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之可行性探索
——以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1-07-08 03:48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杨思思姚纽蒙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生图书馆模型

文/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 杨思思 姚纽蒙

刚入校的大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如需要适应新环境、独立照顾自己、结交新朋友、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及课业规划等。同时,那些远离家乡的大学生还要克服思念家人的情绪。对此,教育学者们需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资源为新生创造早日适应大学生活的条件,让新生在刚入校的前几周记住并准确找到学校内标志性的建筑物,有助于缓解大家在新环境中的陌生感。图书馆也是高校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因此图书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生们记住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后,指导新生使用图书馆则是图书馆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往年各大高校图书馆的做法是集中举办新生入馆培训、宣讲会,让新生大致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概况。此类讲座内容单一,后续参观图书馆的时间安排总是显得比较仓促,导致入馆教育效果不佳。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积极改革创新,将旅游模型引入入馆教育中,以期形成新的入馆教育模式,为入馆教育增添新活力。

一、旅游系统理论概述

旅游系统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旅游规划专家甘恩于1972年提出,并建立了对应的旅游系统模型,其中包含了供需两大部分。这个旅游系统模型强调了供需关系,需求是旅游的动力,供应是旅游的拉力。在供给部分中,又细分为吸引物、交通、服务、信息及促销五个子系统。这一模型强调的是旅游者的决策过程和目的地的营销手段。2002年甘恩提出以旅游功能为主的系统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供给子系统里的五个要素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作用性。澳大利亚学者雷珀于1979年从地理空间学的角度定义了新的旅游系统。这种旅游系统模型中包含了五个基本要素,分别是:目的地、中转站、旅游产业、客源地、旅客。这种模型通过中转站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以空间移动的方式联系起来,这在旅游学研究方面的运用更加广泛。美国学者米切尔在1987年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真正从供需入手,把旅游业视为一个整体产业而建立了概念矩阵模型。在国内,相关学者对旅游系统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对应的旅游系统模型。与国外学者不同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吴必虎教授将交通和促销合并为出行系统,提出了新的旅游系统模型。新的旅游系统模型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是客源市场系统、支持系统、出行系统和目的地系统,并增加了一个子系统,即政府作用。1999年,王家骏增加了输入和输出两部分内容,即把旅游系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建立旅游系统模型。对比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旅游系统模型,我们发现,雷珀定义的旅游系统模型强调了旅游者在空间移动这一显著特点,并提出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都会涉及地理位置的变化。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实施的新生入馆教育是按培训方式而变换场所,因此,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尝试选用雷珀的旅游系统模型建立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

二、引入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的优势与作用

(一)有效缓解新生的“图书馆焦虑”情绪。梅隆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发现,约6,000本科生中有75%~85%的学生对使用图书馆而产生畏惧或焦虑的情绪。这也就是“图书馆焦虑”,它是指用户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及体验,是使用图书馆时的心理障碍。国外对“图书馆焦虑”的深入研究,也引起我国学者和馆员们的广泛关注。馆员开始计划周详的策略去帮助大学生减轻刚入校接触图书馆的焦虑情绪。新生入馆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一般来说,图书馆入馆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授课、观看视频讲解或发放图书馆读者手册等形式。有研究表明:若图书馆能提供多种讲解形式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焦虑情绪。另外,让学生直接向馆员了解图书馆,比他们使用电子辅助设备更能降低焦虑情绪。因此,为了帮助新生减轻焦虑的情绪,图书馆构建的新生入馆教育模式是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并分成三部分内容,即新生入馆教育活动中,让馆员与新生面对面接触;旅游式实地参观,让新生亲身感受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最后再借助电子辅助设备,让新生参加在线入馆测试。

(二)促进新生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大学生在校园里除了宿舍和教室以外,消耗时间最长的地方可能就是图书馆了。图书馆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层阶段——图书馆就是自习的地方。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是去图书馆自习,未曾使用过借阅服务,更不用说合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其他服务,比如使用数字图书馆或者利用数据库助力学业等等。在新生入馆教育过程中,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概况以及各项服务有利于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便利资源,从真正意义上帮助自己的学业。将旅游系统理论融入新生入馆教育中,其目的是让新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游览图书馆,亲身感受图书馆里浓厚的学习气氛,实地参观图书馆每层楼的资源分布情况,了解纸本图书的排架方式及其他学习设施的摆设,尽快熟悉学习场所并融入高校的学习生活中来。

