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部编语文教材培养语文学科素养

2021-06-22 04:58孔令凯李瑞
关键词:语文教材语文素养中学语文

孔令凯 李瑞

摘   要:部编语文教材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体现了国家意志,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与部编语文教材有着密切联系,体现了“教、学、考”的一致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部编语文教材、夯实语文基础、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材;语文素养;试题与教材的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1-0007-04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都离不开语文教材。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回归教材的特点非常明显,许多题目与部编本教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好地落实了“教、学、考”相一致的原则。下面就试题与教材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

如第1题,在具体语境中考查识字与写字能力。所考查的“别墅”“徘徊”“呈现”“巍峨”等四个词语课本中都出现过。“别墅”出自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文中有“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徘徊”出自七年级上册冰心《荷叶 母亲》,文中有“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晏殊的《浣溪沙》,该词中有“小园香径独徘徊”。部编本小学五年级下册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文中引用苏东坡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呈现”出自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文中有“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巍峨”出现在八年级上册对《长征》这部书的评价文字“长征是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同时《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也出现了“巍峨”一词——“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所考查的这些词语不偏不怪,而且都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3500个常用字范围之内。

如第2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所涉及的《蒹葭》(八年级下册)、秋瑾《满江红》(九年级下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年级下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九年级下册)等四首诗词曲以及《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虽有佳肴》(八年级下册)两篇文言文都出自课本,且均为《课标》推荐背诵篇目。

如第3题,选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抗争”“众志成城,防控疫情”“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等五条宣传标语,让考生从中任意选择最喜欢的一条,并说明理由。这种考查思路与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我的语文生活”的内容高度一致。教材中的一项任务是这样的:下面是四则广告词,前两则是茶叶的广告,后两则是图书馆的公益广告。自选角度赏析,说说你的看法。你最喜欢哪一条?

①闻香知好茶。②一杯茶,一份情,一生缘。③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④有了喧哗,自己无法心静;有了打闹,别人无法凝思。

这两道题目,都是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的赏析品评能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第4题,是非连续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选取的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先生所绘的一幅画。设置了两道题目:一道是“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另一道是“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前一道题目考查运用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进行微型說明文写作的能力。这道题考查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在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知识短文《说明的顺序》中有相关内容。如“如何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呢?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在“写作实践”栏目,第一题要求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并给出两条提示:①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②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这些知识及训练对指导今年这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同样很有帮助。如果学生平时进行过这样的训练,那么解答今年的中考试题是不会感到困难的。

如古代诗词阅读选取的两首诗都来自课本。杜牧的《赤壁》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选自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0课。第5题考查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诗的解释,关于这两句诗课本上给出了“戟”“销”“将”“认前朝”四条注释,结合这四条注释,这道题是不难作答的。第6题“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这道题与课本七年级下册第119页的“思考探究”第一题有密切关联。更何况这首诗课本上还配了一幅插图,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和课本所配的插图,回答这道题是没问题的。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的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也有同样的问法:“本课诗词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文言文阅读,第7题考查对着重号词语的解释,所考查的“亦”“及”“绝”“已”四个常见文言词语,课本中都出现过,有的甚至出现不止一次。如“亦”,《论语》十二章中“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唐雎不辱使命》中“公亦闻天子之怒乎”,《核舟记》中“技亦灵怪矣哉”;“及”,《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何能及君也”;“绝”,《三峡》中“绝巘多生怪柏”,《核舟记》中“佛印绝类弥勒”;“已”,《河中石兽》中“转转不已”,《鱼我所欲也》中“是亦不可以已乎”,《愚公移山》中“惧其不已也”。这道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迁移能力,如课本学得比较扎实,这4分就会轻松拿到。

第8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这两个句子分别是“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这两个句子中都没有生僻词,只要把句中的常见文言词语翻译出来,句子通顺,就可以了。如第一个句子中的“吾”“于”“甚”“好”“独”,第二个句子中的“尝”“以为”“而已”等,课本中均出现过,此不逐一列举。至于第二句中的“太白、子美”,属文学常识,课本上也都有注释。如七年级上册有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在该诗注解中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同样在七年级上册有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注释中有“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诗人”。当然“太白、子美”不翻译也不扣分。

议论文阅读选取的是林非先生的《真情实感》,这是一篇文艺论文。尽管我省以往的中考中没有考过这样的议论文,但考生对这样的议论文是不陌生的。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也与此类似,如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朱光潜的《无言之美》、叶圣陶的《驱遣我们的想象》等都属于这类文章。第11题“选文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进行论述的?”,课本中的《谈读书》《不求甚解》都是论题型题目。第13题“选文第⑤段引用罗丹的话,其表达作用是什么?”,这种设问方式与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中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的设问方式基本上一致。

名著阅读,今年考查《骆驼祥子》和《水浒传》两部名著的阅读情况。其中《骆驼祥子》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推荐阅读书目。第19题第(1)小题“祥子与‘那个姓孙的在曹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课本上的导读文字中就有相关的内容“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这段文字中的“诈骗祥子的孙侦探”与试题答案是密切相关的。考查的另一部名著《水浒传》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推荐阅读书目。第20题第(1)小题“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            的长篇小说。”这道填空题的答案正是在课本上导读文字第一段中。这段导读文字是这样的“《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记叙文阅读,选取的《南瓜·茄子·小鸡》是一篇状物叙事抒情散文,语言细腻生动、充满温馨的情感,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是喜闻乐见的。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课文,如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试题在设问方式上处处有教材的影子。如第14题“选文写了‘我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这与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社戏》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是相仿的,都是考查概括能力。第15题“选文第一部分中加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这道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课文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多处运用对比,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是这样的“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第16题“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这个句子是“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出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这样的设问方式课本中也有不少,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一段的动词运用。这段文字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有一段动作描写也很准确生动,这段文字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18题“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对选文主旨的理解,这样的设问方式也是司空见惯的。

作文试题的材料也来自课本。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课文是《论语》十二章。其中第一章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文试题材料二,从这则文字中截取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句子。课下注释中,对“时习”“不亦……乎”“说”都做了注解。课后的“思考探究”题,第二题是:“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这样的命题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章节,不只是为了单纯的背诵,更重要的是为汲取古代先贤的智慧,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作文試题还与部编本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相关联。该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课“学习新天地”中有两节学习内容。其中一节是“学习伴成长”。列举出“学”和“习”两个繁体字的篆文写法,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认识这两个字表达的意思并在篆文繁体“习”字的旁边画有一只飞翔的鸟。这些内容与我省中考作文材料一“习,本义指鸟反复练习飞翔”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第二节内容是“享受学习”,其中谈到了“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与我省中考作文题目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是不谋而合的。今年我省中考作文试题,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学科融合的理念。

综上所述,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设问方式都与部编教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对部编教材的重视程度,这是一个鲜明的教学导向。部编语文教材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一套站位高远的教学资源,它凝聚着众多专家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国家意志,是任何教辅材料无可比拟的。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部编语文教材,扎扎实实夯实语文基础、实实在在培养语文能力、切切实实提高语文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回归语文教材,提高语文素养,这是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给我们的启示。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语文素养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