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

2021-05-26 05:47夏军桃
考试周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情境创设高中地理

夏军桃

摘 要:经过六年的沉淀,培养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指导理念,是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和核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位地理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理念则强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还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情境创设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目前还是有部分教师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缺乏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了消极作用。为此,文章提出把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实践发现,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应用可有效构建高效课堂,促进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效率完成。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需注意的问题和导入策略,以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 核心素养背景下生活化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既需要了解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原则,还需要遵循高中地理学科特点,深化核心素养理念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注意兼具生活性和实用性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核心是生活性,即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目标下,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围绕生活实际而展开,但同时也要适用于我们的地理教材内容。地理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学生的生活中到处可以发现与地理相关的生活现象,而且高中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教材内容和客观事实,给学生构建出具有生活性与实用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构建出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既能使高中地理课堂更具趣味性,又能体现地理课程的价值,同时,也不会让地理课堂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切实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构建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愉快而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地理,培养积极探索的意识。

(二)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围绕学生的学,同样,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也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情境都要为学生服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不能过分强调情境,让学生沉浸于情境之中,还要减少教师的直接指导行为,要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只是生活化情境的提供者,学习活动还是要学生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时,所构建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应该具有实践性、参与性,通过让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注意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之所以区别于学生的生活,是因为其具有知识性。将高中地理知识与生活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学生只有对地理知识产生了学习热情,了解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能够用地理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欲望,但是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过程中,如果过多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会缺乏发展性,没有实用性,学生学过后不能应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遇到的和地理相关的生活化问题,那么学生则会逐渐感到乏味,一切素养的提升都将是镜花水月,无法实现真实意义的高效课堂。因此,情境的创设不仅关注学生目前的地理认知,还要把构建出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应用,去探究,以真正地把学生的地理认知潜能挖掘出来,从而既保证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满足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需求。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生活化情境导入的策略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地理学科特点,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问题,并将其以多种技术手段,融合于地理知识中进行重组呈现,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如何导入生活化的情境,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中导入生活化情境

课堂导入环节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课堂导入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上。“温故而知新”,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旧知识,可以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由已知引出未知可以降低学生接受新知的難度,并能对已知加深理解。而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导入生活化情境,则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先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江南水稻、三江平原、草原牧场、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南方山区、海洋鱼场、华北混养等图片,让学生讨论: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农业种类?我国的地形包括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人们偏爱的食物也各不相同,由此分析,为什么我们家乡的农业类型和其他地区的不一样?进而进入新课,探讨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对于熟悉的事物,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探究热情。当然,高中地理知识并不都是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有关的,若想在创设的情境中加入学生熟悉的知识,教师则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资料,以弥补学生知识点的欠缺和不足。

(二)在知识与能力的转化中导入生活化情境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必备的能力与品格,学生地理能力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地理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而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则是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在知识与能力的转化中导入生活化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程度,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积累,开阔学生的思维,由知识自然过渡到能力的形成,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中“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了全球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划分的几种类型,知道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明白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之后,教师就可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接着让学生分组借助互联网搜集资料,探讨全球变暖会带来的影响,最后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教师在学生的探讨过程中要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补充,并随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展开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设置知识向能力转化的生活化情境时,要注意生活化案例与高中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实现学生从知识的获得转化为能力的养成。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情境创设高中地理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