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S创客教学法在高职《模拟导游》课程中的应用

2021-07-01 05:13
开封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导游词少林寺游览

王 霞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SCS创客教学法由北京师范大学傅骞博士在2014年首次提出,该教学法强调从学生最擅长的模仿学习入手展开教学。教学活动分为七个步骤:情怀故事引入、简单任务模仿、知识要点讲解、扩展任务模仿、创新激发引导、协同任务完成以及作品分享。由于所有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连起来是SCSCSCS,所以将其命名为“SCS创客教学法”[1]。《模拟导游》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教学一体化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导游基础知识全面理解掌握,而且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导游基础知识》等。该课程一般都被安排在第三学期讲授。本文拟探讨SCS创客教学法在《模拟导游》课程“人文旅游资源模拟导游”单元“宗教建筑景观模拟导游”章节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设计

当前全域旅游方兴未艾,旅游业已经进入个性化时代,定制旅游深受欢迎。但是,多数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实训还停留在传统的团队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跟不上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应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完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加强旅游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宗教建筑景观模拟导游”是由赵利民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教材《模拟导游》(第四版)项目四“人文旅游资源模拟导游”单元的第13个章节。宗教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只有对宗教建筑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讲解,才能更好地引导游客参观、欣赏。对导游来说,设计好游览路线、撰写好导游词、掌握讲解要领非常重要。为此,要搭建起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思想碰撞的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导游实操能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最终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佛教对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影响巨大。本文拟以汉地佛寺建筑景观为例,进行宗教建筑景观模拟导游教学的探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宗教基础知识,掌握宗教建筑景观的特征及文化内涵,熟悉宗教景观的参观禁忌,做好各项提示工作,引导文明参观。能力目标: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设计、撰写导游词,灵活运用导游讲解方法进行宗教旅游景点的讲解,触类旁通,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素质目标: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合作精神、沟通与交流能力以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二年级学生,此前已学过《导游基础》《旅游文化》《导游业务》等课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佛教和古建筑的基本知识,但缺乏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梳理,导游词创作水平有待提高,旅游线路策划的经验不足。因此,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强调“做中学、学中思”,挖掘教学资源,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宗教文化及宗教建筑景观导游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汉地佛寺的平面布局及主体建筑;针对团型特点,灵活地撰写宗教景观导游词。教学难点:在保证安全游览的同时,选取最佳游览路线,灵活运用导游讲解方法;使游客获得最大的满足。

二、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开展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情怀故事引入、简单任务模仿、知识要点讲解、扩展任务模仿、创新激发引导、协同任务完成以及作品分享七个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利用Google earth 3D地图,确定参观游览交通线路,登陆景区官网,借助 3D软件进行全景虚拟旅游。

(一)情怀故事引入

要讲好宗教建筑,不仅要掌握建筑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宗教知识。例如少林寺建筑景观模拟导游。在介绍少林寺建筑的同时,还要全面介绍少林寺的历史、文化,比如达摩的生平事迹等。导游词举例:少林寺被尊为“禅宗祖庭”。少林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公元527年,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决定在此发展佛业。他来到一个天然石洞(现在的达摩洞),坐禅九年,面影身形摄入石中,形成“面壁石”。少林僧众成为他的门徒,佛教之禅宗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禅宗主张参禅习定,但坐禅久了,肢体麻木,必须活动筋骨。达摩首创“罗汉拳”。寺僧在此基础上,博采百家之长,将它发展成为健身护寺的武功……[2]。可引导学生观看中国大学Mooc《好导游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参观游览服务部分《怎样进行宗教建筑导游讲解》。

