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2021-06-15 09:26纪昌平胡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吉西乙酰生存期

纪昌平,胡蔚

(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浙江 平湖 314200)

0 引言

胰腺癌是目前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不足5%[1],2018年我国发病率前十的癌症中胰腺癌位列第八,新增胰腺癌患者11.6万人,死亡率前十的癌诊中其居第六,死亡人数11.0万人,全球范围内本病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七[2]。目前吉西他滨是临床上治疗胰腺癌最常用的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情进展,但因其副作用较大,易产生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皮疹瘙痒等,临床疗效欠佳[3]。胰腺癌高转移特征是导致其预后差的重要原因,其中约80%的胰腺癌患者伴有肝转移[4]。N-乙酰半胱氨酸是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前体,属体内氧自由基清除剂,能通过维持或恢复谷胱甘肽水平,改善血液动力学和提高氧输送能力,扩张微循环等达到肝脏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吉西他滨与单用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以期为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4例胰腺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22例。对照组女10例,男12例,平均年龄(62.86±10.73)岁,预计平均生存期(168.77±64.32)天,平均病灶大小(32.66±8.43)mm,平均卡氏评分(80.45±7.85)分。联合组女8例,男14例,平均年龄(61.59±11.96)岁,预计平均生存期(162.27±61.87)天,平均病灶大小(32.71±8.72)mm,平均卡氏评分(79.0±6.84)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预计生存时间,病灶大小,卡氏评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考《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5]诊断标准,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肿瘤标志物等确诊。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0~75周岁;③卡氏评分≥70分;④能够承受2周期化疗;⑤预期生存期≥3个月;⑥有可供评价的病灶;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化疗禁忌证;②既往对吉西他滨及N-乙酰半胱氨酸过敏者;③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者;⑥严重黄疸或腹水者;⑦近期接受其他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⑧有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①基础治疗: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基本的对症支持治疗。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治疗(规格:0.2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403,厂家: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1000 mg/m2,静滴30 min,第1、8、15天给药,28天为一疗程。至少治疗2个疗程。③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规格:4 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788,厂家: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8 g/次,一日一次,静滴。吉西他滨化疗时联合使用,每疗程连续使用20天。

1.3 观察指标。①病灶变化: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的1~2个月之间查上腹部CT,明病灶大小;②记录患者生存期;③功能状态评分: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评分;④不良反应:观察有无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病灶大小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灶大小均有所减小,且两组患者分别与治疗前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病灶大小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43>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病灶大小比较(±s,mm)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病灶大小比较(±s,mm)

?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均有所延长,对比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期,其P=0.03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s,d)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s,d)

?

2.3 两组患者功能状态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卡氏功能评分均有改善,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P=0.171,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前后对比P=0.01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功能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功能状态评分比较(±s,分)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胰腺癌作为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及致死率逐年上升,对比过去十年,其导致的死亡在癌症相关死亡中占比增加9%[6]。吉西他滨化疗是目前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极为有限,且化疗的毒性及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本研究主要观察在传统吉西他滨治疗本病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在生存期、功能状态评分、不良反应上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存在优势,表明两者联用能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有效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上尚有不足之处,一是样本量有限,二是观察指标主观性较强,客观性实验室指标不足,后期研究将扩大样本容量,增加客观指标,使本研究更具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吉西乙酰生存期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含氟药物吉西他滨的中国专利分析
二甲双胍增强胆管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机制的研究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阻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诱导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电子束辐照对乙酰甲胺磷的降解效果研究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