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习分享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2021-06-20 23:16江苏省外国语学校袁玉红严良惠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分式分母运算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袁玉红 严良惠

预习有助于学生提前扫除一些知识障碍,聚焦相对模糊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预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不仅仅是课后简单的预读或预做作业,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去感知、联想、观察和分析新知识,从而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是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的探究活动中去解决疑点、难点,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预习分课外自主预习和课堂有组织预习。前者缺乏必要的检测评价手段,效果不好,后者由于聚焦特定目标,属于教学的一个环节,因此针对性很强,效果明显。“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把自主预习确定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自主预习、交流展示、答疑拓展、检查巩固等四个教学环节,将主动探究贯穿教学始终,帮助学生积极建构知识框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1.自主预习,学会质疑

自主预习活动包括读教材、看例题、做练习、写笔记等,预习内容要围绕教师所给的导学案展开,导学案必须具体化、问题化或习题化,这样才有效。预习过程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问题的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思维从问题开始,思维活动又形成新的问题,这种递进式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也为学生搭起了支架,指明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只有会问问题,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执教《分式的加减》这节课时,将预习目标设定为:(1)类比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理解同分母分式、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能够熟练运用分式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有关运算,并感悟运算结果的表达形式。因此,设计的预习任务为两点:一是知识回顾,二是教材导读与尝试训练。具体安排如下:

【知识回顾】

(1)小学中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则是如何叙述的?答: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_,把分子_;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_,化为_的分数,然后再按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则进行运算。

这样的预习内容有目标、有重点,思考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材导读】

阅读教材P106~P107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尝试训练】

本环节通过教材导读、完成填空和尝试训练环节,让学生自主预习,尝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展示,小组探究

例如,笔者选择《分式的加减》预习导学单中的两道训练题作为交流展示环节中重点探究对象,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时要注意的几个地方。通过学生的分享,逐步明晰了分式的加减运算时的注意点:

(1)同分母分式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应给这样的分子添加括号,避免出现符号错误。

(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当分式的分母是多项式时,先将它们分解因式,再确定最简公分母。

(3)当分子通过加减运算后,应考虑分子、分母是否可以约分,从而将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这样的分享展示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答疑点拨拓展提升

答疑是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围绕疑点、难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读、看、想来重新认识公式定理,点拨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探究,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例如,在探究分式与整式相加减的问题时,笔者先点拨学生的疑点、难点和重点,然后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可把整式看作分母为1的一项。这样既注重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分层练习,检测巩固

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需要检测,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环节练习的呈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迁移运用所学内容。

三、“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预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无论是课前预习任务,还是课上的预习内容,都把重点放在学生自己读书、发现问题、充分思考、找出答案上。此环节对学生来说虽然一开始具有挑战性,但是只要教师合理设置预习目标,愿意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分享预习的成果,他们会慢慢养成预习的习惯,数学学习兴趣会大增,探索能力会增强。当然,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和展示预习成果的时候也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展示环节中都有成功感。

2.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小组讨论,而是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探究的意识。合作的过程就是分享的过程,全班六个小组,每组五人,不是简单的分组,而是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选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把组员编好号,注意先后顺序,以提高时效。学生在讨论、交流、探究、矫正、解疑的过程中培养了勤于动口、善于思考的习惯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一组别的不同学生都有成功的满足,在讨论与分享中所生成的问题必然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

3.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是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且重要的条件,主要包括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过程。四环节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点拨的时候要从疑点出发,教会学生如何从错误的理解中找出正确的方法,转变思维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尽快获得成功的发现,然后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分析、归纳所学的知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迁移创新能力。

总之,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具体措施,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抓手,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分式分母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例谈一类分式不等式问题的解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找回“丢弃”的分母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习分式的五个禁忌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