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2021-06-02 15:19巫文强王政武赵美荣陈雪梅
南方农村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巫文强 王政武 赵美荣 陈雪梅

摘   要:培育、发展、壮大包括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在内的新型产业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构建农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选择。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产业政策体系日益健全、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在未来时期其产业地位将不断提升、产业消费市场持续扩大、资金和政策支持更有力、产业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和完善,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推进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发力:发挥好政府宏观调和引导功能,增强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优化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突出特色与挖掘潜力并重,扩大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空间;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名特优农产品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名特优农产品;新型产业;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1)02-0023-07

当前中国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开始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民族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农业是基础。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都必须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守好“三农”基础,稳住农业基本盘,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比较于发达地区和区外其他地区,广西南宁的农业发展总体面临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集群规模偏小、农产品产供销体系不完善、产品竞争力不够強等问题,破解上述问题的瓶颈和困境,培育、发展、壮大新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农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是重要选择,而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在该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和形成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南宁乃至广西的新型产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和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背景下,南宁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产品、推动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是南宁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途径。

一、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名特优农产品主要是指利用现代科技培育、生产的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且获得有关机构和社会普遍认可的农产品。一般而言,名特优农产品应符合“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要求。截至2020年底,南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201个。目前,南宁已经形成以武鸣沃柑、横州(原横县)茉莉花、隆安火龙果、南宁香蕉、马山黑山羊、横州甜玉米、上林大米等为代表的名特优农产品系列。限于篇幅,本文重点分析的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武鸣沃柑、横州茉莉花、隆安火龙果、南宁香蕉、马山黑山羊等。

(一)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1. 武鸣沃柑方面。2012年,武鸣开始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引进种植8万株沃柑苗,分别在4个镇推广种植并取得成功。武鸣把沃柑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产业进行生产发展,并同乡村振兴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积极推进沃柑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培育沃柑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扶贫产业链,全力打造“武鸣沃柑”区域公用品牌,以沃柑产业发展引领农业转型升级[1]。目前,武鸣沃柑种植面积达45万亩,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据统计,武鸣已经建设5个沃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6个柑橘产业示范园和35个沃柑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园,沃柑面积1000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达12家,中小微型企业为500家,5个沃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达1.2万亩,技术种植、存储运输、销售等中高端人才100多人[2]。2019年,武鸣沃柑投产面积达30万亩,产量超70万吨,产值约60亿元(是2017年的2倍),武鸣沃柑撑起了武鸣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武鸣还大力支持沃柑采后加工分选、预冷保鲜,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绿盟、诺夫等生产线,建成80多家采后分选厂,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建成5万多立方米冷库,存贮保鲜能力达3万吨[1]。目前,“武鸣沃柑”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成为2019年最具影响力的新锐区域公共品牌。2020年,武鸣沃柑入选广西选定的首批20个广西“桂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武鸣沃柑产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拥有“中国沃柑看武鸣”的美誉。

2. 横州茉莉花。横州集中连片种植茉莉花始于1978年。多年来,横州通过坚持科技创新和运用,坚持对外开放、开拓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全产业链,强化多元融合发展理念,极大地促进了茉莉花及相关产业、县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横州茉莉花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100亩增加到2020年的12万亩,有花农约33万人,年产茉莉鲜花、茉莉花茶分别达到9万吨、7.8万吨,横州茉莉花产量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0%、60%[3]。横州拥有茉莉花精深加工企业130家,茉莉花初加工转化率为98.11%,加工产值达75亿元[4]。横州西南茶城在全国的茉莉花和花茶原料市场中居首位,是“中国茶叶市场四强”。横州茉莉花(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茉莉花入选2020年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排行榜第59位,茉莉花茶入选2020年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排行榜第22位[4];全市有茉莉花自主商标品牌200多个,综合品牌价值达206.85亿元[4],连续四年荣获广西最具价值农业品牌。横州花茶在全球茉莉花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茉莉花产品不但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俄罗斯、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横州茉莉花逐步形成了“互联网+”营销模式,与淘宝网、阿里巴巴、天猫、京东网、乐村淘、村邮乐购等联合开展网络销售,2019年横州茉莉花和茉莉花茶销售额分别达到21亿元、89.7亿元,居全国首位,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9.77亿元。2019年,横州茉莉花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22亿元[5],全年形成税收3000多万元。横州获得了“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世界茉莉花都”等诸多荣誉。

