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历程梳理及规律研究*

2021-07-08 06:31陈秀华吕莉媛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智慧

陈秀华 吕莉媛

(1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学科服务不断变革创新,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图书馆转型发展、提升服务的重要标志。从历时态视角梳理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历程,基于纵向维度探讨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逻辑演进发展规律,对于深入把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涵,推动适应智慧社会发展的学科服务模式构建,促进图书馆智慧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学科服务发展历程梳理

2020年5月,笔者通过CNKI中国知网,以检索词“学科服务or学科馆员”共检索到6180条结果,跨度从1987年至2020年4月。根据对文章的内容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大致经历了起始研究阶段、初期实践研究阶段、深化发展研究阶段、智慧研究阶段等4个时期。这4个时期并非是绝对的,研究有继承、有交互;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并非泾渭分明,实践研究来自理论的指导,理论研究来源实践的需求,相互促进,推动学科服务深化发展。

1.1 起始研究阶段(1987年至1995年)

这一阶段相关研究较少,主要是在理论上对学科服务进行论述,对学科馆员的内涵、职责等进行定义和讨论。陈京(1987)撰文提出,高校图书馆当前的工作机构和人事管理方法妨碍了图书馆高水平服务的目标实现,必须调整工作组织,改革人事管理方法,建立一支“学科馆员”的专业队伍[1]。母益人(1989)提出,学科馆员要了解教师的任课情况和教学进度、了解科研项目的内容和进程、了解馆藏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全部文献种类、数量、贮存点等情况,以进行跟踪服务[2]。陈汝龙(1995)进一步对学科馆员进行定义:学科馆员是在特定学科领域里负责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图书馆员,他们在咨询服务、数据库服务、第二第三次文献开发服务、共同研究以及图书馆市场的营销等许多方面能发挥比一般馆员更好的作用[3]。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为实践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

1.2 初期实践研究阶段(1996年至2005年)

杨均辉、廖小翎(1996)在《高校高层次情报服务探讨》中,对中山大学图书馆以扩宽学科服务覆盖面为目标的理科博士点服务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国内开启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研究阶段[4]。董泗利等(1997)结合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的工作实际,就高校医学图书馆如何为重点学科服务、承担重点学科文献信息的保障供给责任,对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实践进行了分析论述[5]。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研究的重要里程碑,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学科馆员制度,姜爱蓉(1999)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服务的动因、措施、效果和一些经验体会,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提供了较好的范例[6]。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依托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04),面向学院、学科、重点实验室及科研团队开展学科服务,深入到用户科研或教学活动中,为其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为学科用户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信息化服务。在实践研究中,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与图情教授的协同服务制度,并付诸实践,杨汉妮(2005)对这一新的服务模式产生的历史溯源、发展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7]。初期实践研究阶段,学科服务基本没有专职学科馆员,由相关部门馆员兼职,沟通联络学科用户,以图书馆物理空间资源为主要依托,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和培训。

1.3 深化发展研究阶段(2006年至2016年)

2006年6月,国家科学图书馆新组建学科咨询服务部,先后招聘四批专职学科馆员,经过学科馆员技能强化培训后走向服务一线,面向全院28个城市116个研究单元8万名用户(科研人员4.7万人,研究生3.3万人)提供学科化服务[8]。基于新一代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启航,对图书馆新的学科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进行深化研究探索。初景利教授在《试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中提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更应该是信息环境的“战略顾问”、排忧解难的“社区民警”、提供全方位呵护的“私人医生”、善于推广知识和技术“农业推广教授”、精于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的“市场营销专家”、长征路上播撒火种的“工农红军”、具有综合管理能力“图书馆馆长”[9]。从新一代学科馆员角色定位、职责使命出发,研究者们展开了深化学科服务的实践调研、服务内容与模式的探索。徐恺英等(2007)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基本模式[10]。张会田等(2007)对网络环境下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进行探讨,并提出构建开放协作式的学科化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科学评价学科化信息服务效果的创新性思路[11]。陈建文(2009)论述应用图书馆工具条开展图书馆嵌入式信息服务方式[12]。嵌入式服务成为学科服务又一创新范式,业界对嵌入式服务内涵、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及运行机制,对学科服务嵌入MOOC、嵌入科研、嵌入创客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周成效等(2013)通过对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英国南汉普顿大学、康奈尔大学、马普学会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学会的机构知识库服务应用分析,对机构知识库的学科服务趋势进行探索研究[13]。基于机构知识库的学科服务研究将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与实践推向深化发展。

