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究

2021-07-01 05:13袁玉青郭明广郭宇琛
开封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课程

袁玉青,郭明广,郭宇琛

(开封大学 医学部,河南 开封 475004)

教育是国之大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在高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育人意识,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在增强职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思想品格和综合素养,尽快成长成才。

一、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健康意识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提出,“以健康为中心”[2][3],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和临床医学实践来传授理论知识。一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身体、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以提升自身免疫力,健康快乐成长。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提高个人防护能力,树立团队协作精神,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传染性疾病包括:经呼吸道传播的甲型流感、肺结核,经消化道传播的痢疾、霍乱,经性接触传播的梅毒、淋病,经血液传播的乙型肝炎、艾滋病,经动物抓伤或咬伤传播的狂犬病,等等[4]。病毒一旦来袭,就必须尽快控制传染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措施包括:消毒、隔离、室内通风、接种疫苗、注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等。在专业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学生的无菌意识。只有在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才能有效防控医院感染。要教育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做人民信赖的医务工作者。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传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价值观塑造目标等。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体现,要贯穿课堂教学、课后研讨、实验实训、作业测验等各个环节,贯穿课程教学始终。

二、通过讲述专业领域名人的故事,培育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

要深入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精神价值,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提高专业知识的“温度”,增强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增强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1]。医药学界名人灿若群星,他们献身医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例如,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他善于观察和研究,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巴斯德通过曲颈瓶试验,证实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细菌引起的,进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至今,巴氏消毒法仍在使用,常用于酒类和乳制品消毒;郭霍创建了固体培养基,他因分离、鉴定出结核分枝杆菌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学者贝林使用含有白喉抗毒素的动物血清,成功治疗了白喉患儿,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的先河,因此获得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因此而获得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发现,在被青霉菌污染的培养基表面的霉花周围,形成了一个清澈的环状带,而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不见了,原来是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将细菌杀死了;中国古代的人痘接种法是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受到人痘接种法的启发,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发明了更安全的牛痘接种法,为人类预防并最终消灭天花做出了重要贡献;1908年法国细菌学家卡尔梅特和介云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在含有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13年230次传代,获得了毒力减弱而免疫原性完好的变异株,即卡介苗,它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获得批准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4][5]。中国防疫先驱伍连德[6],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解剖疫病死者的遗体,得到肺鼠疫的结论,并给出了防治措施,“肺鼠疫”这一结论是由伍连德首次提出的,他为防控鼠疫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鼠疫斗士”。“沙眼衣原体之父”汤飞凡[4][6],采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和链霉素抑菌技术,在1955年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为了确认分离出的物质就是沙眼的病原体,他毅然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实验。“人民科学家”顾方舟[6][7],以身试药,以子试药,其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为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疾病做出了巨大贡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7],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最终提取出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的世界难题,为中医药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8],他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医学家们的成就促进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而这些成就的获得,都源于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都离不开他们的坚持不懈、攻坚克难、敢为人先。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专业领域名人献身科学的故事,来培育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

三、讲述医学现象和医疗实践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医学方法和药物也不例外。例如,在通常情况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也会造成机体损伤。动物免疫血清对人体就具有双重作用[5]:一方面,动物免疫血清中含有特异性抗体,可发挥中和作用,用于某些疾病的特异性紧急预防(如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紧急预防破伤风,抗狂犬病血清用于紧急预防狂犬病);另一方面,动物血清对人体来说属于异种物质,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也可能导致超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因此在使用前,应先做皮肤过敏试验。对动物血清,科学家都在想办法扩展其对人体有利的一面,而控制其有害的一面。动物免疫血清经胃蛋白酶水解处理精制,其免疫原性可降低,可以减缓超敏反应的发生。使用精制的动物血清之前,仍需先做皮试。若皮试不过敏,就可进行注射;若过敏,则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或进行动物血清脱敏注射。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要使学生认清事物的两面性及其发展规律,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不能仅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摒弃填鸭式教学,改用启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生活实践、临床医学实践,结合卫生行业职业资格考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9]。

