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柱间支撑设计概述

2021-06-21 03:26盘洪玉刘威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六安237161
安徽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钢柱吊车交叉

盘洪玉,刘威 (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六安 237161)

随着钢结构行业迅速地发展,轻钢结构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工业厂房中的应用最为普遍。柱间支撑能够确保房屋承重结构的正常工作,对结构的侧向稳定性及刚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结构设计师们而言,需要从建筑结构布置、杆件截面计算、节点设计、加工安装等方面着手,合理地进行方案设计,满足其使用条件,提高其安全性与经济性,促进项目又好又快地发展。

1 分类、组成、作用

柱间支撑可分为:门式框架支撑、圆钢或钢索交叉支撑、型钢交叉支撑、方管或圆管人字支撑等,形式方面有十字交叉型、K字型等,一般通过焊接、螺栓连接在钢柱的腹板或连接板上。

柱间支撑系统由以下各部分组成:设置在钢柱之上段,其位置通常设置在内部结构吊车梁牛腿标高以上和屋架下弦之间;设置在钢柱之下段,其位置通常设置在内部结构吊车梁牛腿标高以下和柱脚标高以上;与此同时也可以在房屋的端部设置,一般是在边榀刚架处增加柱间支撑和系杆,建立一个稳定的结构体系,除前述中提到的纵向系杆,吊车梁自身、制动桁架、制动板皆是构成一个柱间支撑体系的一部分。

结构体系中增加柱间支撑,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纵向稳定和空间刚度;在进行主刚架计算时,设置柱间支撑,可以减少钢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来缩小钢柱的翼缘宽度、腹板厚度,进而削弱基础尺寸大小;此外从建筑物山墙吹过去的风荷载、有吊车系统中吊车刹车时产生的纵向刹车荷载、建筑物的环境温度应力以及强震荷载都可以由柱间支撑承受。

2 布置原则

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从建筑方案的角度考虑,应保证建筑物生产净空的需求,当支撑形式为交叉支撑时,需要特别关注其是否会挡住建筑门窗,影响其使用功能,此时可以更改支撑形式,采用门式支撑或者更改该处支撑的布置,移动到相邻柱距;从结构方案的角度考虑,为保证建筑物的纵向稳定及空间刚度,柱间支撑、屋面支撑及系杆都应设置在同一个柱距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受力体系。

当柱间支撑位置设置在钢柱之下段,为了削弱建筑物因为温度作用带来的变形难题,因此应该把布置位置设置在建筑物温度区段的中部,在建筑物端部的第一个柱距内不设置柱间支撑,目的是为了释放温度作用带来的温度应力。当温度区段长度不大时,宜在温度区段中部设置一道。当温度区段大于120m时,宜在温度区段内设置两道。

当柱间支撑位置设置在钢柱之上段,若某一柱距内设置有下段柱柱间支撑,上部与之对应宜设置上段柱柱间支撑,通常会在建筑物温度区段的两端设置一道上段柱柱间支撑,其作用能够传递山墙方向吹过来的风荷载、地震作用,也能够加强建筑物上部结构的纵向刚度。

阶形柱的下段柱间支撑,当为等截面柱且截面高度≤600mm时,在柱中心线位置采取单片支撑形式;当为等截面柱且截面高度>600mm时,采取双片支撑形式,在两个柱肢内成对设置。

阶形柱的上段柱间支撑,当上段柱的截面高度≤1000mm时,在柱中心线位置采取单片支撑形式,当上段柱的截面高度>1000mm时,采取双片支撑形式,在两个柱肢内成对设置。若存有人孔通道,有单片支撑的时候,应注意让开人孔通道而将支撑倾向一侧;有双片支撑的时候,肢应向柱的两翼缘内侧设置,保证柱与吊车桥架之间应该留有的净空尺寸。

3 结构设计

因为十字形交叉支撑传力路径比较直接,用钢量较其他支撑形式较省。所以计算以十字形交叉支撑为例。

3.1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见图1所示。

图1 有吊车厂房柱(单阶柱)十字交叉支撑简图

H-其他纵向水平荷载(如固定在厂房柱列的管道等纵向推力);

W-风荷载(由山墙、天窗架端传来);

W-风荷载(由山墙抗风桁架传来,若无抗风桁架,则无此项);

T-纵向水平荷载(吊车刹车产生的制动力);

F-纵向水平地震作用(由柱顶处分配的);

F-纵向水平地震作用(由吊车梁顶标高处分配的);

支撑杆件的计算长度可按下式确定:上、下柱间支撑交叉杆件在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取节点与交叉点之间的距离,即l=0.5l ;上、下柱间支撑交叉杆件在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取节点中心间的距离,即l=l。

3.2 控制参数

由《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第8.3.3条:屋面横向支撑应按支承于柱间支撑柱顶水平桁架设计;圆钢或钢索应按拉杆设计,型钢可按拉杆设计,刚性系杆应按压杆设计。因此十字形交叉支撑可以选择角钢,按拉杆进行设计。支撑的选用除了应满足承载力限制要求,其主要是由长细比控制。由《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第3.4.2条:受拉构件的长细比,不宜大于表3.4.2-2规定的限值。

3.3 截面选择

由上述结果可知,当满足承载力限值以及长细比限值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热轧不等边角钢,采用短边搭接,热轧等边角钢L110×7线重为11.9kg/m,热轧不等边角钢L110×70×7线重为9.66kg/m,每延米重量可减少2.24kg。截面选择时采取此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4 节点设计

3.4.1 材料及要求

②焊条采用E43 xx型,焊条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1995)的有关规定。

3.4.2 设计原则

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336-2)柱间支撑第3.5.1和第3.5.2条:非地震地区,取支撑杆件全截面乘以钢材强度设计值的1.1倍;地震区,取支撑杆件全截面乘以钢材屈服强度的1.2倍。若截面设计采用截面L110×70×7的热轧不等边角钢(Q235B),节点可按下式进行设计,连接采用现场安装螺栓+三面围焊形式。

端缝受力

肢背所需焊缝长度

肢尖所需焊缝长度

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336-2),可以绘制如下节点(连接板和节点板厚度可参照图集选用),见图2所示。

图2 柱间支撑连接节点

4 施工制作

支撑构件和预埋件的表层必须完全除锈,除锈等级宜不少于Sa2或者St2。涂装应当选用与除锈等级相对应的防锈底漆。涂层厚度及涂装施工环境等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规定的要求;支撑构件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有关规定;现场使用的安装螺栓可以选择M16(C级螺栓);角焊缝的外观质量等级不应少于三级。

5 结语

柱间支撑系统视为钢结构厂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保证建筑物承重结构的正常工作,对结构的侧向稳定性及刚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建筑布置及结构设计方面对柱间支撑系统设计进行了概述,旨在为今后柱间支撑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钢柱吊车交叉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跨多层支护结构的地下室钢柱施工技术
跨多层支护结构的地下室钢柱施工技术
探究跨多层支护结构的地下室钢柱施工技术
连数
骄傲的大吊车
连一连
连星星
钢柱为什么倒下
吊车梁形式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