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指引我们前进

2021-05-29 05:32刘莹
英语学习 2021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英语课程课程标准

出于工作需要,我于1978年由语文教师转为小学英语教师,承担了两个年级、四个班每周12节英语课的教学任务。因为没有英语基础,我只能边学边教,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学英语知识和琢磨英语课的教法上。我为了教得正确,不误人子弟,又为了让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保持兴趣,知识、技能就成为了我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为了让孩子们喜欢英语,我从大学请来外教,和学生一起互动,教孩子们唱英语歌曲、在操场上做游戏,把英语课上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好评。

1993年,我从山东石油大学附属小学(石油大学[华东]附属小学)调回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决定让我教四年级英语。为了克服哑巴英语现象,经学校批准,我们于1996年率先在小学一年级开设了英语口语课。1997年,我在外语教学年会上聆听了王蔷教授的报告,她提出“跳出外语看外语”。当时我感到很困惑:我们当下就是教英语,如何跳出英语看英语呢?1998年,我们开始尝试将英语口语教学与歌谣歌曲结合,激发孩子们说英语的兴趣和表现欲,克服羞于开口的心理障碍。大家一起找资源、选歌曲、研制课程内容,终于在2000年开发了低年级英语说唱校本课程。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它提出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级中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分级目标、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等。比起之前只有语言知识的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现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随着2001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小学英语正式成为国家课程,小学英语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当时,课堂活动多以说、唱、玩、演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利用击鼓传花游戏让学生操练词句。教师击鼓或播放音乐,学生依次传递小红花。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 鼓声或者音乐声一停,手里拿到小红花的学生就站起来说出目标单词或者句型。那会儿学生们玩得兴高采烈,学校里喊得最响的常常是英语课。

我依稀记得,2004年的时候,我到某地区听课。那节课讲的是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What can you do?单元的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是学习set the table、wash the clothes、clean the bedroom、make the bed、sweep the floor、water the flowers等家务劳动相关词组和 What can you do? I can… Can you…? Yes, I can. / No, I cant. But Id like to have a try. 等功能交际用语。授课教师出示卡片,带读单词、词汇;之后放录音,学生听音跟读词汇。接着教师请全班同学读词汇卡片,再让男女生分别读。读毕,教师依次说中文,学生快速说出相应的英语;接着教师再说英语,学生说中文;教师再让学生相互这样做。等教师提问“I can make the bed. What can you do? Can you make the bed?”,学生就回答“Yes. I can make the bed.”。紧接着,教师让学生用I can...造句,學生再次重复了所学的词组。为了让学生体会到Can you...?的交际功能,我面向全班学生做画画的动作,并对学生说“Look. I can draw.”,然后问一个学生“Can you draw?”,他没有回答。我再做动作,低下头去问他“Can you draw?”,他摇了摇头。我又说“Oh, you cant. You cant draw. What can you do?”,他还是不回答。但其他一些学生开始发言,如“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make the bed.”等,把刚才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说了出来。慢慢地,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陆续地把学过的词汇如computer、fly a kite、ride a bike等在句子中表达出来。

回忆那些年,小学英语课程就像初学走路的孩子——摇摇晃晃甚至不小心摔倒,然后爬起来再前行,虽然走得不稳,走走停停,但毕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当时,尽管小学英语课程还很不成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在全国范围内还有许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没有开设英语课,但小学英语课程还是势如破竹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由于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总体来说是跨越式的发展,小学英语课堂缺少英语教师,走上英语讲台的很多是跨行、转行或兼职的教师;有的教师还要任教全校几个年级的英语课;有些偏远地区的教师还要进行跨校教学。虽然实验版课标颁布了,但很大一部分的英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习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还缺少英语专业基础。所以在当时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过度关注语言知识的讲授,重机械操练,忽略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沿用中学生或成人语法、语音教学方法,缺少语境,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与活动等。我了解到全国或地方的观摩课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机械模仿,不考虑学情。多数教师不能准确解读教材,只是照本宣科;不学习、研究课标,不了解语言学习的方法途径。总的来说,当时的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和理论,忽略了学科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还记得在某个城市碰到过一位年轻教师,我问她:教学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她说不出来,只是说,反正就是教不会,自己单词说不好,也不会唱歌,不会画简笔画,不会做游戏,英语课上就是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听到这我就明白了。外语教学不是只教发音,不只是跟读单词句子,还要有语境。教师要借助语境去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意思,学生再通过听去获取语音信息,进行模仿表达。英语教学的输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甚至还可以是味觉的。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丰富起来了,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更高了。