1.4 智慧发展研究阶段(2017年—)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智慧社会建设的划时代意义,图书馆界也迎来了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新境界。学者们针对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学科服务的定位与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同时开展了智慧技术引入学科服务的研究。赵剪(2017)以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为例,探究了大数据思维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发展趋势[14]。何文美(2017)通过案例回顾,探讨图书馆通过云舟知识服务系统开展教学支持服务的模式,包括构建信息资源集成平台、创建网络学习虚拟空间、营造泛爱学习环境等措施[15]。栾旭伦(2017)结合二维码原理和应用技术,展开利用二维码技术将学科服务嵌入课堂教学的适用性分析,并提出了待解决的应用问题[16]。陈雪梅(2017)调查分析微信应用于学科服务的优势、功能和价值,提出学科馆员应充分挖掘微信学科服务的功能,为学科服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17]。曹畋(2018)对高校图书馆智慧学科服务思路、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智慧学科服务模型、智能学科服务业务架构等细致分析阐述,为智慧学科服务研究提供了较好借鉴范例[18]。袁红军(2018)着重介绍“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模式构建和实现机制,如流程重组机制、交流畅通机制和学科评估机制等学科服务创新机制[19]。范翠玲等(2019)深刻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学科服务可持续发展策略[20]。常飞(2019)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与智库协同创新机理研究模型[21]。许子媛(2019)构建面向一流学科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联盟模式[22]。沈洋等(2019)构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23]。张晓新(2020)在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提出区块链技术在学科服务领域的具体实践和应用前景[24]。智慧新技术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学科服务迎来智慧社会驱动带来的智慧发展机遇和挑战。

2 历时态维度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演化轨迹描述

图书馆学科服务从理念形成的雏形期,经历了起始研究阶段发展到基本理论与实践的形成期,学科服务研究与实践逐渐系统而深入。数字化、互联网、大数据、智慧驱动背景下,图书馆学科服务不断完善和创新。直观描述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演化轨迹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学科服务历时态维度下的演化轨迹

3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规律

梳理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发展历程,分析学科服务研究与实践发展逻辑演进,总结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规律。

3.1 体现用户需求与服务能力矛盾发展规律

图书馆学科服务经历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一种形态上升到另一种形态不是偶然的变化,而是用户需求与服务能力等各种条件和因素经过长时间的矛盾发展而不断演进、不断变化产生的必然性结果。学科服务初期,兼职学科馆员依托图书馆物理空间和资源,凭借个人现有知识和能力,为学科提供简单的代查代检、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服务,学科用户初识学科服务,能够获得所需文献资源便已满意。随着学科教学、科研、评估等发展,学科用户需求提高,学科服务逐渐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要,学科服务出现供需矛盾,促使图书馆谋求学科服务新的内容、空间、技术、模式等,以不断满足学科用户需求。专职学科馆员、新一代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团队、学科服务区域合作相继产生,学科馆员培训加强、能力提高;服务空间从图书馆到网络、到虚拟空间、到用户身边;运用快速更新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训、知识发现、情报分析、嵌入教研等逐渐延伸的服务,以期达到用户满意,解决供需矛盾。图书馆学科服务在与用户需求矛盾的往复循环中不断创新发展。

3.2 体现社会驱动创新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发展起来,经历了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各种社会的依次更替,都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手工制作,到机器生产,再到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社会需求发展不断促进技术进步,技术的叠加飞跃使智慧社会发展得以实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是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图书馆根据社会驱动不断进行转型发展、能力提升,优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学科服务亦是在社会大环境驱动下创新发展进化,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大致经历了起始研究阶段、初期实践研究阶段、深化发展研究阶段、智慧发展研究阶段等演进历程。在每阶段发展时期,学科服务都会引进社会新技术,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服务工作。从传统图书馆的物理实体空间、纸质文献资源服务,到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空间、电子资源服务,再到智慧图书馆的虚拟空间、嵌入式服务,无论社会环境怎样变化,图书馆学科服务总会探索到自身应该发展的道路—与时代发展同步,利用所在社会环境下可用资源和技术,不断进行学科服务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推动学科服务持续上升发展。

