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碎片到整体:论小学英语诗歌教学中的转向

2021-05-29 05:32王璐瑶
英语学习 2021年5期
关键词:整体英文笔者

摘 要: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鲜有英文诗歌的出现,但诗歌对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文学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用于小学英语诗歌欣赏教学的整体阅读法:教师聚焦主题、全方位营造氛围,并通过多遍朗读全文的方式带领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分级任务中纵向感知、分析和理解文本的主题、脉络和细节。本文以一节诗歌欣赏课When I Feel...为例,分别从诗歌主题、诗歌脉络、诗歌细节三大角度介绍笔者对英文诗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整体阅读法;英文诗歌教学;诗歌主题;诗歌脉络;诗歌细节

引言

近年来,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应该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策略学习、文化感受和思维成长。英文诗歌以其朗朗上口的音韵、抑扬有致的格律、精准达意的用词、丰富细腻的情感以及深远高尚的意境著称,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是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一线教学中,关于英语诗歌的教学案例并不多见,系统的诗歌阅读、赏析与创编的教学路径则更是鲜有讨论。

从客观角度分析,受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认知特点等因素影响,目前大多数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语篇文体以歌谣、对话、故事、短文等为主,鲜有英文诗歌出现。从主观角度分析,诗歌教学还存在以下误区:第一,英文诗歌教学存在“止于章句”的碎片讲解现象。诗歌语言本身的重重障碍使得学生在教师权威性的引领下难以真正体会到诗歌的音韵美、文辞美、意象美和意境美,等等(钱俊,2015)。教师倾向于横向地、分段式地、逐词逐句地分析诗句,既缺少整体解读,也缺乏多视角、多层次、多元素的内涵挖掘。教师在各要素间创设的情境联结不充分,割裂地进行文本分析,导致学生忽视对诗歌的整体性意义理解与美感欣赏。第二,英文诗歌教学存在“废于清议”的单向传输倾向。教师在课堂中沉浸于对诗歌的分析,而缺乏互动的诗歌教学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与诗歌产生共鸣,学生很难对诗歌产生独特的见解。第三,英语诗歌教学存在“困于其表”的知识技能局限。教师容易将小学英语诗歌教学目标设置为肤浅的文字解读,缺少从文字、情感、审美、思想等方面对学生的引导,离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健康审美、积极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目标还有一段差距。

本文以一节诗歌欣赏课When I Feel...为例,以整体阅读法为理论框架,梳理归纳小学英语诗歌教学的方法与流程,探索整体阅读法在指导小学生诗歌赏析上的可行性,尝试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小学英语诗歌的教学模式。

整体阅读法

哲学家斯马茨在《整体论与进化》中提出“整体论”的概念,认为“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转引自钟启泉,2001)。整体教育是以“整体的人”为理论出发点,以经验为核心内容,以联结、转变、灵性为特征的教育。整体教学是基于整体教育的观点,将教师、学生、教材等相互影响因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设计、实施的教学活动,最终呈现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教学过程存在相关性、层次性和有序性;其教学目标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整体阅读教学主张从整体出发,通过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间建立联结;通过传递、交流与转变,唤起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适合小学生赏析的英文诗歌一般短小精悍,是整体阅读教学法尤为适用的文体之一。它不但能让学生理解诗歌优美的语言表达,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歌教学设计案例

笔者所选用的教学文本来自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Reading for Pleasure中的诗歌Singing Colours。根据学情和授课时长,笔者对原文进行了节选和微调。诗中的小姑娘以唱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孤单无聊”的心情。诗歌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1.整体阅读之根:诗歌主题

主题即灵魂。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基于文本内容提炼出准确而凝练的主题。确定主题的过程会检验教师对教学文本内容的定位精度、挖掘深度与凝练高度。

笔者选用了一个带有诗歌韵律的文本,设计了一节在主题界定、教学设计以及活动练习方面不同于常态意义上培养学生阅读技巧与阅读能力的阅读课。笔者对文本主题“Feelings”进行细化,将本课定位为一节以诗歌为文体、以“When I feel... ”为话题、以初步的英文诗歌欣赏为教学目标的课例。

2.整体阅读之干:诗歌脉络

脉络即板块。只有逻辑清晰、推进顺畅的板块设计才能让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紧密围绕主题、一以贯之地推进与落实。

(1)整体引入——吟唱中国古诗

笔者选用央视《诗词大会》片头、谷建芬老师“新学堂歌”系列歌曲与许渊冲先生的古诗译文作为课堂引入材料。当意蕴悠远的中国诗词,配以信达雅的英文译文,如歌如画的渲染与童声吟唱完美融合,由中文诗歌过渡到中文诗歌的英文版欣赏,自然带领学生进入英文诗歌的学习氛围。

(2)整体阅读——欣赏英文小诗

如何能深入浅出地让小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会面对许多细节問题。例如,怎样按意群朗读?怎样读出感情?怎样教生词?怎样找细节信息?怎样感受诗歌韵律?很多教师习惯于“横向文本处理法”,即按文本段落顺序逐一进行分析,将整个段落的词义、搭配、结构等语法知识点全部讲解完毕后再教下一段落。这种处理方式看似细致,但对于学生而言,既破坏了学生对整体情境的感知,又未能让他们将语法知识理解透彻。对此,笔者采用了“纵向文本处理法”,即将相同的知识点合并同类项,每遍通读后完成一个小任务,同时用图片创设情境,运用符号化繁为简,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抽象概念。