(二)简单任务模仿

号称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雪窦山位于浙江奉化溪口镇,雪窦寺中供奉有弥勒菩萨。雪窦寺讲解词举例:有道是“山以名声,人以景齐”。自古以来,人杰和地灵总是相辅相成。所以来到奉化溪口,一定不能错过一条河、一座山、一个凡人,还有一位和尚。一条河,指的是穿镇而过的剡溪水。一座山,则是被誉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雪窦山。至于这个凡人,想必各位已经心中有数了吧,正是民国时期风云人物蒋介石,他是我们后面旅程的主角,暂且按下不表。我们先去拜访一位和尚,他正笑呵呵地坐着,等着我们。没错,就是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这尊铜像于2008年11月8日建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坐姿弥勒铜像,高56.74米。在早期的西域佛教当中,弥勒并不是这样的形象,而是深目高鼻,一副西方人的面孔。那么在中国,他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形象的呢?相传,在距今一千多年的五代时期,一天雪窦寺来了一位奇怪的和尚,只见他肥头大耳,满脸笑容,穿着松松垮垮。他是奉化长汀村人,在岳林寺出家,法号契此,因为他经常背个布袋化缘,所以人们都叫他布袋和尚。关于布袋和尚的传说很多。比如,他穿着高齿木屐跑到桥上,直膝而卧,则预示有个好天气;穿着湿草鞋走来走去,匆匆忙忙,则预示快要下雨了。每一次都很准。就这样神秘而疯癫地过了许多年,公元917年三月初三,他圆寂了。在圆寂之前,布袋和尚端坐在一块磐石之上,口中念了一首禅诗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布袋和尚正是弥勒化身。因此,我国大多数佛寺供奉的弥勒佛就是布袋和尚的形象[3]。导游一开场就用到了画龙点睛法,用“一条河、一座山、一个凡人,还有一位和尚”来概括溪口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接着,用突出重点法,着重介绍了雪窦寺的弥勒大佛,不仅介绍了弥勒铜像的建造时间、造型的含义,还与现实相结合,解读大佛精神,给旅游者带来启迪。

宗教建筑景观讲解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筑历史回顾。这一宗教建筑建于何时,是谁修建的,为何修建?导游应对此进行准确介绍。比如,介绍乐山大佛的时候,必然要提起海通禅师。位于三江汇流之处的乐山,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惨事件。海通和尚四处化缘筹钱,拟修建大佛,以镇水妖。当时的一位贪官见财眼开,想将所筹钱款占为己有。海通法师坚定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而这个贪官依然不肯罢休,要他来试,海通禅师临危不惧,一手接盘,一手挖出双眼,贪官吓坏了,再也不敢为难他。历经90年,在三代人的努力下,乐山大佛工程终于在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彻底完工。介绍建筑历史,在丰富游客知识的同时,可以给游客带来启迪。第二,建筑格局分析。佛寺建筑布局一般呈传统的中轴对称式、庭院式,严谨而巧妙。中轴线上,最前面的是山门,进山门,两边分别是钟楼、鼓楼,迎面是天王殿,进而是大雄宝殿,左右则是观音殿、地藏殿、罗汉堂和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后面是方丈室、藏经楼等。导游人员对宗教建筑的功能分区、布局及风格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第三,宗教含义及其功能阐释。导游人员应当准确而详细地了解宗教建筑构件、装饰图案的宗教含义和功能,以满足游客需求。

(三)知识要点讲解

在《宗教建筑景观模拟导游》课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宗教基础知识。表1为佛教基础知识。汉地佛寺建筑采用中国宫殿官署的院落布局,具有明显的中轴线,建筑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供奉佛像的佛殿是寺院的主体,主要佛殿位于寺院中央。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地佛教寺庙有白马寺、佛光寺、显通寺、悬空寺等著名寺庙[4]。“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等,两侧有门头室、云水堂、祖堂、客堂、禅堂、方丈院等。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少林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毗卢殿等。图1为白马寺和少林寺平面图。

表1 佛教基础知识

图1 白马寺和少林寺平面图

总括来说,汉地佛教寺院有南北向的中轴线,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依次展开。有山门,山门的两边为钟鼓楼,山门的正面为天王殿,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法堂,再后为藏经楼。正中路两侧是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这就是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布局。图2为汉地佛寺建筑即佛教殿堂的平面图。

图2 汉地佛教寺院殿堂主要布局的平面图

(四)扩展任务模仿

给学生布置任务:设计少林寺旅游线路,撰写导游词。

1.任务分解

(1)研究旅游团及其成员的具体情况,包括客源地以及成员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性格、饮食习惯、游览时间、旅游动机等,还要了解是否有成员信仰宗教、信仰何种宗教。