3. 隆安火龙果。隆安县于1998年开始零星种植火龙果,2014年以后通过创建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隆安县金穗火龙果产业核心示范区等,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方式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动火龙果产业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目前,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栽培、标准化管理”模式,通过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提高了火龙果的产量和质量。该示范区已经形成推动火龙果发展的良好效应,带动隆安县建立了41个火龙果基地,其中那桐镇连片种植同品种红心火龙果超万亩的种植基地有7个[6]。目前,隆安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7.2万亩,发展火龙果产业的规模企业达15家,年产量17万吨(约占南宁产量的1/3,商品率达90%以上),年产值5亿元以上,火龙果产业已经成为隆安县的主导农业产业。金纳纳、伊密、龙穗、智诚等8个火龙果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广西海泉农业有限公司、广西金穗农业有限公司、广西龙穗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生产的火龙果获得绿色食品标志[6]。2020年,隆安火龙果荣获“中国品牌农业神农奖”,南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

4. 南宁香蕉。南宁是广西香蕉三大主产区之一,南宁香蕉种植范围比较广,其中以西乡塘区、江南区、隆安县、武鸣区等县(区)为主产区。目前,南宁拥有全国最大的香蕉产业化生产基地,南宁香蕉平均亩产量2359千克,居全国首位;产业规模达20多亿元。获得“南宁香蕉”认证,可使用“南宁香蕉”标志的企业包括广西金穗农业有限公司、广西铭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桂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丰湖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南宁睿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武鸣区宁武一鸣红香蕉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企业。2015年7月,“南宁香蕉”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8年5月,“南宁香蕉”地理标志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并正式启用,成为全市首个“邕”字头地理标志商标。

5. 马山黑山羊。马山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养殖黑山羊,11个乡镇都养殖黑山羊,主要分布在白山、古零、古寨、金钗、里当、加方、百龙滩等中东部石山地区。2003年,“马山黑山羊”获准使用“中国原产地标志”;2019年8月,“马山黑山羊”地理标志商标成功注册,是南宁市首个动物类地理标志商标。近年来,马山县大力打造黑山羊品牌,做强做大黑山羊产业,把黑山羊发展成为马山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19年全县养殖达2100场(户),存栏数、出栏数分别为53138只、48460只。

(二)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政策体系日益健全

产业政策体系既是南宁名特优农产品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判断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南宁及各地方政府部门从财政、税收、产业、技术规程等方面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推进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1)财政政策方面,2020年武鳴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2000多万元,建设产业示范园56个。(2)税收政策方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减少疫情带来的农产品销售阻滞等导致农产品效益下降等问题,南宁市税务部门制定了相关减税减费政策。如南宁市武鸣嘉沃农业专业合作社获减免税款162万元,广西起凤橘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享获税费减免115万元、受出口退税23万元[7]。(3)技术规程方面。武鸣组织出台了《武鸣沃柑生产技术规程》《武鸣沃柑生产技术指南》《武鸣沃柑采后处理技术规程》《武鸣沃柑商品果分级标准》等,并制定了《“武鸣沃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推动沃柑产业持续良性发展。横州制定并发布了《茉莉花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茉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茉莉花茶绿茶窨制技术标准》等15个茉莉花产业区、县地方标准,不断提升茉莉花标准化种植和茉莉花茶加工水平。隆安县先后制定出台了《隆安火龙果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隆安火龙果种植技术规程》《隆安火龙果质量控制规范》等政策文件,科学系统地为火龙果产业“量身定制”发展路径,严把质量标准关。此外,南宁市农业农村局为推进包括名特优农产品在内的农业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10个城市相互签订了《北部湾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集聚区合作框架协议》《北部湾城市(茂名-南宁)农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8]。

(三)南宁名特优农产品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生产结构不断优化是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其主要体现在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载体和生产经营模式等方面。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是推动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南宁市获认定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中自治区级示范区、市级示范区、县级示范区、乡级示范园、村级示范点分别达到39个、61个、88个、219个、1008个[9];全市各级示范区已入驻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为760家、1010家、345家。如武鸣建立的沃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柑橘产业示范园、沃柑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园分别达到了5个、56个和35个[2]。横州实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村企联建等模式推动茉莉花种植、采摘、管理和销售,同时提高茉莉花产量和花农收入[10]。隆安的火龙果生产和销售基本形成了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基本形成了借力互联网电商平台的网络销售模式。

二、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前景

(一)产业地位将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仍然是定位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广西和南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把农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南宁市政府提出,要持续打响南宁农业品牌,精心培育壮大南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推动南宁火龙果、武鸣沃柑、横州甜玉米、宾阳古辣香米等升级为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增加有效期内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持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支持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设。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具有生态性强、就业面广、投资见效快、收益率高、农民增收优势显著等特点,毫无疑问将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正确优先选择。同时,上述政策也将赋予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更为有力和可持续的支持和保障功能,促使其在南宁乃至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南宁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畅通市内外区内外经济循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二)产业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南宁名特优农产品影响力的提高和品牌效益的扩大,消费者对其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进入了需求多元化、结构化升级的新阶段,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服务[11],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者更加注重和追求对健康、绿色产品的消费。同时,互联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的迅速发展和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广泛运用,对扩大包括南宁名特优农产品在内的农产品销售形成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武鸣沃柑已畅销全国、远销国外,隆安火龙果在北京、上海、香港等高端市场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横州茉莉花产量更是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0%、60%[3],茉莉花产品在抢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向俄罗斯、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可以预见,随着南宁名特优农产品影响力的扩大、有关政策作用的发挥、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的消费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资金和政策支持更有力

