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体验,让法治意识根植学生心灵

2021-06-15 04:17黄毅媛
教育界·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

黄毅媛

【摘要】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法治意识逐渐成为公民必备的意识,教育领域也随之贯彻落实“法治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小学生创造培养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的良好渠道,教师则应抓住宝贵的机遇并追赶时代的潮流,创新教学理念并优化教学设计,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化学习体验,促使其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多元体验;法治意识;根植心灵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倡导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这便要求我国公民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耳濡目染中逐步形成的,教育的过程即潜移默化的过程,深化学科体验的同时学生由了解法治意识到深化法治意识,再由逐步重视法治意识到最终形成法治意识。教师则应以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身思维观念与客观法治意识有机融合。

一、学生法治意识形成与教师法治意识培养现状

学生在学校期间,以受教的形式了解法治意识并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形成法治意识,这一过程看似简单明了,实则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并注入先进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完善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体系。首先,教师以法律常识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现下小学生是否具备正常范围内的法律意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小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尤其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例处于不了解的状态,这一现状对于年龄尚小、心智未成熟的学生而言具有不利影响。另外,多数学生认为法律实施的目的在于制裁违法犯罪行为,而并非维护自身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此迹象表明,当下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相对匮乏,并且法治思维不够成熟。

其次,现下教师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也存在种种无法避免的问题。部分任课教师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方式虽能够将教材中的学科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但却无法使学生充分领略本学科的精髓,从而阻碍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的进程。教师基于法治意识的培养现状以及学生的意识形成现状,革新教学理念并创新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引导学生形成法治意识为期望成果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二、多元体验教学模式,让法治意识根植学生心灵

(一)充分实现角色互换,主动探索形成意识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仅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解析层面,而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转变学生的固有意识,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角色互换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主导意识的驱使下,学生主动进入自主探究过程中,以此便能够充分了解构成法治意识的相关元素。例如,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章节内容时,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要求学生主导课堂并完成授课任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法律是什么?”“法律与道德的区分、特征”“普法的概念”“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条例”等六部分,并将这六部分内容派发到六个小组中,要求每组对应任务以组内分工的方式进行备课活动,备课完成后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授课的过程中主讲人可以就学生的讲解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在第一小组讲解“法律是什么?”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首先主讲人针对教材中的两幅图进行提问:“同学们,图片中所表示的两件事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问这些事情与法律有关吗?”台下的学生抛出不同的回答,主讲人继续说:“身为社会人,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正常的社会活动时,都会受到法律的制约与保护,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法律比作‘一把戒尺,也可将法律当作‘一把保护伞。”随后主讲人以教材为主要讲解材料,就“法律保护我们权益的同时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这一知识点展开叙述,并以分别列举示例的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比如对于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主讲人讲解道:“我们身为小学生享有受教育权,他人无权制止我们接受教育,这一点是完全受法律保护的。”在担当“教师”这一角色时,为了展现清晰的讲解思路并诠释完整的教学内容,学生会主动探索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以深入解析的形式剖析知识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便客观且浅显地了解了法治意识。

(二)结合案例情景教学,感同身受深化意识

多数学生在法治意识形成前将法律排除在自身生活之外,甚至认为法律是遥不可及的事物,对此教师应以结合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身处情景的同时产生共鸣,以此有效转变固有观念,进而深化法治意识。例如,在讲解“我们受特殊保护”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采取案例说明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而深化对法律意识的认知。教师首先针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带领学生认识“未成年人”的特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法律条款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教师在大屏幕中展示一则案例,并带领学生一同解读案例,在此过程中学生得知案例中讲述了“兰兰今年十二周岁,家中长辈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兰兰即将步入初中学段之时,爷爷与爸爸以家中贫困为由,要求兰兰辍学到城里打工,以供年幼的弟弟上学。成绩优异的兰兰向老师哭诉,并表示非常愿意继续上学,教师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兰兰,最终兰兰得以继续接受教育。”在了解完案例内容后,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有谁能够尝试说明案例中谁实施了哪些违法行为?”一名学生回答道:“兰兰的父亲与爷爷不让兰兰上学,这一行为触犯了法律。”教师顺应学生的回答继续说道:“在这一案例中兰兰的父亲与爷爷的确触犯了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表示,‘必须让适龄的未成年人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兰兰的老师运用这则法律条例维护了兰兰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通过聆听教师的讲解并结合具体案例,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为未成年人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当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应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以此有效深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体验之余重视意识

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并且还能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深化情感认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使其以深化情感认知为契机对法治意识产生重视心理,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引领学生开展与法律相关的话剧演绎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一部话剧,以此强化学生参与学科实践活动的体验感,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比如一组学生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聘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这则条例,演绎《小明打工记》这一话剧,该组成员向大家展示的故事内容大致为:小明今年十五周岁,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庭经济状况窘迫,为了继续读书,小明选择在暑期打工赚取学费,在求职的过程中小明遇到了黑心的五金店老板,不仅克扣小明的工钱,还限制小明的人身自由。无奈的小明跑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寻求帮助,最终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报酬并且申领了国家助学金。话剧结束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观看话剧的学生捕捉话剧中包含的法律元素,其中一名学生举手回答:“五金店的老板不应该录用小明,因为小明是未成年人。”通过演绎话剧并观看话剧,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并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重要性,进而重视自身法治意识的形成。

四、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以身作则根植意识

教师要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应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扭转其对于“法治”的刻板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需要法。例如,学习“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这一课时,教师以“用法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题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搜寻生活中与法律维权相关的事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拓宽对于“维权”这一知识领域的认知广度。一名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到“3.15消费者权益日”的相关信息,并充分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内容,就此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正常的买卖交易必然会受到法律保护。教师引导学生以联系日常生活的方式全面认识了“依法维权”这一概念。再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具有双面性的特征,以“生活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为主题开展讨论活动,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身见解,对此有学生发言:“醉酒驾驶是典型的违法行为。”又有学生举手发言:“在名胜古迹上随意刻字是违法行为。”教师针对這名学生的发言说道:“通过聆听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能够意识到,生活中仍然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我们在被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守法,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规范自身行为,争做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深化法治意识的基础上规范自身日常行为习惯,进而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坚不可摧的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发展的衍生物,而在教育领域,教师是学生法治意识的启蒙者,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根植学生的法治意识,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考验教师对法治社会的认知程度。为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根据教材内容以多元体验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了解法治知识,形成法治意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并深化法治意识;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之余对法治意识产生重视心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以身作则的同时逐渐根植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阙初贤.当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18(71).

[2]金晓阳,张衍娜.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8(33).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
依法治国视角下的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爱国不能仅凭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依法治国背景下当代蒙古族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