(2)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原则是:不走回头路,张弛有度,安全第一等。按顺时针方向参观寺庙,突出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凸显宗教文化的特色景点等。

(3)确定宗教建筑景观讲解思路;宗教建筑外观(例如山门)→建筑风格和布局(平面图)→主要单体建筑→主要供奉的造像和宗教艺术等。

(4)做好进入景区之前的准备工作。告诉客人宗教礼仪常识,例如:要五指并拢远指佛像;不踩踏寺院门坎;顺时针游览;不与寺庙人员攀谈;上香不进屋;不触摸文物;不在室内拍照;不在院内吸咽;不大声喧哗,等等。另外,还要介绍出家人的称谓、服饰、祭品、法器、跪拜形式等。导游员要恰当处理宗教景观游览中常见的问题,确保旅游者顺利、安全地参观游览。

2.组建团队

根据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也可让学生自由结合。分组便于讨论、交流。

3.填写任务单

表2为课堂任务单。

表2 课堂任务单

(五)创新激发引导

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少林寺景区的主体建筑有哪些?少林寺主体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是什么?少林寺塑像的艺术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资源开展教学,提供学习资料供学生参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通过微信上传少林寺优秀导游词,让学生关注爱课程、智慧职教云平台上的微课,以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导游词,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复赛第三场关于立雪亭介绍的视频,纪录片《畅游中国》之少林寺篇、《千年菩提路——少林寺》等。

(六)协同任务完成

小组可安排不同的成员来完成不同的任务,调动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

任务一:景区踩线。

利用 Google earth 3D地图,小组成员讨论确定从出发地到少林寺的参观游览交通线路;登陆嵩山景区官网,借助 3D软件,进行少林寺全景虚拟旅游。踩线完成后,小组合作完成少林寺游览线路的绘制,并填写实训任务单。教师查看学生绘制的导游图和填写的任务单,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任务二:整理少林寺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创作分工。

首先,对上传学习平台的少林寺导游词、录音资料以及解说词等进行点评和阐释,帮助大家理解少林寺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其次,对大家收集的少林寺素材进行整理,组织小组讨论,明确个人导游词创作的侧重点。最后,小组按景点或团型分工,学生创作完成个人的导游词。教师在此环节,要及时查看小组整理的相关资料,并强调导游词写作要领。

任务三:选取讲解方式。

导游讲解方式主要分为面、线、点讲解三种。在景区导览图前,对少林寺概况和游览线路进行介绍,此为面的讲解;沿着少林寺景区中轴线进行参观游览,依次介绍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等建筑,此为线的讲解;大雄宝殿为少林寺主要殿堂,故要详细介绍,此为点的讲解。教师要引导小组讨论,对讲解方式进行总结、选择。

任务四:收集游客参观宗教建筑景观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进入景区之前,导游要作哪些准备,要告诉客人哪些宗教礼仪常识、注意事项,对此,要进行总结提炼。

任务五:小组内,对组员的导游词进行互评。

听取小组讨论意见后,个人独立完成少林寺导游词的撰写。小组内,评选出最佳导游词。教师对小组推选出的优秀导游词进行点评,对其优点进行表扬,同时指出其不足,再次强调导游词创作的要领。

(七)作品分享

导游词的基本结构为导言、总述、分述和结尾,导游词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生动、灵活”[5]。少林寺导游词写作要突出三个要素,即佛教文化、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要组织学生交流导游词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分享各自创作的少林寺导游词。教师要进行点评分析,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写作重点、掌握写作要领,促进学生提高。

三、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可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其中,个人自评占5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分占30%。表3为“宗教建筑景观模拟导游”单元学习成绩考评表。

表3 “宗教建筑景观模拟导游”单元学习成绩考评表

四、结语

在SCS创客教学法下,教师不再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用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在高职《模拟导游》课程教学中应用SCS创客教学法,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环节,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虚拟游览、小组合作、视频学习、互动讨论、互评指点、讲解训练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创意激发、引导,可以优化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导游词少林寺游览
编辑部的故事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少林寺2》立项拍摄
教材作文手拉手
基于导游讲解大赛背景的导游词创作
试论导游词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导游词创作方法探讨
游览路线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我要去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