2006年,教育部召开了“指导小学英语教学”项目立项工作会议(见图),加强对小学英语工作的指导。我有幸和陈琳教授等专家一起到山东省聊城市参加当地学校英语教学工作的考察和指导,调研实验版课标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程标准的修订作准备。我们当时去了一所农村的小学观看英语课,陈琳教授在课堂上还和孩子们一起大口咬着苹果,学习水果词汇,就是为了给教师示范创设语言情境的方法,指导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方法。这些情景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在实验版课标的指引下,我也开始思考英语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尝试在教学中增加任务型活动设计,将知识、技能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由此,英语学习就变成了真实的交际,不再是单纯表演课文对话和背诵、默写功能交际用语。我还记得一节有关天气的英语课。课后,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作业:有抄写天气相关词汇的,有造句的,有补全对话的,还有完成查找美国天气的。我激励学生主动寻找学习的方法途径,利用资源掌握学习策略。学生的反应让我喜出望外。有些学生是和父母一起上网查,用A4纸打印出美国天气的报告。有些询问去过美国的叔叔,还有些请教住在附近的中学外语老师。我并不是要求学生写出高水平的作业,而是想让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去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学会的英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获取自己的所需,培养自己的资料检索能力;更重要的是尊重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需求,将学习变成具有个性特征的活动,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在学习、落实、理解实验版课标的过程中,我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逐渐领悟了“跳出英语看英语”的内涵。以前有的迷茫、疑惑,我都渐渐找到了答案。一些教学设计和尝试得到了理论的支持,我的教学思路也日渐清晰。这时我开始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依据实验版课标倡导的理念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以前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相比,后来我的教学有了质的变化。在努力学习、践行课程标准精神的过程中,我还承担了向教师们宣讲和解读课程标准的任务,用亲身体会和教学实例影响他们对课程标准的认知。这些年,国家也组织了各种层次的国培、省培,在全国各地开展课标解读和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示范,使更多的小学英语教师了解课程标准,知道国家对小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从而主动学习、自觉实践,改进课堂教学。全国范围内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一线老师开始了对重形式、重知识的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及转变。

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摸索、实践,以及专家的调研、总结和修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了。它在实验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改变了歌谣歌曲的学习篇目,增加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词汇表和技能教学参考建议等。这一系列的调整更有利于指导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有了前十年的积累,大家再学习、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均有了明显的收效。2013年,我来到河北省三河市,当我再次看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What can you do?单元的教学时,我被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深深感动了。该教师不仅讲授了词组、句子,还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有趣的词句操练活动。特别是在词句操练后,教师设计了对话练习。学生通过与同伴进行What can you do? Can you...?的对话,完成同伴能力调查表格填写,再根据表格信息,完成招募周末去敬老院服务的志愿者的任务。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了。为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的教师会购买绘本,开始在课堂上尝试进行绘本教学。教师们认识到,一定要将课程标准学好,理解越深刻,行为改变越大。

2014年,我承接了北师大在山西省垣曲县的教师培训课题。我们一行人来到垣曲县某个位于大山里的小学考察英语课堂。学生不会用英语问候,更谈不上用英语表演。他们只是跟着教师一遍遍重复所学词汇。小学英语项目组带领九位老师学习课程标准,研讨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经过一年的课标学习、实践、反思和外出观摩,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针对每一节课的研究、改进,都促进教师们加深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理解,教师们会与学生互动了,这体现了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时,教师们也学会了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学会了利用资源、创设语境。在一次次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哪怕被我们纠正指导到掉眼泪,教师们最终还是接受了先感知理解、再操练内化、到最后输出运用的方法,再不会上来就带读单词,让学生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了。教师的观念变了,垣曲小学的英语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在听、说、演、唱的过程中,学会了词汇、句子、对话,对英语感兴趣了。通过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撰写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反映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教师之间开展的朗读、讲故事、演讲、板书等比赛,也极大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提高。第二年,每位骨干再牵手一位教师,共同学习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提升教学能力。第三年又接着发展一批,几乎全县的教师都被辐射到了。当我们再次来到学校,校长主动、热情地邀请我们观摩英语课,看学生在英语课上的展示。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们会开展教研了,开始寻求自我发展。课程标准让大山里的教师和孩子们离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越来越近。全国小学英语教育和教学在课程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下,也有了更大发展和改观。

2015年教育部提出“深度学习”理念,我和教师结合英语课程,通过学习、尝试和实践,努力提高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从2001年到2021年,二十年学习、践行课程标准的经验告诉我们: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就是说学习不能像看花一般流于表面,而是要寻根究底,深刻领会其本质和内涵。二十年的实践,让我对于“跳出英语看英语”有了真正的深入理解。我们开始考虑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明确了为学科育人提供語境和平台,将小学的英语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学科育德、立德树人的目标服务。

英语课程标准带领我们走过了二十年艰苦卓绝、辉煌壮丽的历程。随着课标理念的实践,教师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也得到显著提升。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即将颁布,这必将给小学英语课程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思考英语学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定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思想继续指引我们前进,再创未来英语教育的辉煌。

刘莹,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退休英语教师。

猜你喜欢
英语课英语课程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