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题得失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1-06-22 04:58许辉
关键词:教学建议中学语文

许辉

摘   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以来,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从内容到实施都在稳中求进。取消考纲后的第一届中考格外引人关注,学什么考什么的具体实施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要点,通过复盘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答题得失,从答题亮点、答题不足及教学建议三个维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中考语文;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1-0014-03

2020年中考备受国人关注,它除了承载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殷切希望,还在于本届考生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考生备考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尘埃落定之时,笔者重新审视与反思了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卷及考生答题之得失。

本次的河北省中考语文卷很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突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增强了综合性,加大了开放性试题的比例,体现了素养教育的要求。试卷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赋分恰当、题干规范、贴近生活实际,试题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在注重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体现了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整套试题新颖有创意,凸显课程改革的方向。

纵观考生此次中考试题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两个亮点

其一,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遭遇“新冠”,既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了我们千载难逢的教育契机:了解疫情,培养学生克服苦难的毅力;明辨是非,树立学子正确的三观;教育学生知冷暖、有担当,常怀感恩之心;学楷模、慕英雄,勇立报国之志。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不是历史课,但中国人的文脉蓬勃绵延数千年,始终是要载道的;中国文人的目光灼灼数千载,始终是深切注视着最鲜活最火热最广泛的社会生活的。

在这张试卷中,不管是直接赏析疫情防控标语的第一部分第3小题,还是其他部分有可能直接、间接涉及此次疫情的试题,考生几乎都能从昂扬民族信心、坚定制度自信、凝聚奋进力量等方面给与正能量满满的回答,特别是关于“习”的话题作文叙写中,阅卷教师从学生的一篇篇考场作文中,一次次深刻感受到了应对突发疫情,祖国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能力;被其中面对危难,各行各业不计报酬、不论生死、齐心抗疫的民族伟力所深深感染;在作文中,我们看到了钟南山院士红肿的眼和李兰娟院士疲惫的脸;看到了那么多医生护士们脸上口罩的勒痕和背上汗水浸透的印渍……更看到了经历了特殊的战疫后,少年心中所立下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这是本次中考语文试题解答中最大的亮点,也是初中语文教师长期在语文教学及疫情期间的空中课堂、线上课程中,始终贯彻“立德树人”,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结合的必然结果。

其二,从试卷之上,我们可以看到在高扬人文性的同时,初中语文教学对基础知识的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不论是字词拼音,还是诗文默写、古诗赏析、古文积累,我们的学生都是扎扎实实、沉沉稳稳的,得分不错,书写较之往年也有大幅提升,作文中字迹工整清秀者比比皆是。

二、两点不足

其一,这是一张去套路化的试卷,题目并不刁钻,但是各种看似老妪能解的题目,却让很多习惯于背诵各种答题套路的考生阵脚大乱。教语文和学语文的过程中,教授和规范答题技法是必须的,但忽略了最基本的认知、理解与审美,没有情怀、没有感染,只有套路的语文教学,路子会越走越窄,日子会越过越难。

其二,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受网络文学和短平快信息影响,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不知所云的伪古风叙述与无完整叙事、零零碎碎、内容凌乱的碎片化写作已经相当严重,值得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注意。

三、今后语文教学之建议

首先,要注重基础,注重书写的规范与正确。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字音、字形的“读”,忽视认真细致的“写”,普遍认为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掌握。因此,小学时字音、字形学习不扎实的学生,依然出错率很高。学生错别字过多的问题不容小觑,今后我们要更加注重基础字词的教学与检测。在平时教学及作业批改中,教师要教之有法、督之有恒,不断认真挑错,学生才能逐渐重视,认真改正,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其次,由试题反思到常规教学,我们文言文的付出值和获取值不对等。由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文言文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师生不能仅仅盯住“想当然”的考点,要从阅读积累上加大教学力度。古文学习与诗歌鉴赏虽需要死记硬背,但又不能止于此,它更需要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可见,坚持积累是良策,注重理解是保障。今后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重视解题方法及语言规范性的训练,还要不断加强课内外古诗文言文的积累和理解训练,通过各种举措立体化生动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再次,学生总结信息不全、表述逻辑不清,基本都是没有规律地罗列词汇。所以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给学生强调答题要全面、要扣住试题的得分点,但有些教师却忽视了规范答题的训练。规范答题包括方面有很多,如用文体术语来回答问题,对比、作比较和对比论证不能混为一谈;理解句子要从手法到内容再到情感,是有层次的;问题回答还可分点罗列;语言组织要准确精炼等等,这些内容在平时教学中都不容忽视,否则学生心里明白,却拿不到分数。

然后,远离套路,进行去功利化教育。中考对标点符号的要求降低了很多,在平时的大型考试中也很少有涉及标点符号的题型,所以部分教师就没有系统讲标点符号的用法,因此学生暴露出不少标点使用问题,希望教师不仅要对中考考的多加练习,对不考的也要高度重视,考试有范围,语文无畛域。

最后,在崇尚短而快的时代,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进行深而长的阅读与写作。浮光掠影不是高效高能,矫揉造作绝非文采斐然。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书,读原书、读长书、读厚书、读好书,读原汁原味绵长厚重的生活;写作,写人话、写人心、写人味、写人情,写真实真切烟火腾腾的人生。作为语文教师,更该学会从那几册已钻成了牛角尖的课本中挣脱出来,放下手机里的刷刷刷与买买买,静下心来钻研教学、读书、写作,先明道再传道,先自救再渡人。教师心胸广阔,学生才能视野高远。

总之,通过这张人文色彩浓厚、去套路化的中考试卷,我们能更深刻地领悟到语文课的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堂,都不能是象牙塔里与世隔绝的吟风弄月,也不能只是试卷上机械呆板的“比喻”“拟人”,一定要与身处的现实大世界和烟火小生活同呼吸、共命脉,只有如此,我们的语文才是鲜活生动的,才不会沦为挂在墙面上画轴中装饰风雅的花,才能是攥在每一个人手心里的可以照亮脚下,引燃未来的火把。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
关于《中学语文》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