(一)PBL 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时,会面对许多专业问题。如:免疫对人体有利还是有害?注射动物免疫血清有哪些注意事项?注射或采血前,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微生物分布在哪里?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有无微生物?正常菌群在人体中的分布状况是什么?正常菌群对人体有利还是有害?正常菌群有何意义?再如:乙肝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检出乙肝感染者?如何预防乙肝感染?如何阻断乙肝垂直感染路径?当职业暴露于乙肝感染者血液环境时,如何紧急预防乙肝感染?乙肝疫苗通常需要接种几次,为什么?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如何处理,有哪些注意事项,应注意预防哪些疾病?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PBL教学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发展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CBL 教学法

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案例对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个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病例:患者,女,32岁。因咽痛、咳嗽、咳痰2天,在当地医疗站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阴性,静脉滴注青霉素640万u/d。连续滴注3天后,症状好转。第4天上午,再将青霉素640万u/d加入250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输液中,诉头晕、胃部不适,呕吐胃内容物1次,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四肢无力、出冷汗,继而昏迷,立即停止输液,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急送医院门诊[10]。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给出初步诊断结果,并说明该病是如何发生的,应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痢疾、霍乱、破伤风、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临床案例,都是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应通过分析临床典型案例,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要点,做好疾病防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三)VBL 教学法

VBL(Video-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视频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视频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和牢固。如:抗体结合反应动画视频,可以形象地展示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过程,说明抗体的中和作用及调理吞噬作用;流感病毒动画视频,可以形象地展示该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症状,介绍其复制周期、防控措施等;革兰氏染色法、细菌的分离培养、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的应用、豚鼠过敏性休克实验等操作演示视频,可以直观展示操作步骤,说明注意事项和结果。《微型杀手:鼠疫与疟疾》《医学革命:肠道细菌》《细菌大作战》《遏制耐药,中国在行动》等视频,都是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应多多播放相关视频,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OTO教学模式

OTO(Online to Offline)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百度网盘中存储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各种PPT以及图片、视频、动画、文档等多种类型的文件。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采用OTO教学模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在线测验与线下作业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登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等部委的官方网站,学习文件、掌握政策,在线分享医学类微信公众号(如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控动态、好医生、丁香园、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等)中的各种资讯,了解行业动态,掌握各种行业标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9]。

(五)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他们归纳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方式和途径,画出抗体的结构模式图并进行解释,看图讲解ADCC、调理作用、花粉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绘制思维导图,展示免疫系统的组成,讲解肺结核、痢疾、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并扫码答题,完成随堂测验。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五、改革教学评价与学业成绩考核机制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由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两部分组成。学生评价通过“问卷星”在线进行,学生提交无记名问卷,自主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同行评价由学校组织的评委团进行,评委团由校领导、教学督导员及本院系部分教师组成,通过随堂听课或听讲观摩课,进行考查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学生最终的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分为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由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在线测验成绩、作业成绩等几部分组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要从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属于多维、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既能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与专业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倡导在线进行教学过程管理,使教学评价与学业成绩考核更加系统化、智能化。

六、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调查

无记名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以上的学生认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职业能力与素养要求一致或基本一致。大多数(90%以上)学生能够认真上课并完成作业,多数学生能够进行课前预习和及时复习,近一半的学生还能进行课外扩展学习活动(见图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有所收获(见表1)。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67%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24%的学生表示满意,9%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不满意者为0,满意度为100%。学业成绩综合评价考核结果显示,考核通过率为100%,优秀率(90分以上)为73%(见图2)。调查结果说明,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高。

图1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学习情况统计

表1 学生的学习收获

图2 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评价考核情况

七、结语

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始终。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富学生的学识、增长学生的见识、增强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塑造学生的品格,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课程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
延安市宝塔区苹果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