD患者因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致使心肌血流分布不均,常造成相应供血区心肌灌注降低[7]。相关研究指出,CAD患者具有较高病死率,据报道美国每年约发生91万例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症状已成为心内科医生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临床情况之一[8]。管腔狭窄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时,可引起血管重构及显著临床症状,但其狭窄程度同心肌缺血程度并非线性相关,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显示狭窄病变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能力欠缺。因此,为选择适当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对CAD患者进行心肌血流灌注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MBF、MBV可直观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状态,为CT心肌灌注成像评估心肌缺血的重要参考指标。由本文结果可知,灌注缺损区MBF、MBV平均值低于灌注正常区(P<0.05)。可见,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基础上进行CT心肌灌注成像,可提高临床对血流限制性狭窄情况判断力,更好识别心肌缺血。

综上所述,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提高CAD患者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可全面评价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肌缺血灌注情况,为临床进行个体化诊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管腔平均值血流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冠状动脉CTA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两种干燥设备对管腔器械干燥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巧用1mol物质作标准 快速确定混合物组成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