(三)提升图书馆在本校的学术地位。利用新生刚入校的前几周进行入馆教育,不仅是让新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布局、数据库、学科服务等,借此机会让学生对图书馆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与图书馆建立良好互动开端的契机。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文献资源进行高效学习,激发他们使用图书馆的兴趣,喜欢上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高学习热忱,进而提升图书馆在全校师生心中的学术地位,也能对外宣传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与文献资源。

三、引入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型中的五项基本要素之应用。传统的入馆教育模式缺乏交流与体验,新生也疲于应付这类培训活动。为了提高新生入馆教育质量,同时也能激发新生对图书馆的向往之情,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尝试将旅游理念引用到新生入馆教育中。在旅游系统中,游客作为旅行活动中的主体,将旅游系统模型中的五个基本要求串联起来,使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雷珀建立的旅游系统模型更具空间流动性,适用于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由此,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在雷珀提出的旅游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并构建了旅游式新生入馆培训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式新生入馆培训模型

把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当作游客,以旅游的形式引导学生参加入馆教育,期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新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图书馆的服务与实地环境。因此,将新生、图书馆和入馆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轻松娱乐的“旅游”模式积极有效地传递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新生与图书馆建立良好的互动。

(二)新生。任何旅游行为的发生是离不开旅客的。在建立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型时,旅游系统模型中“旅客”的概念则转换成新入校的大学生,这一群体是整个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型的基础。虽然新生在旅游式入馆教育模式中是主体,但在游览过程中,其旅游动机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正是由于相同的动机才使得大家到某一共同目的地去,比如商业活动、会议、假期或教育等。图书馆安排入馆教育活动是促进新生“旅游”的外部动机,最终的目的是更好地帮助新生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

(三)客源地。旅游系统模型中定义客源地是指“旅行开始的地方,也被描述为游客长居的场所,是他们开始和结束旅行的地方。”在新生入馆培训模型中,旅客产生地可被认为是学校,每年高考后高校都会从全国各地招收大批新生。新生入校后,聚集了大量的“游客”,一般来说,各高校会通过丰富多彩或形式各异的迎新活动及讲座来帮助新生熟悉陌生的环境。这就产生了推动“旅游”的因素——让新生们参加入馆教育。

(四)中转站。在雷珀建立的旅游模型中,他定义中转站是指有大量人群到访却极少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虽然入馆教育模型中的中转站无经济效应,但在整个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型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新模型里的中转站分成了两个区域,即是各学院和指定的培训教室。图书馆将传统的集中式授课培训改成以班级为单位分批在教室中举办讲座。在“中转站”开展的授课式培训按院系班级分开,这也为后期参观图书馆有效分散了人员压力、减缓馆内人员流动,利于循序渐进的开展入馆教育。

(五)目的地。目的地顾名思义是指旅行的终点站,而在旅游系统模型中则定义为“旅客选择休闲的地点,这里会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吸引他们的景点”。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是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离不开图书馆,平时阅读、学习都会用到图书馆。在本模型中,图书馆是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的最终目的地。

(六)“旅游产业”——新生入馆教育。新生入馆教育靠图书馆的单方力量是不能尽善尽美的,这需要多方的配合及内部协调互助。类似旅游系统模型中的旅游产业,其中包含了旅游中介、零售业、旅游就业问题等等。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是以创建“双一流”高校为总体指导,按照高校新生入馆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制定的图书馆入馆教育方案。由于新生入馆教育涉及全校十余院系,工作内容烦杂,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确保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强灌式”的入馆教育后,新生不可能记住所有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因此,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咨询台及总服务台要长期为新生提供后续咨询与帮助,以便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以上通过对旅游系统模型中五要素的综合分析得出,旅游模型可应用于新生入馆教育中,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下一步的工作是将构建好的旅游式入馆教育正式实践于新生入馆培训中。

猜你喜欢
新生图书馆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图书馆
模型小览(二)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新生娃萌萌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