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一体化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5-28 07:04马云红李祝慧曹维李丽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问卷

马云红 ,李祝慧 ,曹维 ,李丽梅

1.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云南昆明 650301;2.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三科,云南昆明 650301

我国老年人口排世界第一,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1],养老服务成为我国现在及将来面临的严峻问题,加之生活模式的改变、慢性疾病的增多和失能老人的比例上升,社会对养老和医疗的需求均将处于激增状态,在此背景下,医和养相结合的医养结合一体化成为新模式,医养结合事业的产业化和公益化也会成为未来养老事业的发展趋势,形成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环节[2]。社会对养老机构的服务不再满足于传统范围,而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养老机构除了对照护老人提供基础生活服务外,还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但现有养老机构存在重视养老而忽略医疗的现象,导致医养服务整体水平不高,老人和家属满意度低[3],严重阻碍了国家健康养老的步伐,因此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迫在眉睫。该研究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 3 月昆明市 102 家养老机构负责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养老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养老机构在医养结合一体化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管理部门制定解决方案和养老机构的改进提供建议,为进一步实现医养结合一体化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昆明市102 家养老机构负责人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养老机构负责人,对养老机构内管理熟悉;负责养老机构工作5 年及以上者;对该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非管理人员;表达沟通能力欠缺;不同意接受调查者。

1.2 方法

通知昆明市102 家养老机构负责人,获得被调查单位的知情同意及配合后。研究员充分理解研究课题并经过专业化培训后到现场说明研究目的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发放问卷,当场填写后,回收检查填写情况,有疑问及时反映,最后共收回问卷102 份,问卷回收率100%,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100%。

1.3 调查工具

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制调查问卷《昆明地区医养结合一体化面临的医疗问题调查表》初稿,邀请2 名护理管理专家和1 名临床护理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讨论修正,形成最终版问卷。问卷部分包含两部分:养老机构基本情况(是否为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院性质、床位数、入住老人数、医生人数、护士人数、护理员人数、稳定志愿者人数)和养老机构服务现状(政策支持、疾病管理、护理技术支持、健康促进和心理支持),服务现状采取评分制(1~5 分),分数越高,代表现状越好。 问卷Cronbach 系数为0.835,问卷可信度较高,问卷KMO系数为0.716,问卷效度较高。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养老机构基本资料

养老机构主要是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占92.2%,养老机构主要是民办民营性质,占86.28%。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床位数多于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8,P<0.05),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护士和医生配置高于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稳定志愿者配置明显高于医养结合单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8,P<0.001)。 见表 1。

2.2 不同养老机构特征评分

该调查从政策支持、疾病管理、护理技术支持、健康促进和心理支持5 个方面对不同养老机构进行现状特征的调查,结果发现医养结合协作单位的养老机构护理技术支持评分比和总分高于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政策支持、疾病管理、健康促进和心理支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养老机构基本情况

表2 不同养老机构现状特征评分比较[(),分]

表2 不同养老机构现状特征评分比较[(),分]

基本特征政策支持疾病管理护理技术支持健康促进心理支持总计医养结合协作单位是否合计16.850±3.492 47.140±3.397 23.820±1.697 23.320±2.347 17.480±3.015 128.610±10.323 16.750±2.964 45.250±2.550 19.250±3.412 22.380±2.066 17.250±1.753 120.880±10.063 16.840±3.440 46.990±3.367 23.460±2.232 23.250±2.331 17.460±2.93 128.000±10.464 t 值 P 值0.079 1.534 6.639 1.096 0.212 2.037 0.938 0.128<0.001 0.276 0.833 0.044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人员配置比例严重不足

人口的加速老龄化和家庭功能弱化的趋势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传统居家养老的模式[4],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步提高,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增加,因此医养结合一体化的养老机构应运而生。 有研究表明[5-6]经济水平、是否有慢性病、就医方便程度是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影响因素。该调查发现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入住率高于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该与张航空等[7]研究结果一致,这也说明医疗护理水平对老年人及家属选择养老机构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养老机构应积极与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合作,利用品牌效应提升养老机构的知名度,提高老年人及家属的信任度,从而选择该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中的医疗护理水平依赖于医生和护士的质量和数量,在养老机构中照护和接触老人最多的便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养老机构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8],该研究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中护士高于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因此相关医养结合管理部门需要大力培养医养结合护理人才,覆盖更多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福利待遇和职业上升通道。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应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人力配置,申请政府补助,为在养老机构工作的护理人员争取更多奖励政策,吸引更多专业化的医护人员投入医养结合事业,并采取磁性管理,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以人性化的管理吸引更多护理人员前来应聘,让护理人员在养老机构内看到职业发展空间,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未参与医养结合协作单位的养老机构应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与医疗机构或其他医养结合协作单位的养老机构合作,汲取护理水平的经验,加强现有机构内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从而提高护士和稳定志愿者的配置。

3.2 养老机构护理技术支持有待提高

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疾病管理、护理技术支持、健康促进和心理支持均会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9-10]。 该研究选取这5 个层面对养老机构现状特征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在政策支持、疾病管理、健康促进和心理支持4 个方面与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无差别,但护理技术支持更高,这可能与医养结合协作单位提供更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培训有关[11]。 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支持水平,促进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的合作,分配善于培训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者及护理教育者,构建适合该机构内使用的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体系,提升养老机构内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各层次的护理人员,提供给养老机构合理调配和整合护理人力的资源,机构可按年资和能力分层使用养老机构内护理人员,年资较大,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可承担教学管理工作、新入职及年轻护理人员承担照护老人起居和疾病护理工作,合理分工,将护理人员的护理支持水平达到最大化,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最大潜质,实现护理人员个人价值,提升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成就感。 同时,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需要建立绩效机制和福利政策,提高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积极性,形成完整薪酬绩效管理体系,招募更多致力于养老事业的护理人员,提高整个养老机构护理技术供给,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和家属的满意度,让更多老年人及家属愿意选择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养老机构,推进国家医养结合整体水平,减轻子女和国家经济及照护负担,真正做到健康养老。

目前无论是医养结合协作单位的养老机构还是非医养结合协作单位的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标准实际需要,医养结合协作单位的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更高,护理技术支持更多,因此后期需要培养更多医养结合护理养老人才,提高护理支持供给能力,促进医养结合一体化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问卷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问卷网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问卷大调查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