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是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南宁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经提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内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将保持总体稳定。要持续发展壮大贫困地区乡村特色产业;着力做优现代特色农业,大力推进现代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升级,推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强村,加快形成县县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每个优势特色产业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培育壮大南宁香蕉、南宁火龙果、横州茉莉花、武鸣沃柑、古辣香米、马山黑山羊等一批“邕系”品牌。这是对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强大赋能,随着上述部署和规划的实施,将会形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更加有力的资金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无疑迎来了更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的空间和前景更加广阔。

(四)产业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和完善

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到强的过程,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名特优农产品都形成了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和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横州茉莉花不管是种植规模、品牌塑造、生产模式、产业园区建设,还是智慧生产、产业融合、农户就业增收等方面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科学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相比较以往,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已经逐步从原来的“创业”阶段逐步向“做大做优做强”階段迈进,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理念、经验、模式都将成为其发展的重大支撑和有利条件,这也是扩大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前景不可忽视的基础。

三、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和引导功能,增强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与其他产业发展相同,政府在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政府职能、市场缺陷和产业发展条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一,政府要在财政、金融、税收、工商、土地、保险等方面予以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发挥政策功能引导名特优农产品产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减少产业投资成本和风险,创造名特优农产品发展有利条件,调动企业家投资名特优农产品的积极性和地方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弥补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其二,发挥好政府在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和促进其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功能。南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和广西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要行业和重要发展方向以及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包括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规划,以避免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陷入同质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困境。其三,发挥好政府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功能。南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推进南宁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政策,统一布局城乡发展规划、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12],增强城乡融合的相互性[13],减少甚至消除南宁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障碍,最大限度建设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政策衔接有序、公平竞争的城乡统一开放市场,建立健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多元要素立体化流通的渠道和保障体制[14],解决好包括名特优农产品在内的产销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优化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的衔接机制

“十四五”时期,全国乡村振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没有产业振兴的乡村振兴是缺乏可持续力的。在前期的脱贫攻坚时期,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产业扶贫,通过将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相结合,使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有效结合[15-17],探索出了有效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推进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是南宁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这在南宁脱贫攻坚期间,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在推进南宁乡村振兴中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贫困地区农民就业与增收、农业生产发展模式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贫困地区物流业、电商等服务业的发展。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必然会带来包括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在内的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南宁市政府要求在5年的过渡期内保持总体政策平稳,这意味着政策的变化必然是一个绝对变量,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必须做好同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核心是要解决好乡村振兴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方向、支持力度、支持方式、时间周期等问题。不管是从乡村振兴考虑,还是从名特优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对地方产业升级优化、就业创业、居民增收、现代农业化建设等功能来看,对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只能加大而不能弱化,而且应该扩大支持的产品范围、增强政策支持的稳定性、创新支持的方式。不但要支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而且在与之相关的现代产业园区创建、种植基地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农户素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也要予以有力支持,以此引导和支持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使之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特色与挖掘潜力并重,扩大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空间

名特优农产品与其他产品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特”,“特”是“名”和“优”的基础,没有“特”就没有市场和竞争力,就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必须从“特”字下功夫,做好“特”字文章,实现“特”的效果。这里的“特”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1)资源和优势有特色。要立足本地区生态、区位、資源、历史、文化等独特禀赋[16],确定产业对象、产业内容、产业方向、产业生产销售方式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绿色生态、品质高端、富民兴村的产业,这既是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其竞争力所在。这就要求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现有的名特优农产品产业要继续突出特色、强化品牌、增强竞争力,以塑造和增强产品产业的优势和竞争力,特别是同一行业中存在多种不同品种的产品更要注重形成和强化特色,如武鸣沃柑要形成和强化不同于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同类产品,以及富川脐橙、赣州脐橙等相近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否则很可能就会被其他同类或相近产品“替代”。二是要进一步挖掘南宁本地的其他特色资源,培育新的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特色产品和产业,以扩大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市场。(2)产业发展理念有特色。应根据产品产业的特点、规律和地方特有的产业政策确定和优化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理念,在不违背国家和广西产业政策原则的基础上,做到规律性、专业性、区域性、产业性等的统一融合。(3)产业发展市场有特色。产业发展市场除了产品定位外,产业所在地的区位、历史、文化、交通、物流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在开发稳固好本地市场的同时,对于区外市场的开拓应该进行充分调研、考证和研究,盲目地沿袭大城市路线或单纯地抢占同类产品已有市场未必是最好的选择,而应结合区位、历史、文化、交通、物流等因素进行科学选择,尽量做到没有市场的要开拓市场、占有市场的要扩大市场、稳定市场的要培育特色市场。

