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上小艇 畅游水城

2021-06-17 09:47潘红梅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艇威尼斯

潘红梅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游记,选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者马克·吐温用明快的笔法,以小艇为线索,记叙了游览威尼斯这座城市的见闻与感受。文中极为巧妙的是,作者用象征的艺术创作手法,借小艇的特点映照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言在此而意在彼,勾勒出一幅城市生活繁华便利、人们尽享富足物质生活和风雅精神生活的画卷,读罢令人神往钦羡。

小艇不仅是整篇文章的行文线索,还是象征着威尼斯这座城市的一个艺术符号。从修辞学意义来说,象征要通过暗示、隐喻等策略,表达“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性”;从认识论层面来看,象征物(小艇)与被象征物(威尼斯)之间必须具备形式或者逻辑的一致性,从而使得小艇作为一种表现性符号,承载着作者的创作意旨和情思;从更为深远的本体论层面来说,“人是符号(象征)的动物,”象征本身就是人类生存的方式,小艇是威尼斯市民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威尼斯亦借助小艇闻名于世,二者彼此成就,象征作品本身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高度抽象,是人与世界共在的一种方式。本文力图从“小艇”与“威尼斯”在形、神上的相似点入手,一窥象征手法的运用对文章主旨的烛照和对表达效果的提升。

一、“水中行”与“水中存”

运用象征手法时,要注意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融会贯通,二者往往靠内在的相似性相互关联。在《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中,水是小艇得以穿行的媒介,同样也是映照城市、见证历史的载体,它勾连起诸多小艇与威尼斯的相似之处:小艇造型的优美与巧妙正对应着这座水上城市的浪漫与独特,船夫驾驶小艇的悠游自在、游刃有余,就像这座城市无所不在的惬意与便捷。文章开篇第二段便介绍了小艇的外形和穿行特点:长、窄、深,既像天边的新月,又像田沟里的水蛇。船夫的驾驶技术十分娴熟,使得小艇能在纵横交叉的河道中自由驰骋,任路旁的风景飞一般地后退。威尼斯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蜿蜒的河道仿佛就是流动的小路,白天有小艇在水中穿梭,城市一片热闹,晚上所有的船只静静停泊,水中的月亮光亮如初,高大的建筑、古老的桥梁倒映其中;此刻小艇于水中散去,城市也渐渐沉寂,在动静的时间节点上,小艇与威尼斯亦是如此相似!

二、言在“小艇”而意在“威尼斯”

小艇是本文出现的一个象征意象,它是通过对“象征物的直接描摹,由象征物的描摹构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形象或形象体系,借助这一独立自主的形象或形象体系,来意指被象征的对象(某种思想感情或者抽象意義)”。前文已经交代课文写了小艇的种种特点,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明威尼斯市民的生活离不开小艇,而是指向作者对威尼斯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即我们该如何评价威尼斯这座城市。坐在小艇上看这座城市的风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往来船只上载的全是陌生人,却能熟络地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这亦是城市带给我们的舒适和情趣。商人、青年妇女、孩子、老人各得其所:老有所依,少有所教,从他们身上流露出的自得其乐,难道只是小艇赋予的吗?小艇只是“运输”这些快乐的交通工具,文章表面上是写小艇,实际上写的是这座城市的富足与繁华,带给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享受,于是才有了高声的谈笑、新鲜的空气、庄严的祷告和夜半散场的剧院,这是一种怎样的富庶与风雅,惹得作者在夜半时分仍静听城市的呼吸、哗笑与告别,不忍离去。此刻,当我们再读读文章,发现字里行间虽不着一字,却全是作者的艳羡与流连。

三、象征之妙,含蓄之美

象征手法的运用,往往让作者内心深处无所依托的思想和难以言传的情感形象化、具体化,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在文中进行了暂时的转移。以本文为例,借助小艇对威尼斯的象征,对小艇特点、功用的聚焦走向了显性层面,作者对城市的钦羡之情则走向了隐性层面。从阅读心理角度来看,读者是在强化了象征物的某些特征的过程中,产生了共鸣和感悟,从而建立起小艇与威尼斯之间的联系,再借助直觉、想象等方式进一步去理解象征表达的情感与意义,这样的抒情更加含蓄,使得意不浅露,句有余味。含蓄的表现、立体的意象、丰厚的情感和自由的联想,成就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使得象征艺术有了烛照主旨的表现力,如果我们将《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赏鉴仅仅落在对小艇的特点和功用的提炼上,那就辜负了这样一篇构思精巧、别具匠心的美文。

今天,小艇已然成为水城威尼斯的一张定制“名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被赋予了确定的象征意义,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普遍的象征。一提到威尼斯,我们就能马上想到小艇,一提到小艇,马上就想到了威尼斯,二者共生共存,彼此成就。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小艇威尼斯
池上
寻常威尼斯(节选)
威尼斯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巧妙的安排
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实施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