3.3 体现信息技术更新推动发展规律

科技的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改变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科技发展史的主线,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和数字,将社会创造的知识和信息传承、积累、创新,实现生产力提升和发展加速度。信息技术是能够获得可叠加式进步的动力,技术的叠加将帮助新的技术打败旧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不断更新、加速的,信息技术也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文献—信息—知识—大数据的服务转型,使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发生质的飞跃,推动学科服务从一个阶段向新的阶段、更高阶段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决定着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机遇和变革,它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各方面,改变学科用户和学科馆员利用和提供信息的方式,提高信息利用和服务效率,保障学科服务中信息流转畅通,增强信息在服务过程中价值增值,使学科服务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2017年,全世界专利申请的数量超过800万件,2018年,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顶点”的运算速度高达每秒20亿亿次,信息技术正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飞快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基因编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将推动图书馆学科服务向更新、更优模式发展。

3.4 体现发展历程曲折前进规律

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用户需求变化,决定了图书馆从萌芽至今,大致经历了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到、慧图书馆的形态发展,学科服务作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和模式,随之发起、发展、转型、优化。学科服务是一个由低级到高层次、动态持续、循环上升发展的过程。在发展初期,人力、资源、技术、制度等不够专业、健全,效果也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体现,服务常常不被用户所接受认可。随着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服务技术设备更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效果显现,图书馆学科服务逐渐被接受和认可。学科服务从茫然困顿,到深刻感悟,从遭到冷遇,到受到欢迎,从备受怀疑,到普遍认可,已经闯出一条发展之路,获得令人欣慰的收获[25]。新时代社会发展,图书馆学科用户会产生新的更高需求,正如事物越向前发展越具有困难性和挑战性,学科服务研究与实践进入深化发展与智慧创新阶段,将面临更大困难和挑战,学科服务研究和实践者,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变化,通过探索和创新,冲破发展瓶颈,推动学科服务向更高层次曲折前进。

3.5 体现信息生态系统协同发展规律

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是由结构(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图书馆的外部轮廓)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其发展是这个有机体内外矛盾的结果,是信息、人、环境相互适应和选择的协同。图书馆信息生态大致经历了信息资源储藏、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大数据解析等信息生态系统的演进。图书馆信息生态协同发展规律体现为信息时空分布链的结构合理性,信息运动链中的信息流偏离度,信息生态链中的政治文化的适应性、科学技术的基础性、政策法规的保障性,信息生态位和信息场的协同性,以及信息生态链要素之间的协同性[26]。学科服务,是信息流转和逆流转的过程,信息主体、信息客体、信息环体、信息介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使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效率及系统构成要素比例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保持信息系统相对稳定和通畅,动态平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信息生态系统各要素协同演化中动态发展,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协同作用[27]。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历史态演进过程中,每一学科服务阶段都表现着信息服务主体和利用主体及信息资源在信息环境的变化发展中协同互动进化规律,遵循信息生态系统演进规律,逐渐形成系统并完善。

4 结语

在历时态维度下,图书馆学科服务经历了起始研究、初步实践、深化发展、智慧发展研究的演进,从联机检索文献传递到信息资源共享、大数据发掘整合资源、嵌入式智慧服务,探索学科馆员制度、专职学科馆员、智慧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在用户需求与服务能力矛盾解决中、社会发展和新技术更新的驱动下,协同信息生态系统各因素,推动学科服务曲折前进。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个资源、技术、模式逐渐丰富发展,被用户逐渐接受、认可、需求的过程,其本质是通过人力、信息、技术、环境等资源为学科用户提供精准服务。无论在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阶段,还是在智慧图书馆发展时期,学科服务研究实践都只是人员素质、信息形式、设备技术、环境条件等发生了改变,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而服务学科用户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改变。随着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社会发展,学科服务作为智慧图书馆重要服务内容和模式,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发掘用户需求、迎合需求,以用户需求为本,真心为用户做事,智慧协同、融合各方因素,围绕服务目标、服务模式和机制,对学科服务进行探索、创新、丰富和深化。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智慧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国外图书馆新馆员入职培训的特征及趋势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