① 情绪的体验

笔者让学生通过整体听读找出诗歌表达的不同心情,并用这四种心情有感情地模仿朗读诗歌,此处的听读与朗读为后面更进一步地欣赏诗歌做好了铺垫。

② 意象的表达

在连续两次的整体默读中,笔者先让学生找出诗中形容不同心情时所选用的颜色,建立起颜色与心情之间的意象联系,再让学生画线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建立景物与心情之间的意象联系。笔者不讲解symbol这一抽象的术语,取而代之地是使用“Blue is for sad.”“When she feels angry, her feeling is like the black skies and the clear moon light.”等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建立心情—歌唱—颜色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③ 意群的划分

在学生反馈自己找到的意象表达的过程中,笔者通过“( )”“↗ ↘”等符号以及肢体语言等向小学生渗透诗歌朗读时应注意的意群划分及语调升降的知识。同样,笔者也不直接提及sense group这一抽象的术语,而是告诉学生“‘the cold blue winter sky is a group. So read them together. And the tune is going up.”。

④ 文字的含义

诗歌中生词较多,如果教师逐一解释含义,学生理解诗歌的过程就会变得碎片化;如果教师不讲解,学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也不会到位。为了让学生深入、整体地理解诗歌,笔者改变了独立解释单词的方式,对这首诗歌进行了韵文翻译,旨在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与对比中,感受中英文诗歌的韵律之美:

我心忧伤,吟歌如霜;

冷若寒夜,冰似残月。

When I feel sad,

I sing a blue tune about the cold, blue winter sky and the icy moon.

開心之时,如歌夏日;

灼灼六月,熠熠生辉。

When I feel happy,

I sing a golden tune about the summer sun in golden June.

也有愤怒,暗如夜幕;

歌如我心,月色冷清。

When I feel angry, my song is black as night.

I sing about black skies and the clear moonlight.

百无聊赖,报之以歌;

云霭灰灰,雨落霏霏。

When Im bored, my song is grey.

I sing about grey raindrops on a rainy day.

⑤ 韵律的感知

韵律是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学生充分朗读并理解诗歌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关注tune、moon、tune、June、night、light、grey、day等词,让学生猜出rhyme的含义。

⑥ 诗歌的朗读

笔者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体诗歌朗读。在朗读前,笔者从朗读的准确性、连贯性、表现性等方面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带领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立体化地感知诗歌、图画与音乐融合而成的意境之美。

(3)整体输出——创作英文诗歌

为了保持诗歌文体在输入与输出环节的一致性,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创作英文诗歌的输出环节。创编押韵诗歌对于绝大部分小学生的要求过高,因此笔者先呈现了一首关于自己心情的押韵小诗,带领学生欣赏。

When I Feel...

When I feel sad,

I hope everything will be good.

When I feel angry,

I eat something thats yummy.

When I feel happy,

I give a hug to my baby Sandy.

When I feel bored,

I choose a book to read.

在此范例基础上,采用“选择”的方式让学生创编诗歌,即教师提供诗歌核心句子结构“When I feel…, I …”,以及与之相押韵的若干词组,让学生选编自己的押韵诗歌,从而再次感受诗歌独特的韵律之美。

例如:

3.整体阅读之叶:诗歌细节

(1)配音中的音乐元素

诗歌是什么样的,在教学中就把它还原成什么样。若所选用的诗歌文本在教材中没有原版配音,建议执教教师利用网络资源选择语音语调地道的音频资源,或邀请发音地道、擅长朗读的人士录制语音,以确保学生在听音模仿时语音语调的地道性。另外,背景音乐可以使人身临其境,对于阅读者的情绪调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 设计中的美术元素

课堂中的美学设计,无论是颜色搭配,抑或空间利用,都对学生的视觉审美起到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板书的布局要尽量遵循美的理念,尽量做到文字的用色鲜明、画面的搭配和谐,确保板书设计用色丰富,但又不失整体的统一。在黑板上对核心句型的呈现要合理,要能够很好地发挥其语言支架的功能价值。同时,诗歌之美也可以体现在课后作业上,例如本课,笔者提前邀请绘画功底好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心情制作了两幅美术作品,直观地示范作业要求,借助其美观性激励更多的学生画出自己所想(见图2)。

结语

整体阅读法的引入对于指导小学生欣赏英文诗歌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既能指导教师从多维角度呈现诗歌、分析诗歌;又能帮助学生在一以贯之的主题下、脉络分明的任务中、首尾呼应的输出中理解诗歌、欣赏诗歌。一节经由整体阅读过程的诗歌欣赏课可以让教师化繁为简,让学生感受诗歌韵律、音乐达情与唯美意境的艺术之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诗歌不可言传的精妙之美。

参考文献

钱俊. 2015. 认知诗学在英语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以《未选择的路》为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4): 93—97

钟启泉. 2001.“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J]. 全球教育展望, (9): 11—18

王璐瑶,青岛洮南路小学教导处主任,全国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整体英文笔者
英文摘要
老师,别走……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英文摘要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