(四)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南宁名特优农产品多元化发展

名特优农产品产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注重产业发展的融合性、全产业性、产业集群性、智慧性、科技性,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武鸣沃柑、横州茉莉花、隆安火龙果等产业之所以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除了其产业特色外,加强名特优农产品与文化、旅游、加工业等的联动融合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十四五”时期和未来更长时期,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融合发展理念,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重点是要围绕“名特优农产品+”的发展思路,打破包括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在内的现代农业打破传统产业之间界限分明、各自独立的局面,实现产业间相互渗透[17],探索、完善、创新“名特优农产品+龙头企业”“名特优农产品+示范园区”“名特优农产品+旅游”“名特优农产品+电商平台”“名特优农产品+农业合作社(农户)”“名特优农产品+教育”“名特优农产品+信息技术”等融合发展模式。当然,这不是要求所有的南宁名特优农产品产业发展都必须沿用上述所有发展模式,也不是要求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名特优农产品都实行相同的融合发展模式,而是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优势进行合理的差异化选择。

参考文献:

[1] 胡光磊,潘献华.武鸣区:做优“武鸣沃柑”品牌 引领农业转型升级[N].南宁日报,2020-12-10.

[2] 唐秋艳,黄海波.武鸣沃柑畅销国内外成“当红”水果 撑起了武鸣农业经济半壁江山[EB/OL].南宁新闻网,2020-11-03.

[3] 周仕兴.广西横州:茉莉花香飘万家[N].光明日报,2019-08-19.

[4] 唐秋艳,颜萍.横州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登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EB/OL]. http://gx.sina.com.cn/news/nn/2020-

05-26/detail-iirczymk3688806.shtml.

[5] 黄登,覃念,苏寒梅.横州:数字赋能助推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EB/OL].http://www.nnnews.net/xianqu/p/3062262.html.

[6] 王志鹏.龙头企业组团勇闯市场 火龙果“结”出5亿大产业——隆安县获评“2019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N].南宁日报,2021-01-11.

[7] 黄娉,顾华颂.税费优惠减负担 武鸣沃柑“加速跑”[EB/OL].南宁新闻网,2021-01-04.

[8] 李金莲,李子秦.谋好品牌发展战略,树立现代农业标杆[EB/OL].

http://ny.nanning.gov.cn/xxgk/zwdt/zwxx/t4634191.html

(2021-01-29).

[9] 阮晓莹.南宁市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助推乡村产业振兴[N].南宁日报,2020-08-04.

[10]胡明宝.“好一朵横州茉莉花”——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现代农业产业园[EB/OL] . http://www.farmer.com.cn/2020/

01/08/99847093.html.

[11] 吴纪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98.

[12] 韦宁卫,李萍,唐元平.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我国“三农”问题面临的新挑战与体制机制构建[ J ].改革与战略,2020(10):113.

[13] 秦清芝,杨雪英,张元.政府公共权力视域中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103.

[14] 王政武.中国统筹城乡相对贫困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和路向[ 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06):132.

[15] 石淑华,王曦.江苏省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徐州市为例[ 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132.

[16] 危旭芳,米运生.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做好乡村产业“特”字文章——以广州市從化区莲麻村为[ J ].改革与战略,2020(11):86.

[17] 许秀梅,张霞,孙瑜.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机理与协同策略[ J ].改革与战略,2021(01):74.

(责任编辑:熊  飞)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mous, Special and Excell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in Nanning

WU Wen-qiang1,2,WANG Zheng-wu2,ZHAO Mei-rong3,CHEN Xue-mei1,4

(1.Guangxi Institute of Focused Culture and Economy,Nanning 530004;

2. Guangxi Society of Human Development Economics,Nanning 530022;

3.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Nanning 530007;

4.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Kunming Branch of China Merchants Bank,Kunming 650051)

Abstract: Cultivating, developing and expanding new industries, including famous, special and excell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choice to optimize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cultivate new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points, and build a new mod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Nanning famous and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 industrial scale and efficiency are expanding, the industrial policy system is improving,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improving. In the future, its industrial status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industrial consumer market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the financial and policy support will be more powerful, a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will be more mature and perfect, showing a broader development prospect Scenery and spa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amous and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in Nanning, we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government's macro coordination and guidance function, enhancing the policy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mous and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optimizing the effectiv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famous and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both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expanding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famous and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innova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famous, special and excell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Famous and Excell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New Industry;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