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城区学校中学生膳食和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26 02:40杨容芳孙月琳刘小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泸州市检出率膳食

杨容芳 邱 明 孙月琳 田 鑫 刘小燕

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是体质健康发育的重要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益突出。相关研究显示,亚洲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分别占8.6%和14.6%[1]。2016年,绵阳市的一项研究显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4. 24%,肥胖率为6.31%[2]。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是成年后肥胖、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综合征和癌症等的高危因素[3-4]。父母遗传、家庭经济情况、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都可能是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潜在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泸州市城区学校中学生膳食和超重肥胖现状进行调查,旨在分析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优化青少年习惯、预防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泸州市各县区经济水平将泸州市三区四县分为两个级别,在每个级别地区随机抽取1所城区学校,共2所学校,在抽中的学校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初一至高三各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 000份,排除缺失以及异常数据后共获得有效问卷899份(有效率为89.9%)。本研究已经通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问卷调查

1.2.1 问卷设计:根据调查主题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饮食情况和生活习惯调查等内容。

1.2.2 问卷调查:调查人员在取得学校、班主任及学生知情同意后进校调查。调查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讲解问卷内容和填写要求,测量学生身高体重指标后,学生填写问卷,调查员统一收回问卷。

1.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经过专家评阅修改后进行预调查,预调查反馈信息进行修改后定稿,信度和效度良好。所有调查人员经过两次统一培训,考察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现场调查通过向调查对象提供相关食物分量的图片与食物以降低信息偏倚。每天对当日完成的调查问卷进行筛选和逻辑核查得到有效问卷。对于问卷中缺失值的处理,连续型资料采用EM法填充,分类资料采用众数法填充[5](各项目缺失值总数均小于10%)。

1.4 筛查标准 根据学生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身高2。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筛查采用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6];父母的超重与肥胖筛查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有效样本量为899,其中男生377名(41.9%),女生522名(58.1%);初中学生455名(50.6%),高中学生444名(49.4%);学生平均年龄(14.78±1.74)岁。见表1。

表1 899名调查对象基本情况[n(%)]

2.2 膳食摄入现状 能够做到“每天”食用新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豆类、蛋类的学生人数分别为44.2%,40.0%、28.9%和26.6%;而糕点的食用频率较高,55.8%的学生每周食用1~6次;超过1/3的学生每周都会食用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其中8%的学生每天都会食用这类不健康食品。见表2。

表2 食用频率情况分析[n(%)]

2.3 中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不同人口学特征单因素比较 本次调查共检出超重肥胖学生130名,检出率为14.5%,其中男生67名,检出率为17.8%,女生63名,检出率为12.1%,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6,P=0.021);独生子女中超重肥胖学生数42名,检出率为19.9%,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8,P=0.014);父亲超重肥胖的学生中超重肥胖数80名,检出率为20.9%,父亲体重正常的学生中超重肥胖学生数50名,检出率为9.7%,父亲是否超重肥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62,P<0.001);母亲超重肥胖的学生中超重肥胖学生数61名,检出率为18.7%,母亲体重正常的学生中超重肥胖数为69名,检出率为12.0%,母亲是否超重肥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3,P=0.005);月收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2,P=0.068)。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单因素比较

2.4 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以上述变量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四项变量(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是否超重肥胖、母亲是否超重肥胖)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独生子女、父亲超重肥胖、母亲超重肥胖是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见表4、5。

表4 Logistic回归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5 泸州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膳食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发育状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青少年要保证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把牛奶、大豆当作膳食重要组成部分,油炸食品不宜做零食,更不能代替正餐,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7]。而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做到“每天”食用新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豆类、蛋类的学生人数分别为44.2%,40.0%、28.9%和26.6%;而糕点的食用频率较高,55.8%的学生每周食用1~6次;超过1/3的学生每周都会食用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其中7.9%的学生每天都会食用这类不健康食品。这说明青少年营养知识匮乏,平衡膳食的观念不够深入,我们需要采取营养课程教育等方式提高青少年的营养素养。

有相关研究显示,中国 7~18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其性别、居住地、出生体重、父母体质指数、静息时间和睡眠时间相关,结果稳定可靠[8]。2014年中国7~18岁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19.4%,男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24.2%,女生为14.6%,男生高于女生[9]。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发生超重肥胖的概率是女生的1.586倍、独生子女发生超重肥胖的概率是非独生子女的1.668倍。父亲超重肥胖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概率是父亲体重正常学生的2.377倍、母亲超重肥胖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概率是母亲体重正常学生的1.480倍,父亲、母亲超重肥胖均是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这些结果都与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8-9]。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可能是:(1)男女的体重观念不一样,女生更关注体重,而男生相对较少[8];(2)男生吃水果明显少于女生,吃夜宵明显多于女生,而男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吃宵夜的次数增加[10];(3)独生子女受家人的关注更多,长辈会对其子女产生溺爱,而在体现在饮食和零花钱等方面的给予较多;(4)父母亲的饮食方式影响到孩子的饮食方式或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泸州市城区学校中学生膳食和超重肥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优化青少年膳食习惯、预防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但是本研究还存在着一些局限:首先,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样本缺失值采用众数填补法和EM期望值法,这会增大误差;其次,本研究超重肥胖的参考标准为BMI,未考虑腰围或皮下脂肪厚度等分析。

猜你喜欢
泸州市检出率膳食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泸州市人民医院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的作用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泸州商行在港上市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泸州市健康产业商会运作模式探究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