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与隔代教养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影响的对比

2021-06-24 10:59吕婧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对比

吕婧

摘 要:我国对于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通常以父母教养方式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更迭,父母出于工作等原因,隔代教养的方式逐步取代父母教养的方式,而目前被祖辈带大的幼儿也逐步进入幼儿园中就读。小班幼儿入园,是3岁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步。如何正视父母教养方式与隔代教养方式对幼儿初入园适应性的影响?父母与祖辈如何携手帮助幼儿平稳度过入园的分离焦虑期?这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父母教养;隔代教养;入园适应;对比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大学校级课题“新疆乡镇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技能成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YSD20205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概念界定

(一)父母教养方式

不同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也有各自的理解,但是大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对于刚要步入幼儿园的3岁幼儿,他们的行为方式基本可以反映出其所受的父母教养习惯和父母教育的特定倾向,也会影响他们进入幼儿园的适应程度和适应方式。

Nancy Darling,laurence Steinberg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与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情感与态度的集合体,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这种教养行为会对幼儿各方面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Frances则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与父母行为、态度和观念有关的综合的一种教育方式。学者李燕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养幼儿的行为方式,其体现在父母与幼儿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对幼儿的关注度以及与幼儿的互动等多个方面。

本研究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來的一种具有固定性的行为模式和倾向。

(二)隔代教养方式

隔代抚养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且隔代教养的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有些学者认为隔代教养定义与父母教养的定义相对,是指祖辈家长(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对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即指由祖辈主要参与的抚养方式,指由祖父母承担对第三代幼儿的抚养和教育责任,父母放弃或者较少参与对幼儿的抚养责任和义务。另有学者从隔代教养的过程对隔代教养进行界定,认为隔代教养指祖辈主要承担对第三代幼儿的教育和抚养任务并对幼儿的身体的成长、性格的形成等方面产生影响的过程。

(三)入园适应

对于入园适应的相关研究可追溯至对于适应的研究。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入园适应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是由于研究重点的不同,对于适应的定义大都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即指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其身体的生理机能与幼儿园环境条件相适合的适应;二是心理上的适应,即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对所面临的幼儿园新事物和新现象采取接纳的态度,善于接受新的生活环境;三是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即幼儿进入幼儿园新环境开始集体生活,集体生活不同于幼儿熟悉的家庭生活,对此个别幼儿则可以较好地切换自己的生活状态以更好地去适应幼儿园新的社会环境。

二、两种教养方式对幼儿入园生理适应影响的对比

(一)父母养育的幼儿身体素质更强

幼儿的饮食结构、习惯和家庭体育锻炼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素质。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幼儿的饮食更加规律,较适合与幼儿体质,更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育。但是,个别家庭的父母出于工作等原因,幼儿的饮食主要由祖辈承担,只有周末父母才负责幼儿的饮食,导致幼儿饮食习惯不易养成。其次,就年龄与身体素质来说,年轻的父母精力更加旺盛,与幼儿进行亲子类体育游戏的强度更大,更能辅助幼儿提高身体素质。但是在此基础上,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幼儿父母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父母对于幼儿身体锻炼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入园生活独立性取决于教养方式

对于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主要取决于父母和祖辈的教育理念,不管是父母还是祖辈,如果对于孩子过分宠爱,易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环境中易变得孤僻。相反,如果养育人在对幼儿生活独立性的培养中能够张弛有度,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则在进入幼儿园时能更好地服务自己。

三、两种教养方式对幼儿入园心理适应影响的对比

(一)父母教养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

目前小班的家长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们的成长环境正处于社会物质基础和思想快速转换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85后”父母在养育子女的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教育的模式逐渐科学化和规范化,更加注重独立、开放、自主。且研究显示,在家庭对学前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年轻一代父母面对工作的压力或者母亲独自带孩子的身心俱疲,极易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失去耐心,加重幼儿的入园焦虑。

(二)隔代教养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

有许多研究显示,入园后隔代教养的幼儿分离焦虑情绪相比于其他幼儿要明显很多,祖辈过分宠爱幼儿易导致幼儿在面对幼儿园新环境不如意时产生抵触心理,祖辈心疼孩子而不能坚持送幼儿入园,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幼儿的入园适应问题始终得不到缓解。

四、结论与分析

由以上论述可知,不论是父母教养还是隔代教养,有效的亲子游戏才是养成幼儿健康体魄和独立生活习惯的关键。而不论是父母还是祖辈,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选择的教养方式与幼儿初入园适应有极大的关系,积极、民主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情感良好与尊重幼儿人格、决策对幼儿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有较显著的积极影响。同理,积极的隔代教养方式以及祖辈为人和善、严慈相济会对幼儿自我决策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会让幼儿健康的性格发展受阻,使之面对新的环境无所适从。

参考文献

[1]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06):3-5.

[2]易云.“隔代教育”困扰家长[N].教育文摘周报,2002-10-23.

[3]张静,孙春阳,刘慧燕,汪乾翠,卿孟霞,赵桂兰,刘建琼.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2):1119-1120.

[4]吴海霞.母亲教养方式、母子依恋与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5]戴军.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化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6]杨彦平.社会适应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7]王丽红,杜忠林,钱骏,黄茜,刘智.影响3-6岁幼儿部分身体素质合格率的父母因素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06):477-479.

[8]杨琳.原生家庭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J].中国农村教育,2020(05):68-69.

[9]沙晶莹,王元,房卫鑫.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6):955-956.

[10]孔昕.浅析隔代抚养对小班幼儿入园情绪的影响[J].才智,2019(31):176-177.

[11]徐婧.气质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对比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下)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