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数学实验,发展理性思维
——以“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为例

2021-06-20 23:16浙江省临海市外国语学校陈灵宝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辅助线理性三角形

浙江省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陈灵宝

新课标提出了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强调学生数学理性思维的养成。初中是学生构建抽象数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本文即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一章中的“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不等关系”实验教学为例,探讨分析如何通过数学实验,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数学知识推理和应用。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对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进行探索分析;巧妙利用三角形知识进行猜想和推理,形成整体意识;总结规律,建立数学几何空间模型;学用结合,发展严谨的数学理性思维。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边与角的不等关系的探索、归纳与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知识进行边、角的大小比较,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维。

3.学情分析

本节课包含在《等腰三角形》实验探究环节中,承接轴对称和等腰三角形知识。学生通过《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章,对三角形的数学关系已有理解。本次的实验探究与轴对称全等、角关系、线段等基础知识一脉相通。本节课采用趣味性的实验探究法,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手脑并用,开发初中生个性化的数学思维。

二、实验设计具体方法

数学理性意识与核心素养息息相关,是指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推理、抽象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开发数学理性思维智力,可以使学生进行综合思考,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1.探索型实验策略——指向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理性的集中体现,初中生需要在具体的实验中化具体为抽象,不断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将观察所得用理性的数学方式进行推理和表达,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片段1】初步实验,探索新知

师:上节课所学的“等边对等角”适用于哪类三角形?

众生: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师:那么在边长各不相等的三角形中,边和角又具有怎样奇妙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剪一剪这类三角形并标注字母。

师:请同学们挑出AB>AC的三角形,如图1,可以看出∠B与∠C的关系吗?

图1

生1:看起来∠C>∠B。

生2:有些模糊,感觉两角差别不大。

师:既然我们用肉眼观察产生了分歧,那现在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看看能否找到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

生3:我 通 过 对 折 使AC与AB重 合,更 明 显 地 观 察 到∠C>∠B。

师:大家差不多都观察到∠C>∠B,那么我们不妨将其作为数学设想,你能用边角相等和内角关系证明它吗?

生3:用轴对称推理。通过对折,我发现原三角形出现了全等三角形。

师:直接推理吗?三角形中如何出现其他三角形?

生3:不,作辅助线,如图2,在AB上截取AE=AC,从A点出发作角平分线交BC于D,连接ED就可得出全等三角形。

师:很好,你作了两条辅助线,还有同学有新的想法吗?

生4:也可以绕过作角平分线这一步,如图3,直接将点E与点C相连作辅助线,形成等腰三角形,用补角关系仍然可以推理出∠ACB>∠B。

图3

生5:如图4,还可以在BC上找一点F,使得AF=AC,然后推理。

图4

设计分析:片段1的教学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教师处在引导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体系观念,将动手操作所得转化为抽象的辅助线、内角补角关系等知识,从而形成理性思维。

2.迁移型实验策略——指向数学建模意识

数学建模立足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认知与构建,将数学解题方法上升为普遍性的规律,采用“公式、迁移、变式”等形式,将已经构建起的数学方法进行模型式的创新运用。

【片段2】再次实验,迁移知识

师:我们再从已经剪好的三角形中挑出另外一个∠B>∠C的三角形,如图5。经过之前的推理,我们已经得出了“大边对大角”的定理,那么我们能肯定大角一定对大边吗?

图5

众生:不能!这是主观猜测,没有经过上述推理证明。

师:我们之前的证明用了何种方法?

众生:用辅助线分割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如何通过作辅助线的方式来分析大角是否对大边。

设计分析:让学生在体会“变与不变”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理性的建模思维,让学生明确数学模型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模型的细节变式,从而有效地进行数学探索。

3.归纳型实验策略——指向推理创新意识

推理和创新是基于数学理性的个性化发展,即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性推理、灵活思考,在细致的观察和实验中独立地进行知识的创新运用,以实现自身数学理性思维的提高。

【片段3】观察推理,学会创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通过推理知道了“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的定理,现在你们也是一名小小的教师了!大家手中有许多已经制作好的三角形,请你运用这两个定理去描述你手中的三角形吧!

生1:根据“大边对大角”原理,在△ABC中,如果BC>AB>AC,那么∠A>∠C>∠B。

生2:我还发现了如果三角形最长的边所对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也是应用“大边对大角”的原理。

设计分析:在实验中肯定学生的价值,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这种实验探索方式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观察和知识延伸,对数学知识产生自己的科学理解,并且促进学生基于数学理论进行深层的数学创新。

4.应用型实验策略——指向理性应用能力

数学应用能力是数学学科工具性价值的体现,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合理运用。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不能只依靠实验进行知识传授、抽象记忆,而是要适当扩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进行实际应用。

【片段4】实例应用,理性思考

师:请同学们剪一个如图6所示的直角三角形,这是一个特殊三角形,它的哪条边最长呢?

图6

师:通过观察实验、结合知识,同学们发现哪条边最长了吗?

众生:斜边。

师:为何是斜边呢?你的理由是?

生1: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直角是90°,所以直角三角形内直角最大,它所对的边,也就是斜边,肯定也最大。

生3补充:这是大角对大边原理。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斜边和直角边还有什么关系?

生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师:很好,这是我们学习线段时用到的知识点,在直角三角形中也适用。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的直角三角形,以顶点为中心,仔细观察三边关系,你可以推理出“斜边最长”的定理吗?

设计分析:片段4仍然采用实验法策略,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知识的推理和应用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和独立的数学应用,引导学生在知识应用过程中进行数学思维的锻炼和提升,掌握理性的数学推理方法。

三、设计反思

数学实验教学应该具有连续性、趣味性和开放性,以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基础,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考。教师结合实验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开放性引导,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逐层深入的实验探索中进行数学推理、建模和空间符号抽象,内化数学知识,通过有意义的实验真正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理性思维。

猜你喜欢
辅助线理性三角形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例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求证中辅助线的添加与使用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三角形,不扭腰
常用辅助线在圆中的运用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特殊四边形中添辅助线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